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策略
作者: 岳彩霞文本细读是将语言作为立足点,为学生提供生动性、趣味性的阅读体验。文本细读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打开通往世界的大门,领略文字背后隐藏的情感和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运用文本细读策略,让学生通过文本细读释放情感,寻找精神寄托。小说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独特的文学形态,字词选择讲究,人物形象丰满,文化符号鲜明。笔者以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为抓手,谈谈文本细读的运用策略。
一、文本细读的运用要点
文本细读是一种阅读方法和手段。文本细读是为文学批评服务的。语文新课标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学生不仅要提高阅读的数量,更要保证阅读的质量,应该重视情感体验,能理解、鉴赏作品,通过阅读丰富阅历,发展个性,接受高尚情操的熏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文本为中心,重点关注文本内部,重视分析文本的语境,引导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探究,把握语言背后蕴含的意义。
二、文本细读的运用方法
(一)细读文本,分析遣词造句
遣词造句指的是运用词语组织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编者安排的课文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别具匠心。受历史环境影响,很多现代文学作家在选词方面注重写实、反讽等表达,特别是鲁迅的小说,更具有批判现实主义色彩。统编版语文教材编排了多篇鲁迅的小说,教学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的《祝福》,教师可以将《孔乙己》引入课堂,指导学生运用文本细读的方式展开比较阅读,学习作者遣词造句方面的技巧。
教师指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字词,比如,“然而”“排”等虚词和动词,解读作者的选词意图。在《祝福》中,祥林嫂被婆家抢回去时,作者针对鲁四老爷的态度描写是“可恶!然而……”,这里的“然而”是虚词,没有实际意义,在句中承担转折的语法功能。但是,作者结合前后语境,利用标点符号,充分表达了鲁四老爷的强烈不满情绪:祥林嫂的婆家人擅自来鲁镇抢人,并没有通知自己,使自己的颜面扫地;祥林嫂刻意隐瞒实情,私自逃到这里,结果被婆家人抢走,鲁四老爷想要骂人,却碍于君子礼仪只能强忍着……鲁迅先生用“可恶”直接表达了鲁四老爷的不满情绪。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通过“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心理变化等方面的情况。其中的“排”字,用得非常巧妙,它是一个动词,是主人公无端受到他人嘲笑,陷于窘迫境地,向伙计要茴香豆的付钱动作,这个动作体现了孔乙己表面不予理会、毫不在意,实则内心厌烦、不安、寻求尊重的心理情绪。作者用一个“排”字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讽刺劳动人民麻木状态,表达对社会的愤慨。
通过分析作者的遣词造句技巧,学生可以强化小说阅读体验。
(二)细读文本,解析人物形象
丰满的人物形象是小说的重要元素之一。学生运用文本细读的策略,能够聚焦某一角度,深度解析人物形象。
教学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百年孤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创建人物角色卡,学生需要为小说中的角色选择一个主题句,以此为中心展开文本细读活动。比如,学生选定乌尔苏拉这个角色,确定主题句——百年家族里最重要、最孤独、最长寿的女性人物。在学生看来,乌尔苏拉是伟大的女性人物形象,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在角色卡片上引入经典的对话,并加以解释:当第一代何塞坚决要继续寻找他的梦想,而他的妻子不同意时,他对妻子说:“我们还没有死人,只要没有死人埋在地下,你就不属于这个地方。”妻子乌尔苏拉反驳了他,她温和而坚定地说:“如果非要我死了才能留下,那我就去死。”有时候,女人的坚强果断和英明决策的能力并不比男人差。“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当乌尔苏拉发现大儿子与女仆庇拉尔·特尔内拉发生关系逃离村子后,她竟然一个人追出去,寻找了五个月。她虽然没有找到儿子,却引来了外商,打开了马孔多与外界的通道。
有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庇拉尔·特尔内拉是独具魅力的女性人物,并为其选择主题句——编外母亲延续了百年家族的旺盛香火。庇拉尔·特尔内拉生下了家族里的长孙何塞·阿尔卡蒂奥,却没有因为生下孩子而“母以子贵”,反而是她的孩子从来都不认识她,最后还想从她那里得到爱的抚慰……
文本细读让学生纵深思考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教师结合适当的教学策略,如交换角色卡片等,鼓励学生开展多角度的阅读活动,深入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三)细读文本,理解文本内涵
通过文本细读,学生可以“触碰”语言,发现语言隐含的意义,提升阅读的韵味。
比如,教学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七单元的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师指导学生细读文本,理解文本内涵。比如,作者描写王熙凤的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是理解王熙凤这个人物的重要素材。针对“凡鸟偏从末世来”这句话,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拆字法,将“凡鸟”二字组合成“凤”,即王熙凤,“末世”指的是贾府大势将去,充分表现出精明能干的女强人生于封建时代的悲哀,同时暗示了王熙凤的结局;“都知爱慕此生才”主要描绘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她心狠手辣,刻薄刁钻,却具有管理才能,深受众人艳羡和佩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直接道出王熙凤的悲剧结局,呈现出一种悲惨、屈辱的情感。
学生细读文本,站在更加宏观的角度看待问题,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
综上所述,在小说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充分理解文本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简介: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第一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