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习作教学实践与思考

作者: 吴雨甜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习作教学实践与思考0

摘要: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而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立意难”“没素材”“不会写”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有必要分析和革新自己的习作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从实际出发,将习作教学与课文教学有机结合,将“教”“学”“评”形成合力,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切实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小学语文;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5)09-0023-04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会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写作教学并让学生进行习作训练,但常常收效甚微,学生即使找到了素材也大多千篇一律,存在内容空洞、缺乏创意、情感表达不足等问题。叶圣陶先生曾说:“有些人把阅读和写作看作不甚相干的两回事,其实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叶文玲女士也在《我的“长生果”》中通过自身的事例向大众诠释出深刻的道理——阅读对写作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根据在教学一线的观察发现,阅读量丰富的学生作文能力往往也较强,那如何帮助阅读量少,习作时“脑袋空空”的学生写出一篇有质量的作文呢?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取“教—学—评”一致性的模式,将课文教学、写作教学与作文评价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写作素材与写作灵感,并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切实有效地解决学生写作时出现的“立意难”“没素材”“不会写”等普遍的问题,推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优化,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 “教—学—评”一致性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内涵

“教—学—评”一致性指的是在教学系统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目标以及评价方式之间的一致性,具体到小学写作教学中,要求教师制订的习作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与学生的习作学习目标一致,切实保证教师的教学过程和评价过程共同指向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

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是经过编审组的反复核定后才敲定的,每个单元都有其整体的风格与目标,每个单元中单元首页、编排的课文、语文园地与习作都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些经过精挑细选的课文不仅立意深刻、语言精练,而且还蕴含丰富精巧的写作手法,即使是单元中的古诗词,也往往能给学生的写作带来无限的灵感,可以说,单元课文的教学对本单元的写作教学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教—学—评”一致性在小学写作教学中表现为写作教学应与课文教学同步进行,将单元习作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单元课文的教学融合,对学生习作能力与水平的评价过程也应与对学生课文学习的评价进行结合,特别是加强对学生在学习课文过程中仿写句子的评价与部分课文要求的小练笔的评价,多方面共同指向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

二、 “教—学—评”一致性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单元习作的要求往往直白地呈现在“习作”页面上,但“教什么”“怎么教”则成为教师教学的难点,因此,教师可以以课本为依据,以导读页为指引,课文为范文进行写作教学。教师应当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单元习作的体裁、要求,从学生在进行单元习作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需要提升的点出发,制订习作目标,思考如何通过课文教学提升学生本次习作能力和水平,以学定教,教与学高度一致,如此便能有效地达到指向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作用。

而没有经过评价的作文是难以提高的,“教—学—评”一致性则是给了习作教学评价方向上的把握。教师在作文教学前必须明确单元作文的教学目标,并将这些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形成课文教学与单元作文的标准,并将这些标准作为学生仿写、小练笔以及习作完成后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能客观看待自己与他人的仿写、小练笔与作文,并努力完善自己的作文,充分地达成此次习作的学习目标。

鉴于“教—学—评”一致性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前应当全面了解本单元课文(包括单元导读页、语文园地)的内容、写作手法,有机融合于习作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中,激活课文教学、作文评价对写作教学的驱动作用。

三、 “教—学—评”一致性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导读引领明方向

单元导读页作为单元首页,明确单元内容特点、单元教学目标以及单元习作内容,是一个单元的指南针,语文教师应在单元教学前向学生明确这个单元要学什么类型特点的课文,重点要学会什么方法以及要写什么主题的作文,不仅让学生有心理准备,更是给了学生一个学习的方向,也更利于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一致性。比如在教学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时先读一读单元首页的内容:纯朴的乡村,一道独特的风景,一幅和谐的画卷,再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习作主题:写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否去过乡村,乡村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学习本单元课文前思考与选择一两处自己喜爱的地方,再在课文学习时有意识地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联系自己打算写的地方,思考如何来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学习前有方向,学习时内驱力会更强,作文能力也能更加有效地提升。

(二)课文为范学方法

丰富的阅读量往往能帮助学生提升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但对阅读量较少的学生来说,他们提升作文能力更多靠的是各种“作文选”,“作文选”中挑选的范文固然是较为优秀的,但缺了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他们往往在阅读时缺少抓手,大部分学生只是记录下其中的好词好句,个别学生甚至将里面的段落或事件生搬硬套在自己的作文中,不仅对提升作文水平功效不大,反而容易将自己的作文变成“四不像”。提升习作水平,特别是单元习作水平,单元的课文便是最好的范文,每一篇文章都出自名家,文质兼美,重要的是与单元习作的适配度更高,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好“课文”这一习作素材,在教课文的同时教作文,让学生在学课文的时候学作文,教与学一致,并达到课文的高效利用。

单元习作虽位于单元课文之后,但教师制订单元作文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应先于课文教学。教师要结合单元习作的体裁、要求,分析学生在进行单元习作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需要提升的点,制订习作目标,思考如何通过课文教学提升学生本次习作能力和水平,将这些目标细化至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中,特别要关注重点句子的仿写以及课文后的小练笔,在课文的教学过程中逐一达成这些小目标,确保教与学的高度统一,切实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乐园》,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个“乐园”并非“游乐园”,而是一切曾带给自己快乐的地方,范围很广。习作中要求说清:“你的乐园是什么样子的?你最喜欢在那儿干什么?这个乐园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快乐?”教师可以根据以上要求,结合本单元学习目标与学生实际,制订习作教学目标,比如,①回忆自己的乐园,借助表格的提示,写清楚乐园的样子和在乐园中的活动。②借助关键语句,表达自己的快乐感受。③愿意分享自己的习作,乐于接受别人的评价和建议。再结合课文特点或课后练笔设置小目标,比如,当有学生的乐园位于乡村,可以引导学生完成课后的选做题,仿照课文的方法写一写家里的院子、爷爷的菜地、村头小河边的草地等地方的景致。而第一单元《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三篇课文都通过自己独特的表达抒发了对所写景物或地点的喜爱之情,在教学时均能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关键词语表达对自己想写的乐园的喜爱之情。

此外,课文中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描写手法以及严密的内在逻辑也能为学生写作带来重要的指导。四年级学生已经能完整地进行叙事,但写出的作文容易出现以下问题:①立意浅;②平铺直叙,语言平淡;③缺乏逻辑,句子或段落间不连贯。想要解决上述问题,直接有效的方法便是让学生看例文,读例文,而最好的例文便是本单元的课文。在课文的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记录好词好句,体会文章的写作顺序,学习课文精彩的描写手法,在写作前,再让学生回顾品味课文的语言手法,将大大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在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与体会《乡下人家》的空间顺序与时间顺序两种描写方法后,思考将来自己写乐园能否用上这些方法使行文有序,《三月桃花水》中利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将景色写得美轮美奂,让人真切感受到三月桃花水的美丽迷人,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素材让学生进行扩写、仿写等,为学生把单元习作写美做好准备。

(三)组织评价助写作

教与学一致,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往往能理解课文中的大部分内容,也能准确指认出课文的写作手法、主题立意等,但理解知识不等同于会用知识,学生在运用好词好句、方法与技巧时也容易出现用词用语不当、写作手法使用不当等问题,因此教与学的过程中应当加以评价,并且评价需要及时且有效。

第一,课文的教学与作文的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融入作文教学时,如仿写句子、小练笔等,教师应当及时给予评价或进行学生互评等,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学到的优美词句或写作方法。

第二,虽然在课文教学过程中已经让学生进行了仿写甚至练写了片段,但部分学生真正写作时依然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写作教学不能止于“写完作文”,而要在初次作文完成后再进行系统的评析活动,通过自评、互评等手段,修改和完善学生当前的作文。

习作的评价应与教和学一致,旨在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不是简单地寻找错别字与修改病句,因此,在制订教学目标后,教师应当将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形成每一次作文的标准,再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进行教师评价,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等,条件允许时还能引入家长评价,在评价时组织讨论,帮助学生修改润色作文。例如,根据《我的乐园》制订的三条教学目标以及班级学生情况,笔者绘制了如表1所示评价表格,在学生初步写完作文后指导学生进行有效评价。

笔者根据学生的作文情况进行“抓典型”评析,分别以不记名的方式选择了两篇问题作文与一篇优秀作文,带领全班一起探讨如何准确评价作文优劣,并提出修改意见与方法。接着让学生以四人一小组的方式依次评价组内同伴的作文,做到及时修改,笔者作为指导者巡视小组讨论情况,给予学生评价与修改时必要的帮助。在经过评价与修改后,学生不仅提升了本篇作文的水平,还在品读他人作文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经验。

学生作文的评价标准与教学目标一致,不仅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出学生是否达成了习作的学习目标,也能反映出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时教学目标与方法是否合理有效,因此,教师在习作教学完成后还需要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和课堂表现,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策略,确保后期的习作教学能够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四、 结论

“教—学—评”一致性为小学习作教学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框架。针对小学习作教学,教师可以采取“教—学—评”一致性的模式,将课文教学、写作教学与作文评价结合起来,以课文促写作,以评价助写作,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汲取方法与技巧上的经验,通过多种方式的评价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夏雯,江友虎,江友华.实现作文教学与课文教学的“无缝对接”方法探究[J].学周刊,2024(24):95-97.

[2]王慧,吴宗艳.“课文”与“作文”教学并蒂开花[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2(23):40-42.

[3]陕昕怡.以课文为源,激活作文之水:小学作文教学有效策略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2022(24):29-31.

[4]郑小飞.“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小学习作教学策略[J].读写算,2024(32):79-8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