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的设计与落实
作者: 汤淑颖学习任务是当下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教师落实学习任务群教学的关键所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偏离语文新课标对任务群学习提出的要求,导致学习任务落实不到位,难以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习任务的设计,探索落实学习任务的方法与路径。
一、学习任务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语文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理念和学习任务群教学,给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挑战。教师在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探索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偏差。语文学习任务的设计与落实,作为开展学习任务群教学的关键一环,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脱离真实生活
“语文课程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和呈现”,这一表述明确了学习任务设计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一些教师为了体现新课标理念,在教学设计中简单地给教学内容贴上“任务”标签,或者脱离实际,将一些新的、前沿的内容列入任务之中。比如,在教学《散步》这类亲情主题的课文时,有的教师总是让学生听亲情歌曲或讲述亲情故事,似乎所有亲情类文本的学习都承载着相同的目标任务,而不是针对具体文本精选适宜的学习任务;又如,在教学科技类说明文时,有的教师总是让学生以最新、最前沿的科技发明来完成“假如我来……”的学习任务,似乎这是学习科技类说明文的捷径,完全不顾及初中生的学习实际。这样的任务设计,套路化严重,容易陷入说教的困境,学生不感兴趣。
2.偏离学科属性
语文学习有其独特的任务,在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中,语言运用是具有学科属性的最为关键的内容,必然是教师设计学习任务的聚焦点。但是,有些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容易出现偏离学科属性的情况:一是目标不明确,比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师以“如果你在百草园中”创设真实的情境,却没有进一步提出语言实践方面的学习任务,学生来到百草园里可以有各种热闹的活动,如果不在语言运用上落实学习任务,就偏离了学科属性;二是混淆学习任务与学习主题、学习目标、学习活动的区别,有的教师把感受创造之美、理清思路、品味细节、体会感情等当作学习任务,这些任务不是围绕语言运用的核心展开的,因而关联性不大。
3.被考试思维主宰
教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有所认识,在初中语文学习任务设计中,却摆脱不了应试思维的影响,常常设计“对加点的词句进行赏析”“对画线部分你有怎样的理解”等学习任务,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回答,更不知道为什么要答这样的题目。教师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模式完成这些学习任务,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没有进行词句方面的赏析,又没有开展语言运用活动,语文素养的提升自然就落空了。比如,在“应对”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创设表达祝福的情境“爷爷60岁生日,家人为爷爷祝寿”,列出多个文言雅词,设计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词语,组合起来向爷爷表达自己的祝福。很明显,这个学习任务就是教师应试思维的体现。教师给定语言材料,让学生精准选择语言材料,而不是让学生根据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唤起相应的生活经验去完成交际任务。
4.缺失学生主体
有的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处于受支配状态,只能按照教师预设的路径与方式亦步亦趋地落实任务。比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苏州园林》,教师设计的任务是:利用文中对苏州园林的具体描写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这一任务是教师从自己的教学需要设定的,无形之中剥夺了学生以主体身份开展实践活动的机会,学生也会失去建构新知识与发展新能力的机会。
二、学习任务的有效设计与落实
教师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来开展学习任务群教学,将这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真正落实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中,才能实现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1.让语文学习任务融入生活
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学习资源。在学习任务群教学中,学习任务的设计与落实都需要真正融入生活。学生的生活既包括日常的所见所闻,也包括国内外发生的各方面的新鲜事。比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教师可以创设“我是文化遗产调查员”的情境,结合学生所在地的文化遗产分布情况,了解当地有哪些可以作为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文化遗产,再设计两项写作任务:一是调查有背景的村庄名称的来历,写作“地名的故事”;二是开展本地名胜古迹探访活动,撰写调查报告。这些学习任务从设计到落实都具有融入实际生活的特点。
2.让语文学习任务指向实践活动
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就是在实践中做事,从学习语文的角度看,属于开展语言文字运用学习实践活动。比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回忆性散文和人物传记,学习写传记。从任务设计的角度,教师可以先布置写作任务,即将前置性作业设计成学习任务:“尝试为家人写一篇小传,注意既要有概括性介绍,又要选择几件重要事件进行描写,写完后还要读给表达对象听一听,请对方提意见。”在单元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人物传记的写作方法,对自己的前置性小传写作不断进行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3.让语文学习任务解决问题
学生在情境任务驱动下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目的是在新的情境中能够解决新出现的问题。比如,教学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活动·探究”任务二,针对“准备与排练”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做导演(演员),一方面要完成各场景的细化与设计,另一方面要准备向演员说戏,指导演员把关键内容演出个性;同样,演员也要学习演戏的方法,如台词的背诵,角色内心世界的揣摩,人物个性的把握,等等。学生需要通过记录“导演(演员)日记”,体现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排练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短剧,让学生分别以导演、演员的身份解决排练中遇到的问题,从而真正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的戏剧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总之,在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中,教师要紧扣语文新课标提出的相关要求,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并在有效落实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齐盛学校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