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方略探究
作者: 肖荣芳摘 要:文章分析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旨在深入探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方略。文章从作业目标、内容、形式、难度、评价等多方面阐述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升作业质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随着“双减”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行,教育领域迎来了深刻的变革。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业设计更是成为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环节。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数学能力,还能避免学生课业繁重。因此,探究“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方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双减”政策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要求
“双减”政策明确指出,必须严格控制学生的书面作业时长。这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必须精心挑选内容,避免布置大量重复和机械性的任务,确保作业量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不应仅限于知识的简单重复,而应注重质量,体现综合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等特征。通过高质量的作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有限的作业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升。鉴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包括学习能力和进度的不同,“双减”政策下的作业设计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实施分层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二、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众多小学数学教师倾向于布置书面作业,常见的形式包括课本习题和练习册题目等,这些作业往往缺乏多样性。这种单一的作业模式容易让学生感到单调乏味,降低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一些教师为了确保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点,会布置大量重复的练习题,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但缺乏思维挑战,难以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许多教师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布置的作业难度统一,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传统的作业评价通常以简单的对错符号和分数来评判,忽视了对学生作业过程、思维方式、努力程度等方面的关注和反馈。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也无法有效地发挥作业评价在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方面的作用。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
(一)明确作业目标,紧扣课程标准
作业目标是作业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深入研读课程标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清晰、具体、可衡量的作业目标。学生能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对数学知识概念的理解,还能将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际应用。此外,教师可以设计需要学生自主探究的作业,比如让学生研究不同长方形拼接后周长的变化规律,这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细致的分析,有效地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紧扣课程标准的作业目标,能确保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使作业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助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二)丰富作业内容,注重知识整合
作业设计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实践。一是融入生活元素,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增强现实意义。学完“人民币的认识”后,让学生去超市购物时记录各种商品的价格。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有效提升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渗透数学文化,作业中融入其蕴含的思想和历史背景,拓宽视野、增添兴趣。如介绍祖冲之算圆周率故事,让学生查资料,写短文,分享收获。三是跨学科融合,打破学科界限,将数学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比如学“图形的运动”时,结合美术学科,让学生用图形运动方式创作美术作品并描述运用的数学知识,以此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与跨学科思维能力。通过跨学科作业设计,将美术创作中的感性认知与数学知识的理性思考紧密结合,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切实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跨学科思维能力。
(三)创新作业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作业的设计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展开,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首先,根据数学知识特点,设计实践操作类作业。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后,让学生拉动木条制作的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这种亲身体验式的作业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其次,将数学作业设计成游戏或竞赛的形式,增加作业的趣味性,如开展数学口算接龙游戏,或者举办数学知识竞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知识、提升能力。最后,布置探究性作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深入思考。比如,在学习“统计与概率”时,让学生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课外活动,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并用统计图表示出来。然后分析数据,预测同学们下一次可能选择的活动,同时探究影响同学们选择的因素等。通过这样的作业,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四)实施分层作业,满足不同需求
教师要对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将学生大致分为三个层次,如基础层、提高层、拓展层。分层要灵活,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基础层学生的作业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以课本例题、简单的练习题为主;提高层学生的作业在巩固基础的同时,适当增加一些稍有难度的变式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拓展层学生的作业则更具挑战性,可涉及一些拓展性的探究题、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加减法”后,基础层学生完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简单计算练习。布置如[14]+[24],[56]-[16]这类直接运用分数加减法法则的简单题目,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熟练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对于提高层学生,除了基础的分数加减法运算,还可设计一些需要灵活运用知识的题目,如“小明有[35]千克糖果,给了小红[14]千克后,又买了[13]千克,问小明现在有多少千克糖果?”这类结合实际情境的应用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的能力,以及对分数加减法的综合运用能力;针对拓展层学生,设计开放性探究题,如“请你找出不同的分数组合,使得它们相加减的结果为[12],并说明你的思考过程和方法”,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通分、约分等知识,深入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本质,提升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工作。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从作业目标、内容、形式、难度、评价等多方面入手,精心设计科学合理、丰富多彩的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作业质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只有不断探索和实践有效的作业设计方略,才能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让小学数学教学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建荣.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思路[J].吉林教育,2024(27).
[2]陈静.“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J].教育界,2024(24).
[3]赵四权.谈“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J].安徽教育科研,2024(22).
[4]朱明明.“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J].教育界,202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