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作者: 丁斌

摘要:数学运算,既是学好数学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必备的一项学习技能。基于此,笔者通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在文章开篇概述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意义,紧接着分别从六个角度总结出有效的培养策略,以期能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让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从而为学生下一步的数学学习乃至个体发展奠定良好的运算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运算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5)09-0086-03

数学运算能力,指的是能根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完成正确运算的能力。这既是学生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的表现,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但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通常看重基础数学知识的传递,只是简单地向学生讲解数学算理、公式,关注学生最终的运算结果,忽视了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务必及时意识到培养重要性,积极探寻有效的培养策略,促进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得到切实的提升。

一、 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意义

(一)改善学习效率

实际上,部分学生本身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导致他们容易形成被动的学习方式,很少主动思考,对数学算理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不清楚该如何灵活应用,最终的学习效率变得低下。而通过培养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则不再是生硬地向学生讲解数学公式,强调教师从数学算理讲解,深刻地带领学生展开剖析,让学生把握其中的内涵,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将能得到明显的改善。

(二)培养核心素养

从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来看,不难看出部分教师没能及时改革自身的教学观念,依旧停留在传统的应试教育阶段,过于注重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与否,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与当前数学新课标的教学相悖。而通过培养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则在讲解数学公式的基础之上,着重引领学生深入分析其中的算理,可大幅度地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真正学会如何思考、如何探究。与此同时,还会留出足够的时间,供学生自主学习,相信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必定能得到较好的培养。

二、 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创设情景,理解运算算理

深刻理解数学运算算理,是学生正确运算的基础与前提,这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关键。适当的情景,则将数学运算算理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可使学生借助具体的事物展开深入的分析。因此,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教师应适当创设数学运算情景,进一步活化学生对数学运算算理的理解和运用。基于数学公式,教师可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入手,将数学公式融入生活情景中,让数学公式转变为实际的生活问题,引领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展开学习,推动学生形成深度理解。

比如,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节数学内容时,为了引领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景,逐步导入。第一,从生活情景入手:“同学们,我们班准备举办联欢晚会,买了大家喜欢吃的零食。已知一袋零食里有14小包,一共买了12袋,那么一共买了多少小袋呢?谁能算一算呢?”对学生来说,这一情景十分常见,所以他们纷纷主动参与情景,这时候,一边引导学生,一边鼓励学生尝试写出算式,引领学生初步接触。第二,可引领学生再次剖析以上情景,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该如何计算,使学生能结合情景中的实际问题去掌握算法。有了这样的生活情景,学生学习起来变得容易起来,从而促进学生运算能力实现提升。

(二)问题引领,细化运算过程

成功的教学在于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能在思考过程中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实际上,数学运算也是这样。因此,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合理设计数学问题,引领学生启发思考和探究,逐步细化整个数学运算过程,使学生切实了解到数学运算的意义和内涵。这就要求教师紧紧围绕数学公式,设计出从表面到深层的一系列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整个运算过程,使学生真正明白“为什么要这样算”,进一步促进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实现提升。

比如,在学习“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一节数学内容时,为了能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教师务必提前设计好数学问题。第一,先在黑板上写上整数的加减法,并展开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快速计算出这几个算式吗?”在这里,可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计算。由于这是学生学习过的内容,所以他们很轻松地就能计算出来。第二,可继续提问:“同学们,你们刚刚是怎么计算的呢?算理是什么呢?有什么运算技巧呢?”以此引领学生展开思考,把握诀窍。第三,再次追问:“那么你们想一想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是否存在什么异同呢?”由此引领学生尝试思考和分析小数的加减法,并细化整个运算过程。通过这样逐步引领学生思考,使学生能真正体会数学运算的内涵。

(三)培养习惯,锻炼运算技能

学习习惯影响学习行为,尤其是小学生,他们能否取得理想中的学习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与他们本身的学习习惯有着紧密的联系。换言之,学生良好运算习惯的培养十分关键。因此,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学生运算习惯的培养,包括规范书写习惯、认真审题习惯、反复验算习惯等,可大幅度地减少学生出现数学运算错误。当学生具备了良好的数学运算习惯之后,他们的数学思维将会变得更加严谨,必定能轻松应对并解决数学习题,数学运算能力也将能得到相应的提升。

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可从多个方面入手培养,第一,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良好运算习惯。在开始讲解数学运算时,要重点强调规范书写的重要性,并时刻做好表率,在黑板上书写时务必做到规范正确,帮助学生减少因为书写错误而出现不必要的运算错误。第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运算习惯。实际上,部分学生平时比较粗心,有时候可能没抓住题目中的要求,导致他们出现运算错误。故而,教师在平时务必强调学生仔细审题,反复阅读,抓住题目中给出的关键信息以及要求,使学生能构思出整个数学运算过程。第三,培养学生仔细验算的良好运算习惯。验算,是整个数学运算中的必要步骤,能有效降低运算错误率,教师务必教会学生如何验算,要求学生每次运算结束之后必须完成验算步骤,提升运算的准确度。

(四)算法多元,提升运算能力

掌握数学公式并不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而是要让学生真正做到灵活运算,这是学生运算能力强的一种表现。因此,核心素养发展下小学数学教师务必注重算法多元化,即不拘泥一种运算方法,带领学生一起寻找和分析多种方法,发散学生的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寻找恰当的数学习题,在保证学生掌握简单运算的基础上,逐步引领学生灵活运用运算算理,寻找其他算法。这不仅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算理的掌握深度,而且还能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运算方法,对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增强十分有益。

比如,在学习“小数乘整数”这一节数学内容时,为了能切实提升学生运算能力,教师可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究多种运算方法。第一,在黑板上写下0.3×4=?这一数学式子,让学生自行运算。在这里,可留出短暂的时间供学生思考,或者是与他人交流。等到学生想出来之后,再让他们分享他们的算法。有的学生提出可以将式子理解为4个0.3相加,就可以变成小数加法,其他学生则认为这种算法比较复杂,提出可将其先算出来3×4=12,再除以10就可以得出结果等。这时候,每当学生说出一种方法,教师都可以在黑板上写出对应的式子,让学生了解到原来有这么多的算法,并思考这些算法中是否存在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变化,从而引领学生逐步研究小数乘整数的诀窍。

(五)探究算法,加强运算理解

要想达到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目标,那么必须让学生真正理解“为什么这样算”。但是以往的数学教学只是将数学公式摆放在学生的眼前,学生缺乏思考与探究,很难形成深度理解。因此,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教师务必注重引领学生深入探究算法。考虑到学生本身的探究能力较弱,那么不妨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一起围绕算法进行交流,集思广益,一起总结出数学运算。既能加强学生的数学运算理解,又能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比如,在学习“分数乘整数”这一节数学内容时,为了给学生提供探索算法的机会,教师可组织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有所感悟。第一,针对全体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运算能力进行全面的分析,合理划分等次,将优等生、学困生进行均衡分组,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带动作用,可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数学运算的探究之中。第二,给出小组任务:小组结合具体的数学问题,探究分数乘整数的方法。第三,将数学课堂交给小组,使小组拥有宽阔的合作学习空间。在这一过程,教师要扮演好指导者的身份,不用过多地干涉,学生能积极探讨分数乘整数。既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分数乘整数算法,又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六)注重练习,强化运算算法

在具体的数学课堂上,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算法没什么好讲,认为只要让学生多加练习即可,给出大量的数学习题,导致学生不得不陷入数学题海中,反而加剧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核心素养发展下小学数学教师应适当创新和改革数学练习,将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数学练习,尤其针对容易出错的数学运算,应该着重引导学生练习,务必做到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另外,还可创新数学练习的形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保证最终的练习效果。

比如,在学习“分数乘分数”这一节数学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和灵活运用分数乘分数的算法,教师可以创新和改革数学运算练习环节。考虑到学生普遍喜欢趣味的游戏,那么教师不妨将练习改革成闯关游戏的形式,整个练习可分为三个难度,分别是基础、巩固、提升,分别对应着闯关游戏的第一关、第二关、第三关,依次提升难度,既能避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又能起到锻炼学生的作用。面对这种新颖、有趣的闯关游戏,学生纷纷产生出较强的参与兴致,主动参与闯关,从而在积极的状态下完成分数乘分数的练习。

三、 结论

综上所述,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师逐步培养才能形成,可大幅度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准确度。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加大研究力度,以核心素养发展作为基础,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立足数学教材内容,从创设情景、问题引领、培养习惯、算法多元、探究算法、注重练习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进行有效培养,使学生能真正理解并熟练掌握运算算理,提升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和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生俊.核心素养下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24(21):55-57.

[2]唐敏雯.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J].教育界,2024(30):74-76.

[3]刘生颛.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低年级学生运算能力培养探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4(10):136-138.

[4]邢云峰.刍议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策略[J].学苑教育,2024(26):16-1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