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郑永新

摘要: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大单元整体教学法已被广泛采用,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物理基础素质,并以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为参考依据,将初中物理大单元的教学内容进一步划分开来,为后续进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做准备。文章将主要探讨大单元整体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为相关教育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大单元;整体教学法;应用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5)09-0125-04

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大单元整体教学法要求教师应立足整体,注重从整体的角度充分整合并挖掘单元内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将不同单元中的共性内容筛选并整合在一起,将其构成一个系统的整体并进行教学,这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方便学生将知识内化到自身的知识体系中来。所以,教师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可尝试使用大单元整体教学法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物理成绩的同时也能全面提升其物理核心素养。

一、 大单元整体教学特征分析

(一)系统性

大单元整体教学法同其他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具有鲜明的系统性。实际教学过程中,使用大单元整体教学法授课的初中物理教师必须立足大单元内容开展教学,注意优化和完善教学方案,以确保大单元整体教学法的优势被充分发挥出来。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大单元整体教学法能够帮助教师将零散、碎片化的知识点整合、串联起来,加强了不同知识点间的前后联系,增强知识点黏性的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即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快速联想到其他的知识点,最终达到巩固和完善学生知识体系的目的。所以,使用大单元整体教学法能够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效率变得更高,逐渐具备知识迁移能力。

(二)有序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于教材内容的讲解,不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使用大单元整体教学法能更好地丰富教学内容,囊括的知识点范围更广,教师可结合知识的难易程度确定教学顺序,完善教学方案,因此大单元整体教学法具有良好的有序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接收知识的容器,而是循序渐进地学习新知识。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必须关注学生的成长,要以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为目的,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开展教学。同时要合理布置和编排教学内容,以便学生快速吸收知识。因此,应用大单元整体教学法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缺点,使教学的有序性更加明显。

(三)统一性

使用大单元整体教学模式能够将具有一定共性和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充分整合在一起,单元与单元间不仅是相互独立的个体,也能够建立起某种联系。因此,学生要立足大单元进行学习,这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并持续将所学新知识纳入知识体系中,凸显大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统一性。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了解学科特性和教材编排方式,将全部教学内容打乱后,再重新编排成一个整体。不同单元是不同的个体,而单元间存在某种联系,教师需找到单元间的共性,并把握不同单元的个性,这样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物理本质、总结物理规律,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新知识。

二、 大单元整体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优势

(一)巩固学生的知识体系

大单元整体教学法注重引导学生从整体的角度理解物理知识,学生将全面把握关于物理的概念、规律及原理,并立足整体对各项知识进行分析。这种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找到知识点间的联系,进而看清事物的本质,并在学习过程中开发自身的各项思维。使用大单元整体教学法必须保证知识的连贯性与整体性,不同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方法,大单元整体教学法注重构建一个系统化、逻辑性强的知识体系,将物理概念和原理融合,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学科内容,并发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而形成清晰、完整的知识体系,学习效率显著提高。

(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是指在分析、归纳、整理所学内容之后,依据自己的原有经验与知识探求应对策略。基于此,在推行以单元为核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单元的主题来设计教学内容,目的是充分利用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和任务来培养学生处理复杂问题的综合技能。同时,在初中物理大单元整体教学体系下,学生在应对难题和进行跨学科探究时必须学会运用多种相关的原理和方法。此类跨学科的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整合多元学科知识的能力,促使其主动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融合,以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有效提升学生将物理概念应用于实际情境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键在于培养其自我思考的积极性,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以期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目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为学生提供独立研究的机会,通过提问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寻求答案,引导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因此,开展大单元整体教学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清晰、灵活的学习思维和解题思维,进而达到开发学生智力的目的。

三、 大单元整体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策略

(一)确立依据,科学划分教学单元

在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大单元整体教学法的优势,教师必须精心策划教学单元的构建。第一,明确教学的核心主题,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一套逻辑严密的教学内容结构。在确立教学内容结构之后,教师需设计出一个适宜的教学框架,并根据此框架逐步实施教学。以“温度与物态变化”大单元整体教学为例,学生需要从各个课时中提炼出关键知识点,并将其系统地组织成有序的教学单元,从而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奠定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如何使用温度计、物质的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以及升华与凝华等主题。第二,每个课时都需要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明确大单元教学的核心主题后,应进一步将其细化为多个具体的教学单元。同时,教师将固、液、气物态变化确定为单元的教学主题,全面阐述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性、物质状态变化的过程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并提供相关实例,辅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概念。第三,教师还需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结合,根据教学主题整合相关的实验操作活动,比如固体的熔化、水的沸腾等现象,将物理定律、实验观察和问题讨论等要素紧密结合,进而构建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还应依据大单元整体教学法的指导方针来设定教学目标,将课程内容分为实验探索和理论阐释两大核心部分,并根据每个模块的特点制订教学方案,确保不同教学内容之间实现有效衔接,从而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快速掌握。

(二)精准定位,科学设定教学目标

对于大单元整体教学法而言,精准确定教学的关键要素及设定具体、恰当的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核心。在开展教学之前,教师应深入分析教学资料,确保能够准确识别并处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后结合学生实际学情和现有学习水平,确定好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将为后续开展大单元整体教学指明方向。以“内能与热机”大单元整体教学为例,课程内容的核心聚焦“物体的内能”与“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学的主要目标则在于深化学生对热量和比热容理论的理解,并能够将这些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明确教学目标之后,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情进行详细分析。同时,鉴于内能和热机对初中学生而言是一个新的学习领域,其在理解温度与内能的关系以及比热容的概念时可能会遇到障碍,并且在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时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全面掌握学生学习状况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大单元整体教学法的原则来制订和细化教学目标:第一,教授学生关于液体温度计工作机制的相关知识,并引导其利用这些知识来探讨环境温度的变化;第二,促进学生对内能概念的深入理解,探究内能与温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学习比热容,并运用该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中的现象;第三,向学生展示热机如柴油机、汽油机的结构,并阐释其工作原理。总之,在确定教学的核心内容后,教师应依据既定的教学目标,采取目标导向的教学方法分阶段安排学习任务,以确保大单元教学法的连贯性和持续性得到有效实施。

(三)强化过程导向教学,定期开展实践操作活动

在初中物理教学当中,教师运用大单元整体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巩固学科基础,进而发展其科学思维能力。为提升教学效果,教师需细致关注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策划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确保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实质性的学习成果。另外,教师可以运用大单元整体教学法组织深入的案例分析,并制订一系列策略最大化地发挥该教学法在教学中的作用,其中涉及理论知识的传授、实验操作、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第一,通过组织讨论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教师应指导学生从物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问题,识别物体的基本属性及其运作规律,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完备的知识体系。同时,教师需确保学生拥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以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增进对物理概念的深入理解。此外,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从多角度审视问题,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提升思维的敏捷性。以“电与电路”大单元整体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水流与电流之间的相似性以及电源的基本概念进行讨论,并尝试总结出电源、电压二者的关系。设计完问题后,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小组成员间自由发表观点,彼此互换意见,最终高效归纳出相关的物理原理。学生认为电流在宏观视角下根本看不见,但是它存在阻力、流量和压力三种状态,水流的流动方向是从高到低,有明显的水位差,而电压等于电位差。在了解水阀后,学生认为在闭合电路中,电荷是在电压的推动下进行有规则的移动,从而产生电流。教师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提问:“你们认为电荷是如何移动的?”学生再次开始讨论,其发散性思维得到充分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也有所增强,并在反思和总结的过程中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第二,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综合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大单元整体教学法,能够加强学生的知识基础,提高其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相比之下,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导致学生的知识吸收并不多,因此在使用大单元整体教学法时,教师要侧重于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并在活动中明确相关任务,受任务驱使的学生学习更有侧重点,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以“了解电路”大单元整体教学为例,教师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相关课程知识结合,设计“动手构建电路以使灯泡发光”的实践任务。教师首先向学生讲解了操作的基本步骤,接着提供电池、开关等实验材料,将学生分组,为学生提供实验方案。另外,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具体的实践要求,不同的要求使学生尝试各种实践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体会电流的存在形式以及用电器的工作形式,有助于学生发现不同情况下的物理现象,强化理论学习基础和实践技能。在采用大单元整体教学法时,教师应精心设计具有特定主题的实践活动,向学生明确实践操作的具体目标,并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学生体验物理学的实际意义,进而增强学生的物理问题解决技巧,促进其对物理学科更深层次的理解。

(四)巩固学习成效,精心规划作业设计

作业是课堂学习的一部分,要求教师在实施大单元整合教学时适当布置与单元主题一致的作业。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还能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设计单元作业的前提条件是必须综合考量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在了解学生学情后将单元作业设计成不同难度系数和不同类型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以“简单机械”大单元整体教学为例,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杠杆,学生必须理解并正确找出支点、阻力、动力、动力臂、阻力臂,学会分析哪些常见机械中有杠杆,学会分辨什么是定滑轮和动滑轮,能够依次说出它们的作用,必须会使用和组装滑轮组。设计完单元作业后,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难度的作业:第一项作业,用学过的杠杆知识制作跷跷板,分享个人设计思路;第二项作业,说出生活中的杠杆有什么,说出杠杆具体有哪些种类;第三项作业,用多媒体展示升国旗的视频画面,用表格记录数据,将数据进行分享。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作业。

(五)立足发展,合理应用过程评价

开展教学评价方便教师及时获取教学反馈,同时能鉴别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对完善后续的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采用大单元整体教学法时,教师应持续开展教学评价活动,以帮助学生识别和克服学习上的挑战,促进其全面发展。同时,还应依据既定的教学评价标准来引导教学实践。在标准的引导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另外,教师要重视开展过程性评价,具体表现为依据具体的评价标准分析出学生一系列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改正的建议,提高学习效率。以“电流做功与电功率”的大单元整体教学为例,教师需提前确定该单元的教学目标和具体要求,然后在明确具体教学要求的同时制订完善的评价标准。比如,学生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是了解什么是电功、电功率,学生还需要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分析出“电流热效应与电阻的关系”以及“电功率与电流和电压的关系”,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公式和知识去解决相应的物理问题。在评价时,教师要把单元整体教学要求和教学评价的标准进行有机结合,这样才能为后续的教学评价做好准备。为使评价更加全面、客观,教师需用评价表格选出等级,表格包括“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两个板块,开展学生评价是为了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以及进行自我反思,学生评价结果与教师评价结果共同组成整体评价意见。此外,在实践中,教师要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探索活动的实际参与程度进行观察,并根据学生的表现提出合理的意见,使其正视自身的不足,指导学生通过改进学习方法或多加练习等方式提升自身的物理学习水平,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良性发展。

四、 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学中大单元整体教学法的应用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应在明确大单元整体教学法的运用优势后,围绕主题设计相关的大单元教学实践活动,并结合物理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学情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落实教学评价,使初中物理的育人价值充分发挥,达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晓明.大单元整体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4(4):59-61.

[2]余丽慧.初中物理教学中大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J].课堂内外(初中版),2024(25):71-73.

[3]沈红静.大单元整体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4):41-4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