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设计,轻松学习

作者: 邹淑艳

摘 要:文章聚焦于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探索了多元设计与轻松学习之间的关联。基于学生认知特点、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的作业设计,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针对小学语文学科特点,文章提出了实用性强的作业设计策略,包括情境创设、任务驱动、项目学习等多种方法。这些策略不仅有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更促进了学生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和文化自信等核心素养的提升,进而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多元评价

一、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作业设计理念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理念要求教师精准把握学科本质,深入理解学生特点,并基于学情和教材特点,设计富有创意且有效的作业形式,使作业成为连接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桥梁,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和文化自信等方面的综合素养。这一理念转变了传统作业中过分强调知识记忆和技能训练的单一模式,转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作业设计应体现“三个转向”:从知识导向转向能力导向,从封闭性转向开放性,从单一评价转向多元评价。

(二)小学生认知特点与作业设计的匹配性

小学生认知发展具有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好奇心强但自制力弱、模仿性强且喜欢游戏等特点。因此,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必须考虑学生认知特点与教学内容的匹配性,注重具体情境的创设和形象材料的运用,并提供清晰的指导和适当的支持。低年级学生作业可以更多借助图像、音频等多感官刺激,中高年级则可逐步增加抽象思维的比重。只有充分尊重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才能设计出既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又能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作业,实现学生“乐学”“会学”的教育目标。

二、多元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

(一)语言运用能力导向的作业设计

语言运用能力是小学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涵盖了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在作业设计中应打破传统的以默写、抄写和书面练习为主的模式,注重听说读写的整合,将语言学习融入真实的交际情境中。通过有意义的任务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提升语言应用的准确性、流畅性和得体性。同时,作业设计应突出“实用性”和“交际性”两大特点,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活动中习得语言、运用语言。

(二)思维发展导向的作业设计

思维发展导向的作业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对传统记忆式、填鸭式作业的革新。这类作业强调“问题导向”和“探究性”。通过设置有深度的思考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活学生思维。在具体实践中,可采用“设疑—探究—反思”的设计思路,创设具有开放性的任务情境。以五年级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为例,教师设计了“讲解词创作”任务:要求学生查阅家乡某个著名景点或感兴趣的风景名胜的相关信息,分析该景点特色,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创作一篇导游词并在班级内进行模拟导游展示。这一作业设计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分析特点、组织语言,培养了学生比较、分析、综合等多种思维能力。

(三)审美体验导向的作业设计

审美体验导向的作业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培养艺术鉴赏能力和人文情怀。这类作业设计强调“感受性”和“创造性”,打破了传统作业中过分强调文本分析的局限,转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创造。在具体实践中,可采用多感官参与的方式设计作业,让学生通过视听触等多种感官通道感受文学之美。例如,在教学《春》一课后,教师设计了“寻找春天”综合性作业:引导学生在户外观察春天的色彩变化,用手机或相机记录春色,并配以优美的文字描述,制作成电子诗画集。这一设计让学生通过视觉捕捉春天的美,通过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在图文结合中培养了审美感知和表达能力。

(四)文化传承导向的作业设计

文化传承导向的作业设计聚焦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和文化认同感,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这类作业设计强调“文化性”和“体验性”。通过创设文化情境,让学生亲身参与文化实践活动,实现文化的内化与传承。例如,在学习《夏天里的成长》后,设计了“二十四节气文化探究”主题作业: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节气,从多角度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制作“节气文化卡片”,并在班级分享。这一作业设计既丰富了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资料搜集能力,又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节气文化的内涵,增强了文化认同感。

三、指向核心素养的作业实施与评价

(一)分层作业的实施路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分层作业的实施需遵循“同一目标,不同路径”的原则,即在保证核心教学目标一致的前提下,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任务和支持。分层作业实施的第一步是科学诊断,通过课堂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认知特点等。第二步是层次划分,一般可分为基础型、发展型和提升型三个层次,分别对应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群体。第三步是精心设计,基础层作业应关注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提供足够的支架和指导;发展层作业强调知识的应用和迁移;提升层作业则注重挑战性和创新性。第四步是动态调整,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和进步程度,适时调整分层策略。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采用任务单形式或学习中心区域设置等方式组织分层作业,营造平等、尊重的学习氛围,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发展。

(二)个性化作业的开发策略

与分层作业关注学生群体差异不同,个性化作业更加关注学生的独特性,强调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个人体验。个性化作业开发的第一个策略是“选择性设计”,即在作业内容、形式、难度和完成时间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第二个策略是“兴趣驱动”,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作业内容。第三个策略是“过程性指导”,为不同学生提供个别化的指导和反馈。第四个策略是“技术支持”,利用信息技术创建个性化学习环境。个性化作业开发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从部分个性化逐步过渡到完全个性化。

多元设计、轻松学习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是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系统分析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现状和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策略,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注重与核心素养的有机结合,通过情境创设、任务驱动、项目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实践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作业设计还应关注个体差异,实现分层指导与个性化学习的有机统一。未来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需进一步探索多元化评价机制,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真正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参考文献:

[1]许保佳.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提质增效策略研究[J].教师,2024(05).

[2]周海涛.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研究[J].教师,2024(13).

[3]张嘉颖,曹慧英.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改进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4(14).

[*本文系《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探究》(课题批准号:2023hzkt387)的研究成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