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教学探析
作者: 郑其敏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口语交际主题是“我是小小讲解员”,习作主题是“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安排学习的课文有《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金字塔》。这样的编排将单元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在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相关概念,认真搜集相关资料,确认自己感兴趣的对象,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完成习作,对习作进行评价与修改。
一、创设情境,明确介绍对象的基本特点
本次习作与其他习作最大的区别在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习作主题中的概念性内容。
首先,学生需要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概念。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由联合国发起、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普遍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为目的。世界文化遗产一般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主要包括文物、建筑群、遗址等,强调的是突出的普遍价值;各国的遗产由所在地提出申报,经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严格按规定进行审批,才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次,学生需要了解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这一表述指向的是,位于中国境内的世界文化遗产。截至2024年7月26日,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40项、世界自然遗产15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在59项世界遗产中,哪些是学生有所了解的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分类了解,比如,文化遗产中的长城、故宫、颐和园、大运河等,自然遗产中的大熊猫栖息地、神农架、可可西里等,文化景观遗产中的庐山、五台山、杭州西湖、哈尼梯田、花山岩画、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等。
尽管中国的世界遗产有很多,但是学生真正熟悉的肯定不多,这是本次习作的一大难点,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比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自己最感兴趣的文化遗产写下来,也可以写自己最熟悉的一处文化遗产,思考自己确定其作为本次习作对象的理由。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说一说自己最感兴趣的文化遗产属于文物、建筑、遗址中的哪一类,自己知道这一类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二、兴趣驱动,有目的地搜集资料
大多数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世界文化遗产的概念。本单元的课文运用的介绍方法也不是学生容易掌握的,比如,《威尼斯的小艇》只介绍了水城威尼斯的一种特色出行交通工具,用的是文艺性的写法;《金字塔》是由两篇作品组合而成的,属于非连续性文本。教师需要根据习作表达对象的特点和单元习作要求,指导学生解决素材来源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有目的地搜集相关资料。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搜集自己最感兴趣的文化遗产的资料。比如,学生搜集长城的资料,应该从长城的名称由来、历史沿革、代表地段、相关诗词等方面进行了解,摘录体现文化遗产特点和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三、交流分享,完成资料分类筛选
搜集相关资料只是获取习作素材的第一步,学生从网络、书籍等途径获取大量的自己感兴趣的世界文化遗产方面的资料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分类处理。
首先是对资料进行分类。教师需要指导学生结合本单元的表达提示,选择能够突出世界文化遗产外观特点、内部构造、历史等方面的资料。其次是交流与补充资料。每个学生对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后,教师还需要组织选择相同表达对象的学生交流各自筛选的资料,说一说自己选择这些资料的理由并给其他同学指出需要补充的资料。
四、搭建支架,进入习作初稿撰写
完成了习作素材的积累后,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想法组织相关材料,撰写习作初稿。首先,教师需要提醒学生列出文章的整体架构,再列出具体介绍的重点,形成的写作提纲就是一个表达支架。比如,学生介绍秦兵马俑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应该列出习作的整体架构——开头介绍秦兵马俑被发现之后引起的轰动效应,中间介绍秦兵马俑的特点,最后表达自己对秦兵马俑的喜爱之情。其次,教师需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宜的表达形式,把搜集的材料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体现自己的表达意图。比如,学生可以将文字、图片、表格等,按照一定的顺序组合起来,以文字为主体,给图片、表格配上适当的文字进行解释、说明。学生还可以借助《威尼斯的小艇》的写作方式,着重介绍一种自己印象最深,又能突出世界遗产特色的物品。
五、提供标准,开展评价修改活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倡“教学评”一体化,习作教学更适合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在学生搜集材料、搭建支架、撰写初稿等习作活动中,教师需要提前根据教学目标、任务制定评价标准,适时引导学生对照标准进行自评、互评。
比如,在学生撰写初稿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进程安排多次评价活动,才能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针对习作整体架构的搭建,教师应引导学生评一评“有没有开头、中间、结尾的最基本的架构”;针对表达支架的搭建,教师应引导学生评一评“有没有体现表达对象的多方面特点”;针对习作的表达形式,教师应引导学生评一评“有没有运用图表、运用的材料是不是匹配”,等等。有了这些评价支撑,学生就能够顺利地完成撰写初稿的任务。
总之,在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从习作素材的特点出发,从源头上帮助学生解决习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