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元五环”驱动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作者: 郑海云

摘要:2021年8月“双减”政策全面落地,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中国教育立德树人的关键,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就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顶层理念。文章浅谈在“四元五环”驱动下课堂教学“四个元素、五个环节”模式的落地路径,结合课堂教学对“四元五环”模型概述、课堂教学等方面的应用策略进行梳理和总结,进而为构建核心素养导向的师生双向成长教学生态呈现相关的探索。

关键词:模型概述;教学瓶颈;多维发展;双向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5)09-0047-04

在新课程教育改革和“双减”背景下,教学需要做到减“量”提“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单元意识,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不再给学生定性思维,而是站在单元的系统的整体认识,一个单元确定一个核心目标,力争一课一得。

一、 “四元五环”模型概述

“四元五环”模型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策略,旨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该模型基于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强调课堂教学该如何引领学生在深度思考、深度交流的过程中提升综合素养?该模型围绕“知识、思维、情感、能力”四个元素,通过“导学、感悟、探究、内化、运用”五个环节的循环驱动,以学生为基础,以教材为载体,以课堂为媒介,这五个环节相互关联,循环往复,形成一个持续进步的情智双向的课堂教学循环。

这一模型的提出,为解决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本研究旨在探索“四元五环”模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实证分析该模型如何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素材积累的丰富以及情智的发展。通过深入的教学实践分析,文章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创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二、 追问:语文教学瓶颈,因何而起

(一)形式主义

课堂教学目标定位模糊,准确性缺席。教师仍存在“霸语权”,课堂上照搬教参统一的结论,教师的“导”代替了学生的思考,教与学相互剥离,教师不能站在学生的视角去创设儿童本位的教学磁场,学生无法到达教师期望的高度。

(二)拔苗助长

当前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热衷于旁征博引,故作微言大义,远离文本过度拓展,无异于拔苗助长,与新课程背景下追求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

(三)漫无目的

教学无重点和难点,烦琐分析和抽象说教的教学方式捆绑了学生的思维,过度的指导方法捆绑了学生的智慧。

(四)按部就班

课堂上看似民主,给学生自主提问的环节,待学生说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后,教师会巧妙地将问题牵引到自己预设的环节,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四元五环”驱动下情智双向课堂教学,以预学单、续学单为抓手,体现教法的开放和自由,最终达到以单立人的目标。

三、 “四元五环”驱动下小学语文课堂多元教学方法与策略

(一)多维发展,探寻语文课堂的天籁之境

“四元五环”模型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策略,在实施“四元五环”模型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创造一个具有支持性和鼓励性的学习任务群,教师聚焦新课标,扎实推动“四元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在课堂改革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促进课堂模式新发展,为莘莘学子的成长、成才指引探寻语文课堂天籁之境的路径。

1. 任务导学,遵循天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师大胆退场、睿智引路、适时融合,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等多样化的任务群教会学生懂得课堂上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学?例如,教学《雷雨》这一课,这样的任务导学课堂模式就是以语文实践活动为基,以生为本,多层次、多维度联合促使学生的情智获得双向发展,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奠定根基。

2. 整体感悟,尊重秉性

对课堂教学进行大胆革新,追溯教学的本源,回归本真的课堂教学样态,追寻教育的天籁境界。预学单是课前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一种重要手段。选择适合学生认知特点,易于探究操作的问题,设计成预学单,让学生自主选择,利用课前时间提前预习,熟悉文本内容,为高效的课堂教学助力。

例如,教学《雷雨》这一课,课前让学生对雷雨中的现象进行观察,课中有效整合课内外学习资源,引导学生体验与表达。课后找出大自然的短片给学生看、听、读。教给学生风、雨、雷的新鲜词,欣赏对雨的描写的优美段落,合作完成研学单《听雨》。

这样一次难忘的记忆为学生提供一个探索的起点,一个拓展的源泉,在质疑生问中,学生创造性思维丰富而充实。未来,计划在不同的课堂教学样态中继续应用和优化这一模型,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3. 互动探究,追寻灵性

例如,教学《雷雨》这一课,学生合作完成研学单——创意表达《听雨》,打破传统学生独立门户完成作业的局限性。教师还组织学生大胆地畅读畅言,多角度地分析毛毛雨、阵雨、暴雨来临前天气变化的不同,形成批判性思维以及严谨的求知态度。此外,反思改进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教师紧扣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同伴互评和教师反馈,学生可以从不同视角了解自己的待提高之处,让灵动的、生成的、生本的课堂更为厚实,更具力度。

4. 执笔为文,拓展内化

落笔成文是将组织好的语言转化为书面文字的过程。在落笔成文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注重生活积累多元感知,即使初稿不完美也没有关系,重要的是通过实践不断进步。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走进科技馆或厂房,让学生更多地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激发好奇心与探索欲,听真实的声音,声声入耳,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实现执笔为文,拓展内化,迸发完成习作的动力。

在一节习作课上,教师让学生写“校园的一种植物,或者一片树叶、一片菜园、一丛野花……”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学校的蔬菜种植基地。

师:“假如你是一片绿叶,你闻一闻、摸一摸、想一想”。(学生可爱极了,一边说“我是一片绿叶”,一边闻、摸、感受着……)

生:我是一片绿叶,陶醉于亲爱的泥土,想象云朵回家的路,和春风一起洗脸。

生:我是一片绿叶,正探出头来,和春风握握手,然后一起聊聊春天的故事。

生:我是一片绿叶,我自豪,幸运地和青草、鲜花一起跳舞。

师:假如你是一片绿叶,一片校园的绿叶,让我们像一片绿叶一样生长着,舞蹈着。

学生都站了起来,以树、草、花的姿态,闭上眼睛想象着自己站在了菜园里。他们有的双手托着脸,就像一株盛开的鲜花;有的张开双臂站立着,像一棵茂盛的树;有的拎起衣角,模仿在花间流连戏舞的蝴蝶。

每一个学生都是鲜活的诗人,每一个生命都需要被看见,每一个声音都需要教师静心倾听。为人师,贵在有心。有心为学生建立多元的平台,有心为学生创造更多体验的机会,有心倾听天籁,教育无痕而有力。

5. 生生互动,推陈出新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一课教学设计,紧扣本单元语文要素,以“纳米技术如何在生活和医疗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大问题为支架,设计独特的教学策略,课前以“预学单”为抓手把握学情,引导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以学习任务为驱动,课中巧借“研学单”,在合作探究中让学生对纳米技术提出问题、筛选问题,以引导学生选择资料补充等方法解决提出的相关问题,由此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向往,在学生的心中种下了科学的种子。整堂课教师适时退场,营造生生互动的课堂样态,充分贯穿“导学、感悟、探究、内化、运用”这五环,让学生在互动氛围中,在说与辩的过程中使语文素养得以提升,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拓宽学材,构筑语文课堂的缤纷语境

就“大语文”观而言,课内外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阅读素养和习作素养应共同着力,平衡发展,并有效对接,推动形成良性循环,构建素养导向的智慧课堂。

1. 涵咏童诗,转轴拨弦

统编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蕴涵丰富的人生哲理,能给学生心灵教化、人格示范、情感濡染。但是任何殚精竭虑的分析都难以发挥这一功能。例如,故事新编《美丽的公鸡》,教学中可捕捉公鸡这一主人公的情感表达、其他小动物语言内涵的聚集点,教师巧问善启,适时提供锦囊妙计,在转轴拨弦中融入文本以情生思,打通读与写的障壁进行创意表达,学生在读写共生中促进文本增值。

2. 漫溯星辉,星空闪耀

通过多元的方式,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追寻语文本真课堂,解放学生的潜能,点燃学生的求知之火,让学生在自主预学中学习,在互动研学中发展,在丰富度饱和的实践活动中获得精神生命的双向成长。

教学案例: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

《天窗》课前预学单

一、 我会查

1. 收集关于文章作者茅盾的相关资料。

2. 了解天窗的相关知识。

二、 我会读

1. 课文共()个自然段,我读了()遍,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 边读边在课文中圈生字,画生词,不明白的地方画上“?”。

三、 我会写

1. 给下列生字注音

慰()藉()卜()

2. 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读一读。

扫荡威力帐子奇幻猫头鹰复杂

四、 我乐思

1. 画出课文里所说的天窗的语句?

2. 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自读,完成思维导图。

五、 我善问

我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天窗》教学片段

1. 自由读文。

小小的天窗,是如何带给我们慰藉的呢?让我们走近雨天的场景,自由朗读课文的第4、5自然段,结合文字说说天窗是带给我们怎样的慰藉?

2. 情境体验,体会“所见”,感受“慰藉”

(1)交流:下雨天你们喜欢干什么呢?

(2)读文:适时出示第4自然段,看,文中的孩子们喜欢在雨天干什么呢?

(3)情境对话:你在雨里跑着跳着,感觉怎么样?你仰着脸看过闪电吗?(圈出“顶喜欢”)

(4)情境朗读: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你听,那一声喊叫:“到屋里来啊!”——引读:随着,……

①情境想象:

孩子们被关进了地洞式的屋里,此刻没有光,只有;没有,只有;这时候,你只感觉到……

如果刚才是顶喜欢、顶兴奋,顶激动,那此刻就是顶——(顶无聊、顶失望、顶失落)

②是啊!还留恋外边世界的精彩,却被关进了黑压压的屋子,多扫兴呀!

(5)品读文字

①但聪明的孩子们发现了天窗,透过天窗,孩子们看到了什么?

再读:你会看见雨脚在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

关注“卜落卜落”

在生活中,你还在什么情况下听到过这个词?(标红)读好这个词。

关注“瞥”

生活中你什么时候有一瞥的体会?

②谁能再给我们完整说说你眼前浮现的雨点、雷电的画面?

(6)小结:“雨脚、瞥”就把雷电拟人化了,把雨写活了,加上一个拟声词,让我们自然地想到了画面,让我们用朗读读出雨点、闪电的调皮画面。(板书:善用拟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