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教学评一致性”策略融入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探索
作者: 郭耀捷摘 要: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教学评一致性”策略受到业界广泛关注,并对教师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教学评一致性”策略,能够实现动态化、过程性评价和教学的兼容,促进教学深度演进。文章据此探讨了新课标背景下“教学评一致性”策略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意义、思路及建议。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评一致性;小学语文;阅读课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进行了详细阐述,明确提出要打造“教学评”融合模式,强化教师对教学的管理和控制,合理配置教学元素,提升教学综合质量。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在仔细研读新课标的基础上,以阅读课堂构建为支点,打造高效的“教学评一致性”策略,尤其是要突出评价的运用价值,细化教学路径和模块,实现教学的协调发展。
一、新课标下“教学评一致性”策略融入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意义
新课标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基于此,教师要合理设计“教学评一致性”策略,致力于“教评交融,学评一体”,赋能教学模式的改进和创新。尤其是在阅读课堂构建过程中,教师通过运用“教学评一致性”策略,能够融评价于阅读课堂的全过程,从而打造过程性和动态化评价模式,确保“在教学中开展评价”,对阅读课堂进行有效记录、监督,确保阅读课堂教学走向深入。
从另一个角度看,积极推进“教学评一致性”策略的运用,可以强化学生的主体性,使之在阅读课堂中成为教学评价的“生力军”,并确保他们形成自评、自纠意识,在阅读过程中修正自己的缺失和不足。如,教师在古代诗歌阅读教学中,可以预先设计评价任务,引导学生关注教师的教学方法运用以及阅读的体验,及时记录下“教与学”中的优点、不足,为课后的反馈提供依据。总之,教师将“教学评一致性”策略融入阅读课堂,可以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求,对调动学生积极性、强化学生阅读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二、新课标下“教学评一致性”策略融入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思路及建议
(一)确立教学整体目标,完善“教学评一致性”体系
教师积极开展“教学评一致性”工作,首先要确立教学的整体目标,其中涵盖评价目标和评价元素,由此为完善“教学评一致性”体系奠定基础。阅读教学整体目标是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为此,教师可依据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明确、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具体来说,阅读教学目标要结合知识层面的要求,并覆盖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提升的内容。例如,在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赵州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定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掌握阅读策略、提升阅读兴趣和情感态度、开展过程性评价等具体目标,为后续的过程性评价、互动教学、情境教学等提供遵循。
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构建一体化的教学体系,为动态化评价奠定基础。比如在教学《赵州桥》时,教师可以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及评价任务三者融为一体,在学中教、教中评,全面评测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阅读能力与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教学管理技能等指标。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契合这篇文章的“阅读任务单”和“教学评价单”,通过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阅读,并通过评价体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阅读素养的稳步提升。
(二)积极开展教学过程评价,实现“教评融合”效果
在“教学评一致性”策略应用过程中,教师要依托阅读课堂,积极推进过程性评价,实现“教评融合”的目标。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前的自学、课中的互动与课后的实践,对培养学生的一体化思维具有突出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要把握阅读材料(文章)的特点,打造动态化教学的全新样态,将教学与评价密切融合起来,实现“寓评于教”的良好效果。当然,在具体工作中,教师要灵活调整、随机应变,提升“教学评一致性”工作力度与质量。尤其是围绕阅读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教师可以创设知识场景,激发学生想象力与主动性,对学生进行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调动,使之专注于课堂知识的阅读、理解和探究。
如,在教学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火烧云》时,教师可以先借助数字资源和多媒体课件,展示火烧云的自然美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紧接着,教师要围绕评价指标和要求,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正向激励和驱动,使之快速提取这篇文章的有效知识信息,掌握核心阅读要点。比如文章的4—6段着重描写了火烧云形状快速变化的特点,教师可以设计阅读探究任务,要求学生归纳这三个段落的写作风格,总结火烧云的主要特点,对“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形成认识。之后,教师带着学生细读4—6段,然后给出解答和分析。在动态化评价过程中,教师要以表扬为主、点拨为辅,注意正向情绪的引导和积极情感的开发,确保学生拾级而上,逐步掌握阅读、分析、探究的方法,使之在阅读中有所收获。
(三)引导学生参与阅读评价,助力“学评一体”进程
新课标提出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工作,这也是语文教师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按照“以生为本”的要求,语文教师要把握阅读教学的特点,从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语文成绩、应用水平、实践技能等指标入手,打造“教学评一致性”模式,让“学评一体”成为常态。所谓“学评一体”,本质上是一种思维的觉醒和自我反思理念的革新,它要求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动态化的评估、反思与探索,要对自己的进步幅度、学习能力缺点、思维误区、自身长处等形成精确把握,要具有“自知之明”,同时也要具有“反思之能”,要学会自究、自鉴,掌握自我改进和优化的方法。
如,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围绕“处处留心皆学问”和“学会观察事物”进行教材内容设计,除了选入几首古诗之外,以《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这两篇文章为主。教师可以提取本单元的课文教学主题,即“学会观察方法,掌握准确生动的表达技巧”,然后据此设计课堂指导方案,推动学生在学评融合中提升阅读能力和知识信息的摄取能力,掌握自评、互评方法,生成学习成果。首先,教师对两篇文章进行内容整合,提取课堂教学的主题,然后发布阅读探究任务,融入测评指标,要求学生先自主学习和阅读,形成初步认知;其次,教师运用多媒体素材和数字教学资源,为课堂的讲评和学生阅读互动提供支持。在课堂阅读中,教师要积极推动“课堂翻转”,在学生学习、互动、探索中加入评价内容,力促“学评一体”,让学生深度参与自评、互评,检视自身阅读方面的不足,并在互动评价中完成思维交互,实现全班的共同进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言,在新课标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合理运用“教学评一致性”策略,尤其要展现动态评价、过程性评价的特色和价值,实现教学协调发展。教师要把握阅读课堂教学要求,融评价于“教学之中”,借助评价检视教学进程,提升评价的反哺功能,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阅读技能成长,实现阅读课堂教学的积极效果。
参考文献:
[1]姜瑞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策略探究[J].学苑教育,2023(19).
[2]林晓晨.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的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3(21).
[3]林友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探索[J].试题与研究,20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