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言”到“意”

作者: 钱鑫鑫

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高中文言文教学,要从“知识立意”走向“能力立意”,从“能力立意”走向“文化立意”。高中文言文教学要从传统的字词句翻译走向发现文言文语言文字隐藏的文化密码,在彰显文言文工具性价值的同时,彰显文言文的人文性价值。从“言”到“意”,是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策略。

一、关注“言”,让学生亲近文言文文字

文言文的字词句是构建文言文大厦的“砖头”。著名古典文学专家周振甫先生认为,一个人学习文言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识记了重要的生字、句子等”,这是点线式的懂;二是“掌握相关的生字、句子”,这就是平面式的懂;三是读熟书本,理解了词语的意义、用法等,这是一种立体式的懂。由此可见,针对文言文中的字词句,学生不仅要理解其原意,还要把握其引申义。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地揣摩、咀嚼文言文的“言”,根据文言文的语境来推断字词句的意思。

比如,在《烛之武退秦师》一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中的字词注解以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式,能够理解课文中绝大多数重点字词句的意思。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以乱易整,不武”这一句话的意思感到不解,因为教材中的注释是“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一些参考书上的解释是“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是不勇武的”,网络上的解释是“以对抗(冲突)代替和平(稳定)是不符合道义准则的”。基于此,笔者让学生从文言文中找出“散乱”的原因。如此一来,学生就会带着字词解释的任务深入阅读文本,进而了解到文中秦晋围郑的形势。“晋军函陵,秦军氾南”,晋军要进攻秦军必须渡过氾水,这样一来军队就难以保持整齐的编队。通过师生、生生的研讨,深化了学生对文言文中的字词句的理解。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对字词句的研讨能提升学生对文言文字词句的思辨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文言文解读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注文言文的字词句,就能让学生亲近文言文,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解释文言文的字词句。文言文字词句的解释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基于深度学习的理念,教师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握字词的意思变化、发展,让文言文字词的解释更合理。

二、立足“文”,让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文言文字词句意思的基础上,体会文言文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增长学生的见识。

比如,在《烛之武退秦师》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历史的、政治的、地理的、逻辑学的,帮助学生理解烛之武劝谏成功的理由。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深入介绍烛之武退秦师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秦晋两国围攻郑国的原因,充分认识到郑国面临的危险。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立足政治学的视角,思考、探究周王室衰落、中央集权瓦解、中央监管不力等方面的因素,了解诸侯争霸的原因。再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地理学科的视角,了解秦、晋、郑的地理位置,深刻地理解“越国以鄙远”“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等内容,了解烛之武的论辩艺术,感受烛之武的敏锐的、过人的洞察力。最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军事学的视角来探究课文中“夜缒而出”的原因。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逻辑学的视角来分析烛之武说理的层次性,帮助学生梳理、总结烛之武退秦师的原因。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立足文言文的“文”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单一化、浅层化的弊病,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三、关注“意”,让学生体验文言文文化

言意共生是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至高境界。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要经历一个从“言”到“文”再到“意”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言文的“意”,就能进入文言文表达的精神世界、文化世界,就能领略文言文的表达旨趣,体验到文言文的魅力。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还要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中蕴含的文化。文化是文言文诞生的土壤,也是文言文的根脉。教师从文化入手,引导学生领会文言文中的深邃思想,可以获得生命成长的力量。

比如,在《烛之武退秦师》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化的角度入手,分析烛之武“说理”的过程。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秦晋围郑的原因是什么”“晋文公为什么会退兵”“秦的行为是否合乎 ‘礼’的规范”,引导学生超越政治、军事等层面,从文化的层面来进行深层次的解读,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文本中蕴含的文化。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文化视角切入,不仅是一条促成学生文本理解的路径,同时也是深化学生文言文学习感受、体验的路径。教师从文化的视角引导学生解读文言文,可以让高中语文课堂成为“立言”的课堂、“立身”的课堂、“立学”的课堂,“立人”的课堂。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化视角解读文言文,能激发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文言文作为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其教学不应止步于工具性价值的实现。在深度学习理念观照下,高中文言文教学完成了从知识本位到文化本位的转型。这种转型不仅打破了传统文言文教学中机械训诂的窠臼,更在语言符号与文化精神的对话中,构建起具有现代意义的文言文教学新样态。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深度学习理念观照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C-c/2021/02/56]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天星湖中学语文教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