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游戏活动的基本类别及功能探索
作者: 韦江摘要:在体育强国战略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体育课程得到了应有的关注与重视。但实际上,校园体育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阻碍,如体育课程体系不完善、体育课难以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学生参与体育项目的积极性不高、体育课没有与校园文化对接等。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不仅能激发学生运动热情,也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文章以高中体育游戏活动为研究对象,围绕高中体育游戏的基本类别、功能及开展方法进行探讨研究,旨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助力校园体育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体育游戏;类别;功能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5)08-0118-03
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游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应用价值也得到了一线教师的肯定。当前,很多教师都会将体育游戏放在热身部分,用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实际上,体育游戏可以朝着多维度发展,包括辅助课堂主体内容、延伸体育技能学习内容等。对体育游戏活动的创新设计与运用有利于打造“学思一体”课堂,推动学生综合素质、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实现教学相长。具体实践中,教师应设定明确的游戏目标与规则,设置具有调整性的游戏任务,为学生提供多元游戏环境,建立健全实时反馈机制,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合作与竞争,掌握体育技术技能,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一、 高中体育游戏活动的基本类别
(一)技能类游戏
运动技能指的是人正确运用肌肉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即先熟悉相关动作,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再进行完美展示,并做到耐心坚持。传统高中体育教学模式下,教师虽然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但采取的教学方式单一固化,导致体育技术技能训练过程枯燥乏味,学生对技能学习的兴趣不高。而开展技能类游戏则能解决这一问题,技能类游戏活动的形式多样,往往与体育项目直接挂钩,教师可根据实际体育项目的技能动作选定游戏形式。在体育游戏设计环节,教师应兼顾游戏趣味性与个人技术技能掌握,保障课堂秩序和游戏安全性。
(二)娱乐类游戏
娱乐类游戏是一类以心理娱乐为目标,以多种道具为辅助,仅要求学生完成基础动作的体育游戏活动,具有简单、益智、易操作、趣味性强等特点。娱乐类游戏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不高,也不需要学生完成高难度的动作技能,学生只需要借助多种道具,调动自身思维能力完成一些基础动作。常见的娱乐类游戏有面粉吹球、谁是卧底、你画我猜、抢椅子等。此外,此类游戏并不追求游戏结果,重在体验游戏过程,学生能够较大程度地放松身心,释放学习压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竞技类游戏
竞技类游戏是一类带有对抗性内容的体育游戏活动,可细化为多种类型,如身体接触类游戏、接力类游戏、隔网对抗、团战类游戏等,此类游戏常以小组竞争形式出现。竞技类游戏对学生动作技能、身体素质、反应速度、战术分配、应变能力的要求较高,游戏规则也比较严格。同时,竞技类游戏存在较多的不可控因素,安全问题较多,需要教师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总之,在游戏过程中,学生需要积极与同伴合作,在了解游戏规则的基础上合作分析战术,发挥自身优势,释放身体能量,顺利完成游戏内容,取得理想的游戏效果。
(四)情景类游戏
情景类游戏是一类以开发学生思维模式为导向,以巩固动作技能、熟悉教学内容为目标的新兴体育游戏活动。情景类游戏可细化为完全环境设定与半开放环境设定两种。前者主要由教师主导,需要教师设定真实生动的故事场景,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学生需要完成相应的动作技能;后者则由学生主导,教师主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在游戏开始时给出一部分故事情节,或是出示故事主线,后续故事内容由学生合作构思,完成相应的动作技能。情景类游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游戏活动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游戏中放松身心。
二、 高中体育游戏活动的功能
(一)协助教师高效完成课堂任务
在高中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在热身环节引入娱乐类游戏,启动学生的心肺功能,将其带入运动状态。也可在授课环节开展体育游戏,根据实际教学需求确定体育游戏的内容、强度、时间等,让学生通过体育游戏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身体机能。可见,在高中体育课堂中应用体育游戏,能够协助教师高效完成课堂任务。
(二)拓展延伸体育技能学习内容
现阶段,高中体育教学以基础技能讲授为主要内容。一方面,体育课教学时间一般为40分钟,课堂时间较短,很多教师选择精讲多练基础技能,确保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存在差异,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教师往往选择讲解一些基础性的动作技能。但学生不能学到基础技能以外的内容,所学动作技能也不能得到及时“释放”。体育游戏的开展则能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将体育游戏作为动作技能教学的延伸部分,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水平选择游戏任务,完成相应等级的动作技能锻炼。这样既能满足不同学生的运动需求,优化学生的体验感,又能让学生及时应用所学技能,从而强化其对动作技能的掌握。
(三)助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竞技运动多以比赛形式出现,具有明确的数据与严格的规则,有着节奏快、快抗性强等特点,对参与者的体能及团队协作意识要求较高。在高中体育课堂中,竞技运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首先,在竞技运动中,学生需要快速建立合作关系,根据个人优势做好任务分配,这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与沟通能力。其次,竞技运动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其形成自信自强、追求卓越、勇于挑战的精神品质。最后,相较于普通热身游戏,竞技运动更能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能够让学生在运动中锻炼思维能力及技能应用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四)推动体育课堂“学思一体”的实现
当前,一些高中生认为体育课主要是休息、放松,他们更希望利用体育课放松身体、释放压力,缺乏调动思维能力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这就导致体育课堂难以实现“学思一体”。体育游戏的引入则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体育课,做好思维及行为方面的准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常先进行课堂引导,指导学生进行生理及心理层面的运动准备,使其快速进入运动状态,专注于课堂任务。在体育游戏活动中,教师则会兼顾学生肢体表现能力、思维能力的锻炼。以情景类游戏为例,教师会给出情景开端或故事主线,鼓励学生发挥思维,整合已知信息,补全故事内容,完成情景设定的动作技能。
(五)辅助教师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高中体育游戏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带给学生良好的运动体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能推动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体育游戏内容多元、形式多样、场景丰富,大部分体育项目都可与游戏活动结合。在设计体育游戏时,教师需要从实际体育项目出发,梳理学生需要掌握动作技能,发挥个人教学智慧,将其融入游戏活动中,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此外,为优化体育游戏实施效果,教师需要具备终身学习意识,及时更新自身知识体系,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学习,提升体育技术技能水平,参考借鉴体育游戏教学的成功案例,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三、 高中体育游戏活动的开展方法
(一)设定明确的游戏目标与规则
高中体育游戏活动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合作能力、规则意识、领导力、自律性及责任感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在体育游戏设计环节,教师应制订明确的游戏目标与游戏规则,规范学生的游戏行为,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比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可引入闯关类游戏活动,将运球、传球、投篮等篮球技能融入各个游戏关卡,学生只要完整展示技能便能通过关卡,获得相应的积分。为进一步增强游戏的趣味性,教师可设定篮球技能的完成时间,若学生没有在规定时间内规范完成技能演示,则视为闯关失败。总体而言,明确的游戏目标与规则能够让学生全身心投入体育游戏,通过挑战自我挖掘个人潜能,提升篮球运动技能并形成优良的品格。
(二)设置具有挑战性的游戏任务
当学生通过自主或合作形式完成有难度的游戏任务,他们能产生强烈的满足感与成就感,从而建立运动自信心。在体育游戏设计环节,教师应突出游戏活动的挑战性,促使学生主动完成游戏任务,获得自我提升。此外,教师也要注重游戏任务之间的关联性与递进性,让学生运用技能与思维完成一系列由易到难的挑战,这样的游戏设置符合高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比如,在乒乓球教学中,教师可设计“知识问答闯关赛”游戏活动,要求学生快速回答与乒乓球相关的问题,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在技能训练环节,教师可设置“技巧大挑战”“速度挑战赛”等挑战性强的游戏任务,让学生及时应用所学技能,挑战自我,提升自我。
(三)提供多元化的体育游戏环境
为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及学习成果,教师应创设丰富多样的游戏环境,营造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比如,在羽毛球教学中,教师可以比赛形式开展技能训练,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的比赛,鼓励学生根据自身运动能力及运动需求参与相应级别的羽毛球比赛。或者,教师可引入“绕桩接力”之类的趣味游戏活动,锻炼学生的反应速度与身体协调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借助虚拟仿真技术开展羽毛球游戏,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比赛场景,提升自身水平。
(四)完善体育游戏实时反馈机制
评价反馈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环节,实时反馈还具有激励功能,积极正面的反馈信息能够增强学生的运动自信,让学生感到被重视、被专注,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后续的体育运动。在高中体育游戏教学中,教师应建立健全实时反馈机制,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运动表现,明确优点与不足,查漏补缺,提高自身技术技能水平。比如,在足球教学中,教师可引入团队合作挑战、技术训练闯关等游戏活动,并使用相机、运动跟踪设备等记录学生的游戏过程,统计学生的进球数、传球成功率等。完成游戏活动后,教师应及时分析学生的运动数据,结合录像指出学生动作和技巧上的不足并指导其改正。同时,教师应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微小进步,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增强学生的运动热情与动力。
四、 结论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的体育游戏活动主要包括技能类游戏、娱乐类游戏、竞技类游戏、情景类游戏四大类别,对各类体育游戏的合理应用,能够协助教师高效完成课堂任务,拓展延伸体育技能学习内容,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及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打造“学思一体”课堂。为发挥体育游戏的优势,教师应设定明确的游戏目标与规则,设置具有挑战性的游戏任务,提供多元化的体育游戏环境并完善体育游戏实时反馈机制。
参考文献:
[1]田汝源.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育游戏的策略探究[J].体育视野,2024(15):50-52.
[2]王飞,肖裕辉.用游戏激活课堂——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3(19):80-82.
[3]曾祥林.体育游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刍议[J].成才之路,2023(18):133-136.
[4]张霞.体育游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探究[J].田径,2023(2):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