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课堂”模式下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策略与实践探索
作者: 陶丽佳摘 要:“双师课堂”,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正日益显现出独有的优势。文章着重研究在“双师课堂”教学模式下,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具体策略和实际应用。文章通过深入剖析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学习需求,并结合“双师课堂”所具备的技术和资源优势,提炼出一整套切实有效的识字教学策略。
关键词:“双师课堂”;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教学策略;实践探索
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创新教学模式的“双师课堂”促进了高质量教学资源的共享,并冲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小学初级阶段是语文学习的启蒙时期,识字教学构成了语文教学的重要基石。然而,传统的识字教学方法较为单一,难以迎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采用“双师课堂”模式于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有望开辟解决该问题的崭新路径。
一、“双师课堂”模式概述
(一)“双师课堂”的概念
“双师课堂”这一模式,是一种融合了远端名师与现场助教教师协同合作的创新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远端的名师通过远程授课手段,为不同班级的学生带来高质量的知识传授;而现场的助教教师则发挥着桥梁与纽带的作用,他们不仅协助名师完成教学管理工作,更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二者共同织就了一张高效互动的教学网络。
(二)“双师课堂”的特点
资源共享这一特色,使得“双师课堂”模式能够有效地整合优质教师资源,打破地域限制,让那些位于偏远地区或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学生,也能够有机会享受到一线城市乃至全国范围内名师的精彩教学,促进了教育公平。互动性强是“双师课堂”的另一大亮点。师生、生生之间能够实时互动交流,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学生会更加积极地提问、讨论,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个性化教学则是“双师课堂”模式中助教教师的一大职责。助教教师可以根据现场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
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换的阶段,对具体直观、形象鲜明的事物具有浓厚兴趣,然而其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具有活泼好动和强烈好奇心的特点。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应当运用形象生动且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当前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部分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导致学生在识字过程中仅能机械记忆生字,无法激发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往往只强调字形和字义的掌握,忽视了汉字的深厚文化内涵。同时,由于缺乏个性化教学策略,教师往往难以兼顾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差异,未能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
三、“双师课堂”模式下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动画演绎:通过播放精心制作的动画短片,生动地展现汉字的演进轨迹、字形构造及其背后所蕴含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深刻体验汉字的魅力,进而提升对汉字内涵的理解及记忆力。图像呈现:通过展示与汉字紧密相关的图像资料,助力学生构建汉字与实物之间的直观联系。声音辅助:播放标准普通话发音的音频资料,指导学生进行跟读与模仿,以纠正其发音偏差。同时,辅以轻松愉悦的背景音乐或趣味性的声音效果,打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二)游戏化教学,提高识字效率
识字互动游戏:精心设计与生字紧密相连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深化对生字的认识与掌握。竞技竞赛:通过举办分组竞技活动,以此唤起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为了胜利会自发地投入更多精力学习生字,从而提升识字效率。角色扮演活动:引导学生进入不同角色,通过对话和情景表演等多种形式进行识字训练。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习生字,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三)引导自主识字,培养识字能力
前置性学习环节:在正式课堂教学启动之前,教师可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向学生分发预习资料,使学生对生字有初步的认识,并尝试独立进行认读和记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解析,助力学生解决在预习阶段所遇到的问题。
四、“双师课堂”模式下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实践案例
(一)教学对象及教材分析
以小学一年级一个班级作为教学实践的对象,选用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行的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象形字单元的起始篇章《日月水火》展开教学,在教学“日、月、水、火”等八个基础的象形字的过程中,深入探究汉字的形成与发展脉络,激发学生对汉字文化的热爱与探索欲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应能够精确地认读“日、月、水、火”等八个基础生字,并且能够熟练书写“日、田、目、耳”这四个生字,深入理解象形字的结构特点与演变过程。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演示、丰富多彩的图片展示以及寓教于乐的游戏活动等多样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能力、丰富想象力以及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以及文化自豪感。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远端名师)。播放一段关于远古先民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动画视频,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视频中出现的太阳东升西落、月亮阴晴圆缺、山川蜿蜒流淌等自然景象。随后,教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核心主题——象形字,激发学生对于汉字起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 互动环节(现场助教)。在课堂互动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提出引导性问题,鼓励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发现和学习更多的象形字,每个小组推选代表分享小组讨论成果。紧接着,开展“找朋友”游戏活动,学生需要根据教师的描述迅速找到相应的生字卡片。这个游戏不仅考验学生对字音字义的理解,还能增强学生对生字的识别和记忆。在活动过程中,现场的助教老师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观察和评价,对积极表现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对那些在游戏中遇到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游戏中有所收获,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结束语
“双师课堂”模式借助远程名师的高品质教育资源以及现场助教教师的个性化辅导,为小学初级阶段汉语识字教育注入了新的发展契机与生机。通过多媒体资源的情境创设、游戏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识字以及关照学生个体差异等教学策略的运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未来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当进一步深入探究与完善“双师课堂”模式在小学初级阶段汉语识字教学领域的运用。具体包括:强化师资培训,提升教师对“双师课堂”模式的理解与应用水平;持续优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涵与形式;加强家校互动,构建教育共同体,共同推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伟.双师课堂模式下师生互动性行为研究[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20(03).
[2]黄晓庆.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新双师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网羽世界,2022(23).
[3]洪玲芳.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小学语文双师课堂再探——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为例[A].第七届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研讨会[C].2022.
[4]李梅群.“双师课堂”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初探[J].读与写:下旬,2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