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注意在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作者: 陈政霖摘 要:有意注意能大大提升高中地理的教学效率而广泛受到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文章以实际教学中学生学习上出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探讨精细化的填空、观察研究经典地理视频图片、强调大声朗读或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组织活动进行地理实地考察等几种经典的提升学生有意注意的教学方法,为教学效率的提升带来积极作用。
关键词:有意注意;高中地理;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5)10-0126-03
学生在有意注意的影响下,能够自愿为了完成某项预定任务而有意识地进行努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使用有意注意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地理知识,引导学生自愿付出一定的努力,学习和理解复杂的地理概念和原理。
有意注意策略在地理教学中的使用,已经得到了部分一线地理教师的注意,如郝永谦在《谈注意规律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中提出,在地理教学中,必须有有意注意的参加,学生才能很好地落实地理知识;刘玉岳和杨新在《感知规律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中对强化有意注意的几种一般措施做了简要论述;李志平在《在地理教学中应调控学生的注意力》中强调,想要组织好教学,可以使用有意注意,做好导入,并在导入后的一段时间内,使用有意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胡文群在《谈地理课堂上调控学生注意力的技巧》中也提出有意注意在课堂导入方面的重要性,以及保持良好的教学进度,对学生保持有意注意进行学习的影响;廖妍燕在《“注意”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中论述了有意注意在地理教学的启蒙阶段的重要性等。这些文章都高屋建瓴地论述了有意注意对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性,导向性地表达了地理教育工作者对有意注意应该有更深一步的掌握及应用。因此,对有意注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方法和具体案例,需要进行详细讨论和深入探究。
一、 有意注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虽然有部分地理教师对有意注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总的来讲,有意注意的策略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未能充分重视和应用。一些教师更倾向于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对学生有意注意的培养。
有许多教师已经有了使用有意注意提高教学效率的意识,但由于方法不当,效果不佳。比如,教师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在PPT上展示的文字,没有突出重点,让学生对着满是文字的PPT进行学习和背诵。这使得学生无法保证持续的高强度的有意注意,导致学习效率不高。
另外,部分学生对学习地理这件事情缺乏兴趣,也是导致学生无法持久保持有意注意的重要原因。学生因为缺乏学习的内在动机,再加上课堂学习时间较长,学习难度的增加,就容易出现走神、开小差等现象,严重地影响学习效率的提升。
高中地理教师应该更加重视运用有意注意提高教学质量,采用多样化的手段和方法,保持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此,文章对使用有意注意的策略展开如下探究。
二、 有意注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提取关键词句,对知识重点进行精细的填空落实
高中地理内容涉及大量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概念,学生在第一遍学习时,就要对概念进行充分理解和掌握。但是概念的学习是枯燥无味的,单纯地背诵概念,让学生容易走神,注意力不集中。所以为提高学生的有意注意,可以设计精细化的填空落实材料,如对概念“水循环是自然界中的水,通过在自然界中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等环节,连续不断、周而复始地运动过程”。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概念时,明确概念的重点和难点,更加清晰地对概念进行学习,可以提取概念中的关键词挖空,让学生通过填空的方式进行学习。比如,上述的概念,关键词“自然界的水”“蒸发”“降水”“径流”“连续不断”“周而复始”,都可以进行挖空,进行填空化的知识清单。又如,水循环指( )在地球表层通过( )、( )、( )等环节( )、( )地运动的过程。
将该填空化的知识清单,通过PPT、学案等形式展现给学生。学生通过背诵、默写、填空,可以清晰明了地获悉要背诵记忆的概念要点,并努力记忆这些基本概念。教学实践证明,该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清晰地知道自己要识记的知识内容,并在教学规定时间内较好地完成概念的识记任务。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填空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基本概念的巩固。
对经典问题,特别是论述题的学习与巩固,采用填空题的方式完成学习清单。比如,在背诵经典大题“某作物品质优良的原因”时,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落实:
(1)昼夜( ),糖分( ),( )
(2)低温( )少,( )使用少
(3)( )充足,( )时间长
(4)雨热同期
(5)土壤( ),土层( )
答案:温差大 积累高 营养丰富 病虫害 农药 光热 光照 肥沃 深厚
该种教学方式,突出背诵重点,提高有意注意效率,学习完成度较好。
(二)观察视频图片,对重点概念进行形象的直观感知
典型的地理视频与图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认真观察美丽的地貌图片,描述地貌的特征,引导学生对抽象的知识点概念产生兴趣,继而用积极的有意注意来感知地理概念。比如,在讲解鲁教版地理1《走近桂林山水》时候,单纯地讲授喀斯特地貌,或者岩溶地貌的概念,效果较差。因此,教师可以在开始教学时,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关于喀斯特地貌的视频,展示壮美的溶洞、地下河、石林等景观的视频及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喀斯特地貌带给人的魅力与震撼。教师可在激起学生对喀斯特地貌的学习兴趣时,导入一些问题,如“这样美丽壮观的地貌是怎样形成的?”“这样的地貌都主要分布在世界的哪些地方?”等,借助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欲与探索欲,使他们有更积极的态度进行学习和了解喀斯特地貌。在后续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每一个喀斯特地貌的经典概念时都可以借助一些经典的图片、示意图,用动画演绎每一个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教师也可以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制作专题地图,展示喀斯特地貌在全球的分布。
教师在讲解《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时,“上游地区的溯源侵蚀;河流落差大,流速快,形成‘V’形谷;中游地区下蚀减轻,侧蚀加剧,形成‘U’形谷;河流出山口摆脱束缚,流速降低在出山口形成冲积扇”。对这段河流地貌概念的理解,单纯从文字上看,枯燥无味,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兴趣。此时,向学生展示澜沧江源头、V形谷、出山口冲积扇、曲流与牛轭湖、河口三角洲的照片和河流地貌的图片,并通过文字对地貌进行描述。学生通过有意注意,对图片进行描述,既获得了地理美学素养的提升,也掌握了有关河流地貌的基本知识。
(三)强化重点难点,大声朗读与合作讨论的综合运用
高中学生的学习强度是很大的,学习时间也十分紧张。在这种高强度的学习影响之下,学生很容易产生疲惫感与消极的情绪。这些消极的情绪,很容易让高中生的学习受到不良影响。探究如何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利用意志力排除干扰,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才是保障学生学习效果的根本。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是自然地理中需要理解的知识的教学中发现,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和思考容易走神,学习效率非常低下。通过语言沟通交流的方式可以解决此部分问题,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讲解热力环流时,单纯的原理讲解,或者经典例题讲解,学生掌握程度较差。在刚开始学习时,学生对热力环流这一类抽象、经典的地理学原理的学习效果较差。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看到学生走神、不愿意听、不愿意学的现象。这给此部分内容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有意学习,是热力环流教学方面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大声朗读热力环流的概念。实践证明,这个方法可以让学生迅速熟悉概念,特别是对其中一些关键词,可以加深理解,促进记忆。其中补充了一些重点知识,如在学习大气的运动时,运用口诀“热低压、冷高压”,通过反复的大声朗读,形成初步记忆,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声朗读对概念形成初步的印象后,还有很多学生对概念细节的理解与掌握不足。而且传统的教师讲解式的课堂教学,对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来说,很难达到更好的理解效果;甚至过度地要求学生自我探索,反而会禁锢学生的思维。久而久之,学生容易走神,被其他的事情吸引,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面对上述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式地交流活动,探究这些疑难问题,维持学生学习这些地理难点知识的有意注意。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通过相互讲解热力环流及其相关的典型问题,约80%的学生彻底理解了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通过相互合作讨论,学生基本具备了能够解决热力环流问题的能力,整堂课学生都能积极投入热力环流的学习。
(四)创设实践项目,学生进行现实的地理场景体验
地理新课标中,强调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在现实教学中,受到条件的限制,很多学校无法开展地理的实地实践活动。但是在现代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教育活动中,必须培养的一项能力。中学地理教师应该设计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利用对活动的浓厚兴趣,增强有意注意学习地理知识的意识。例如,在讲解《城市化》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进行实地考察,分析这些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的形成条件和特点,思考中心商务区的发展对城市经济的影响等。通过实践项目学来的知识,直观形象而又理解深刻。
三、 结论
总而言之,教师组织实践考察活动可以对高中地理教学效果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学生在整个实践过程中能一直保持有意注意,更努力学习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1]郝永谦.谈注意规律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6(Z1):44-45.
[2]刘玉岳,杨新.感知规律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地理教育,2005(1):59-60.
[3]李志平.在地理教学中应调控学生的注意力[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135-136.
[4]胡文群.谈地理课堂上调控学生注意力的技巧[J].中学教学参考,2013(6):79.
[5]廖妍燕.“注意”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区,2017(4):88-89.
[6]王建,仇奔波.地理必修(第一册)[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陈政霖(1997~),男,汉族,山东聊城人,山东省聊城第三中学,研究方向:中学地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