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策略

作者: 杨小荣

摘 要:落实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性教学,可以促使教学工作的一体性大大提升,使得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系统化。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知识的理解也会大大提升。基于此,文章针对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应用进行探究和分析,以期对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起到一定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学;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路径

一、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符合教育发展趋势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应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增加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在现有基础之上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应用下,将评价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切实落实育人导向。通过实施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方式,能够确保教学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最终达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

(二)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之下,要求教师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活动、整个过程的教学评价都致力于目标的达成。在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中,教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设计与之匹配的学习任务和评价标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语文综合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积累、阅读理解、表达交流、综合运用等能力,从而全面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能够显著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教学评一致性教学将教学目标、学习活动和教学评价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协调一致的教学体系。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习环节都可检测、可评估。此外,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还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保障语文课堂的实效性,推动了学生全面发展,对于学生日后相关课程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均具有积极影响。

二、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奠定教学评一致性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中,明确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关键。教学目标应围绕语文核心素养展开,涵盖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等方面。教师需结合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的目标。目标的明确性不仅为教学活动提供方向,还可以为评价提供依据,确保教学、学习和评价围绕同一目标展开,并形成有机整体,进一步强化教学评过程的一致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注重课程知识内容的教学落实,还需要注重目标的情感熏陶作用,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同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差异化的发展目标。

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需深入研读新课程,明确二年级学生在识字、阅读、情感培养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如学生的识字量、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对于植树造林主题的兴趣和认知,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例如,目标可设定为:学生能够认识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时的认真态度;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培养爱护环境、绿化祖国的意识。此教学目标的设定,既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为后续的教学和评价提供明确的方向,保障教学评的一致性。

(二)优化教学设计,确保教学活动与目标一致

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核心环节。教师需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确保活动与目标紧密相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确立学习目标,制定与目标一致的评价标准,设计基于目标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通过教学评一致性的落实,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同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此外,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可以主动创设教学情境,如利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呈现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感悟与思考的空间。

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中,教学目标之一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女孩的悲惨遭遇,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基于此目标,教师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语气、表情和动作来表现小女孩的孤独、寒冷与渴望。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小女孩的情感,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三)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以评促学

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是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保障。小学语文教师所开展的教学评价应贯穿教学全过程,涵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教师需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评价应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正向激励和反馈,帮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调整学习策略。此外,评价指标既要考虑语文学科特点,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发展水平。通过多元评价和有效反馈,形成教学、评价、反馈的闭环,推动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

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守株待兔》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思考深度以及合作学习情况。例如,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是否积极发言,是否能提出有见地的观点,来评价其对课文寓意的理解程度。结果评价则侧重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能否将寓言故事的道理应用于实际生活。如,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小短文,谈谈自己对《守株待兔》故事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应如何避免类似的行为。这确保教学评价既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保障教学评一致性实施

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效果。教师需深入理解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掌握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技能。学校可通过组织培训、研讨会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师的教育评价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反思教学实践,优化教学设计和评价方式,以更好地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此外,教师还需树立开放的教学理念,为学生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实践。例如,学校定期组织专题讲座、研讨会等活动,邀请教育专家解读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内涵和要求,帮助教师深入理解并掌握其精髓。同时,鼓励教师参与各类教学比赛和课题研究,通过实践锻炼提升教学设计和评价能力。如针对某一课文的教学,可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共同探讨如何设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以及制定评价标准,从而实现教学评的高度一致。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策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以及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可以有效保障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有助于形成协调一致的教学体系,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治顺.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策略探讨[J].读写算,2025(05).

[2]周晓丽.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课堂构建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5(01).

[3]徐莉.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J].教育界,2024(36).

[4]吕燕萍.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提问策略教学探究——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提问单元”为例[J].广西教育,2024(34).

[5]杨秀庆.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性的改进策略探究[J].新教师,2024(1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