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段汉字教学与德育融合的探究
作者: 赵健越
摘要:汉字在人类文明进化过程中积淀民族的集体无意识而成为文化全息码,德育内蕴丰富厚重。文章以第一学段的识字教学为切入点,在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和思想道德实际的基础上,从挖掘教材中德育元素、激活汉字德性资源、优化识字教学过程、知行合一等四个方面入手,将识字教学与德育融合起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同时,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汉字;识字;写字;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5)09-0055-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对第一学段的语文教学来说,识字教学更是重中之重。将识字教学与德育融合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充分挖掘汉字中的德育元素,将德育自然地融入识字教学中,“润”德于无声处。
一、 汉字的德育蕴含
汉字区别于其他文字的本质特征是其全息性。汉字是全息文化创造的结果。汉字与中华民族是有机一体的关系,民族的进化,时代的变迁都是以灵魂般的信息烙印在汉字之中。通过它可以解译中华民族的社会面貌、精神面貌,了解其中所包含的世界观、价值观、行为观、人生观等全息文化面貌。
(一)汉字的学习教育能
汉字的教育能不是指学习各个汉字的字面信息得到知识教育,主要是指汉字形体所固化的创造方法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汉字构建的是一套认知方法、智慧技能、社会规范的逻辑模式。通过汉字学习,我们能获得对事物良好的认知方法,提高自己的智力技能及行为规范。
(二)汉字的人格教育能
汉字是中国人用来修身养性,培养情操的手段之一。我们从汉字部首,线条位置、大小、方位的组构不同体会人类社会的人际关系;从字形线条的轻重、动静特征的不同来体会处世的哲学,待人的方法。
(三)汉字的审美教育能
汉字是形象的艺术创造,汉字的学习一开始就是一种美感教育,其中有形体准确与否的“形式美教育”,书写方式正确与否的“行为规范美教育”,字迹个性特征的“创造美教育”,书写笔顺的“行为逻辑美教育”。汉字的学习过程,是审美方法的学习过程,是创造美的能力培养过程,汉字以美的形态存在,固化了美学能,又影响着美的创造。
汉字中还蕴藏生命意识、伦理道德、社会文化、家国情怀、处世哲学、行为规范等,这些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德育的素材。
二、 汉字教学与德育融合的探索
(一)挖掘教材德育元素
“挖掘”的过程需要教师立足语文教学,以立德树人为切入点,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目的,科学地探寻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元素,激活其德育功能。
1. 以境悟德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一、二册中开设了专门的识字单元,语文园地还设置了识字加油站。识字单元在内容的选择上具有中国特色与时代特征,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教学识字单元时,教师可充分利用课文情境,将德育巧妙地融合在识字单元和识字加油站的教学情境中。
以一年级下册中的《古对今》为例,本课采用韵语识字的方式来认识生字。在教学目标中,学生不仅要认识这十二个生字,还要理解韵文的含义。教师在教学时可将这些字放到文中识记,在文中感受四季的更替以及自然界中种种和谐的画面,在语言实践中发展学生识字的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促进学生人格发展,实现价值引导。(表1)
2. 以图启德
第一学段的学生不熟悉抽象的图形,倾向于把图形和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去感知和理解。教师可通过书中精美的插画唤醒学生的直观思维进行识字活动,进而感受在识字的同时,将德育浸润其中。
以一年级上册中的《日月水火》为例,教师可以按照图画中的景物——图画中的古文字——古今文字对比这一顺序,让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形规律,感受甲骨文的形体美,感受汉字悠久的历史和蕴含的无穷智慧与思想,进而树立文化自信。
3. 以形明德
“六书”造字法是汉字文化的核心。在第一学段的教科书中,“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这三种造字法有充分的体现。体现象形造字法的课文有《日月水火》《“贝”的故事》等;体现形声字造字法的课文有《日月明》;体现形声字造字法的课文有《小青蛙》《动物儿歌》《树之歌》等。在教学这些识字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初步感受汉字形象生动、据意构形的特点,以及蕴藏在汉字里的智慧。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从一年级上册开始,设置了专门的教学板块提示学生汉字的结构,如左窄右宽、左高右低等。以“木”字为例,当“木”作为部首在汉字的左边时,第四笔“捺”要变成“点”,来揖让右边的汉字部件。二年级下册《小毛虫》中的“织”“纺”“编”字,左边的绞丝旁要写得窄一些,给右边的撇留出位置。这些字布局匀称、平衡协调,体现了汉字避让、和谐的原则。祖先在数千年前,就将为人处世的原则融入汉字的一笔一画中,做人做事应该懂得谦让和谐、守望互助。
4. 经典载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经典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德育最好的载体之一。经典在第一学段表现为古诗词、蒙书与典籍、经典名言、中国文学。部编版一、二年级教材中共有27首古诗,其中一年级上册6首、一年级下册7首、二年级上册7首、二年级下册7首。共有6个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编排了名言警句,涉及惜时、学习、风景名胜、励志、诚信、人格修养6个主题。
一年级下册的《人之初》选自中国传统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对韵歌》《金木水火土》《天地人》等识字课文也改编自古代蒙学读物。这些内容既是识字教学的载体,也是优秀的德育素材。在学习经典的过程中识记生字,学习古人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品格追求,对学生的价值选择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激活汉字德性资源
1. 汉字溯源
在识字教学中可采用溯源的方式搜寻汉字中的德育要素,将这些德育要素浸润给学生。以“生”为例,甲骨文像一棵小草破土而生的样子。金文由地面变成“土”,小草渐渐长大。小篆把土上的圆点变成短横,字形富有美感。隶书笔画平直。祖先从自然中观察到大地孕育和滋养万物。当小草从土地里冒出来的时候,一个生命就开始了新的旅程。“生”还引申为生育、养育,如“父母生我”。教师在教学“生”字时可将生命教育和中国传统孝道融入其中。
2. 字里寻德
汉字是表意文字,早期的汉字大多是根据汉语中某一个词的意义来构形的,因此,汉字的形体中总是携带着可供分析的意义信息。教师可基于汉字形体中的文化蕴含进行德育。现以“信”为例:
师:同学们呢,你是怎样理解信字的呢?
生1:我相信一个人。
生2:××同学有信用,说话算话。
师:这两位同学表达出了自己对信的看法,真不错。
师出示图片。
师:这是甲骨文——信。请你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个人,还有一个口。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信”字也是一个会意字。左边为“人”,右边为“口”,意思是口能用来说话,而人能遵守自己说过的话,这就是“信”的含义。“信”字本义就是守信、诚实。你能说说和诚信有关的成语吗?
预设:一言九鼎、一诺千金、言行一致、一言为定、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师:“人”“言”为信,诚实守信是一种美德,也是获得别人尊重的首要条件。
3. 汉字修辞
汉字的二维平面造型和线性排列的特点,形成了其点画成文、合文为字、组装灵活、变化多样的结构模式。人们常常在文本中运用汉字的形体来领会、说明或传播生活经验、人生哲理和文化心态,这就是修辞学中所说的汉字修辞,是汉语修辞的一个分支。字谜就是汉字修辞的一种。一年级上册的《画》就是一首谜语诗,诗句是谜面,题目是谜底。教师可将汉字修辞融入识字教学,刚开始可采取字谜的方式,谜面是对字形的分析,谜底是汉字。随着学生识字量增加,可增加析字、联边等方式。在增强识字教学趣味性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以《小青蛙》一课的识字教学片段为例。
师:学完了生字,老师想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师:明代唐伯虎和祝枝山是好朋友。相传一天祝枝山刚踏进唐伯虎的家,就被唐伯虎拦住:“祝兄来得正巧,我刚做一个灯谜,猜对了,请进!否则,请便!”祝枝山哈哈大笑:“猜谜,我最拿手。倒要领教!”“别吹,你且听着!”唐伯虎毫不客气地扳着两个指头说,“言说青山青又青,两人土上说原因”。枝山听罢,不等招呼就大模大样地朝太师椅上一坐,唐伯虎一听,知道谜语被猜中,也坐下和祝枝山交谈起来。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老师,您能再重复一下唐伯虎的话吗?
师:言说青山青又青,两人土上说原因。
师板书谜面,
生:老师我知道了,谜底是请坐。唐伯虎让祝枝山坐下。
师:答对了!你真聪明!言字旁+青=请,两个人在土上是坐。谜底就是请坐。希望同学们在和别人沟通时也能多说请字,做有礼貌的小学生。
(三)探索汉字德育路径
1.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识字教学的手段上,尊重儿童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借助多媒体图片、动画、实物、动作等直观手段,演示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给予学生视觉和听觉冲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汉字文化的魅力和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博大精深。感受汉字蕴含的无穷智慧与思想,感受汉语言丰盈的文化内涵和灵动精神。
2. 创造性运用德育素材
第一学段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其特殊性,教学与德育必须符合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基本规律。教师要对汉字本身携带的知识、趣闻、故事、历史再加工,使其符合第一学段儿童的认知规律,再将其创造性地运用到识字教学中。在识字教学中体认文化,使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得到传统文化的陶冶和精神的洗礼。
3. 链接生活润德于无声处
在识字、写字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链接生活,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教学活动,润德于无声处。
《中国美食》是二年级下册的识字课,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五个学习实践活动。在前三个学习活动中,学生认识了美食,通过看图识字、读词;走进词语,探究了构词形式;感受了火字旁与四点底的联系。活动四和活动五中链接生活,设计了“我来订餐”和“设计菜谱”两个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活动四“我来订餐”中复习本课的生字、词语,在活动五“设计菜谱”中,将教师提供的表示烹饪方法的字和表示食材的字自由组合,设计菜谱。在这两个活动中,学生要考虑营养的搭配、同伴的口味、顾客的喜好、菜名是否会吸引顾客等多种复杂的因素。将多角度思考、以人为本等思想无声地渗透在识字、写字教学活动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4.
[2]孔刃非.汉字创造心理学[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3]崔增亮.汉字学与小学识字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社,2015.
[4]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3-11.
[5]何颖.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J].语文教学通讯,2023(3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