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导向下的小学英语品质课堂构建
作者: 宋丹丹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教材的导向为小学英语品质课堂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文章深入探讨新教材导向下小学英语品质课堂构建的意义,包括对学生语言能力发展、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等方面的重要性。详细阐述了构建品质课堂的策略,如创设情境教学、借助项目学习以及运用信息技术等,旨在提升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新教材;小学英语;品质课堂;教学策略
一、新教材导向下小学英语品质课堂构建的意义
新教材导向下小学英语品质课堂的构建,聚焦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强调多维度语言技能的发展,包括听、说、读、写等核心能力的均衡培养。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夯实语言知识基础,还能有效促进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全面提升及实际应用能力的强化,契合全球化时代对语言能力的要求。
在教学实践中,品质课堂的推进要求教师转向多元化教学策略的运用,不断深化专业素养,探索符合新教材导向的教学路径,以实现课堂教学的科学化、高效化和人性化。这种转变不仅是教育技术层面的突破,更是教育理念深层次的转型,为小学英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品质课堂的构建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文化认知边界,注重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与国际视野的塑造。通过系统化的语言训练与文化渗透,学生能够在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深入理解不同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从而具备更强的文化适应能力和全球竞争力,对于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教材导向下小学英语品质课堂构建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作为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构建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学生能够在仿真的语言环境中充分感知英语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强化其对语言功能的认知与理解。情境教学的核心在于将抽象的语言知识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学习体验,这种转化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还能促使他们在真实或模拟情境中主动运用所学内容进行交际。
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多感官刺激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记忆效果。例如,在教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5 Fruit单元时,教师可以借助实物水果、高清图片以及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和触觉输入,使原本抽象的词汇概念变得直观且易于理解。这种多模态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感官联结帮助他们建立词汇与实物之间的联系,进而提升记忆效率。
情境教学还注重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语言。例如,在教授水果类词汇的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基于生活场景的任务型活动,如角色扮演或情景对话。以“I have a mango.”(我有一个芒果)或“Do you have any bananas?”(你有香蕉吗?)等句型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购物场景或家庭聚会情境,鼓励学生围绕主题展开互动交流。这类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在自然语境中熟练掌握句型结构与表达方式,同时锻炼其口语交际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此外,情境教学还强调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教师能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在水果主题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游戏化元素,如“猜水果”或“水果拼图”等活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这种情感支持机制对于低年级学生尤为重要。
(二)借助项目学习,培养综合能力
项目学习作为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整合与多维度能力的发展。这一理念与新教材致力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高度一致。通过项目驱动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将跨学科的知识体系融入实际问题解决中,从而全面提升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以及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在项目实施环节,教师需设计具有挑战性和现实意义的任务,引导学生以团队形式展开深度参与。以Unit 7 Chinese festivals为例,设计“制作中国传统节日宣传海报”的项目活动,旨在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深入理解并传播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回顾已学的词汇与句型结构,如“Spring Festival”“moon cakes”以及“We visit our relatives at the Spring Festival.”等表达,并将其转化为符合语境的实际应用。同时,他们还需主动搜集关于节日起源、传统习俗及特色美食的相关资料,通过分析和整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在海报创作阶段,团队成员需明确分工,共同完成视觉设计、文本撰写与整体布局规划等任务。这一过程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还考验其对美学原则的理解以及技术工具的应用能力。例如,在撰写英文介绍时,学生需运用恰当的语法结构和词汇选择来精准传达文化信息;而在图案标注环节,则需要兼顾语言简洁性和视觉吸引力。此外,排版设计环节涉及空间布局与信息层次的处理,这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统筹规划能力。
通过此类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在真实情境中深化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同时促进资料收集与分析、团队协作及多元表达等综合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这一过程有助于强化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其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意识,最终构建出充满学术价值与人文关怀的高品质课堂环境。
(三)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具体而言,多媒体设备、在线学习平台以及智能化教育软件等技术工具,可通过融合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介形式,构建出沉浸式的学习环境,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形象化与直观化呈现。这一过程有效激活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并为其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支持路径。
在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的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各类动物的高清图片与动态视频资源,如“fish”(鱼)“dog”(狗)及“bird”(鸟)等典型动物形象,使学生能够在视觉与听觉双重刺激下深刻感知动物的多样性及其生态特征。这种基于真实情境的资源引入,不仅拓展了传统教材内容的局限性,还将抽象的语言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视觉符号,从而强化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依托希沃白板等交互式教学平台,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互动练习模块,如单词拼写竞赛、动物属性匹配以及句型构造活动等,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巩固目标语言结构。这些任务的设计充分考虑了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平衡,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并促进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希沃白板内置的数据分析功能能够实时追踪学生的课堂表现与学习进度,生成详尽的学习行为报告。教师可以精准识别每位学生的学习难点与薄弱环节,进而制定个性化的教学干预方案,以满足其高层次的学习需求,提升教学活动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此外,信息技术的应用还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优化配置。教师可以通过在线教育平台获取优质课程资源,结合本地化教学需求进行二次开发与整合,形成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素材库,为小学英语教学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三、结语
通过情境教学的实施、项目学习的开展、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培训体系的完善、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管理的强化、校园文化的营造等策略,全方位支撑了小学英语品质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吴晓娟.核心素养下小学英语品质课堂构建路径[J].天津教育,2024(23).
[2]张燕.“双减”视域下小学英语高品质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导学,2023(25).
[3]杨梅.立足英语思维品质,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12).
[4]易爱平.区域小学英语品质课堂的内涵与构建策略[J].小学教学设计,2023(Z3).
[5]张宏丽.落实核心素养:学为中心的小学英语新教材编写与使用建议[J].基础外语教育,20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