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唐露露摘 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至关重要。自主学习习惯有其独特内涵与特点。培养该习惯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还能提升学习素养。文章提出,通过巧设情境、组织合作、鼓励展示、布置作业及多元评价等教学策略,可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助力其历史学习与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5)10-0132-03
高中历史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传承文明、启迪智慧的重任。在当今教育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自主学习习惯能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更好地理解历史、感悟历史。然而,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 “自主学习习惯”内涵及特点
“自主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自觉地规划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并对学习结果进行反思和调整的一种稳定的学习行为倾向。其特点主要包括自主性,即学生能够独立地安排学习活动;主动性,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持续性,能长期保持良好的学习行为;反思性,会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改进,从而不断提升学习能力。
二、 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意义
(一)激发学习兴趣,点燃历史探究热情
培养自主学习习惯能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历史知识。当他们自主设定学习目标、寻找资料时,会发现历史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如学生自主探究古代文明的起源,通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会被不同文明的独特魅力所吸引,从而激发对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点燃深入探究历史奥秘的热情。
(二)培养思维能力,拓宽历史认知视野
自主学习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他们需要对历史事件进行多维度分析,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在研究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时,学生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进行思考。这有助于他们突破传统认知,从更广阔的视角理解历史,拓宽历史认知视野。
(三)提升学习素养,夯实历史学习基础
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如信息收集、整理与分析等。在历史学习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解读历史资料,构建历史知识体系。这种学习素养的提升将为他们今后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使他们能够更加高效地学习历史知识。
三、 高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教学策略
(一)巧设问题情境,引导自主思考
巧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有效途径。在历史课堂中,通过创设具有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情境,能将学生引入特定的历史场景,引发他们的认知冲突,促使其主动思考、探索历史问题,从而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同时,问题情境应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让他们有能力且有兴趣去探究。
例如,在“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展示战国时期各国纷争的地图,提出问题:“在这样一个诸侯割据、战乱频繁的时代,为什么秦国能够脱颖而出,最终实现统一?”学生被这个问题吸引,开始主动思考秦国统一的原因。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又如,在讨论秦国政治制度的优势时,学生通过对比秦国与其他诸侯国的政治体制,认识到秦国商鞅变法后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使其在政治上更为高效。再如,在探讨经济因素时,学生了解到秦国水利工程的修建促进了农业发展,为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设置,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得到了锻炼,对秦统一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二)组织小组合作,促进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与互动机会,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想法,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会自主学习,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在探讨“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这一课题时,教师采取了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学生们被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都接到了一项具体的任务:深入研究隋唐时期特有的三省六部制以及科举制的创新点,并分析这些制度在当时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对后世产生的长远影响。小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确保了研究工作的高效进行。一些学生负责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包括文献、史实记录等;另一些学生则专注于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和深入分析;还有学生负责记录小组讨论的成果和观点。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学生们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例如,在讨论三省六部制时,有学生指出这一制度通过明确的职责分工,显著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而另一些学生则强调了它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所起到的关键作用。至于科举制,学生不仅讨论了它如何打破了传统的门第限制,为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才提供了上升的通道,还探讨了它在后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八股取士等弊端。小组成员们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讨论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最终形成了详尽的报告。这些报告随后在班级中进行了分享,让所有同学都能够了解到各小组的研究发现。通过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对隋唐时期制度的变革和创新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而且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三)鼓励课堂展示,强化自主表达
鼓励学生进行课堂展示,能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强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在展示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有助于他们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锻炼他们的自主表达和沟通能力,进一步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以“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一课为例,教师在课堂上安排展示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两宋政治和军事的特点及影响进行展示。有的小组通过制作PPT,详细介绍了两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等,并分析了这些措施带来的利弊;有的小组则以历史故事的形式,生动讲述了两宋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军事斗争,探讨了两宋军事上的得失。在展示过程中,学生语言流畅、表达清晰,还能与其他小组和老师进行互动交流。例如,在讨论两宋军事失利的原因时,各小组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有的认为是军事制度的缺陷,有的认为是经济重心南移导致军事重心失衡等。通过课堂展示,学生的自主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对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四)布置分层作业,强化自主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布置分层作业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重要策略。分层作业能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进行自主实践,从而巩固知识、提升能力。这既可以满足学有余力学生的求知欲,又能让基础稍弱的学生逐步建立学习信心,激发他们自主探索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辛亥革命”这一内容后,我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分层作业。对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较为基础的作业,如整理辛亥革命的时间脉络、主要人物和重要事件等,帮助他们巩固课堂所学的基础知识。例如,让学生制作一个简单的表格,列出辛亥革命的关键节点,包括武昌起义的时间、主要领导人等。这样的作业能让他们对辛亥革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也能培养他们自主整理知识的能力。
对中等水平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具有一定思考性的作业,如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要求他们结合所学知识和相关资料,阐述辛亥革命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比如,引导学生思考辛亥革命为什么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深入理解辛亥革命的本质。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拓展性的作业,如探究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关系,让他们查阅更多的历史资料,从更宏观的角度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在政治体制、经济结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深远影响,并撰写一篇小论文。例如,有的学生在论文中探讨了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在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曲折发展,以及对现代中国政治制度建设的启示,展现了他们较高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通过分层作业,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主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五)开展多元评价,激励自主进步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开展多元评价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客观的反馈,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促进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多元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如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学习策略,实现自主进步。
在“五四运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评价活动。首先是教师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例如,对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提出独到见解的学生,教师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对在作业中存在问题的学生,指出具体的错误和改进方向。
然后是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在“五四运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和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知识掌握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如是否主动查阅了相关资料、是否理解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等。通过自评,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之处,从而制订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最后是学生互评,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评价彼此在“五四运动”学习中的表现。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对方反馈,如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等。例如,在小组讨论中,有的学生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其他同学就会给予他肯定和鼓励;而对一些在表达上存在问题的学生,学生也会提出建设性的意见。通过互评,学生不仅能够学习他人的优点,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种多元评价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评价中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激励他们自主进步,逐步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四、 结论
总之,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教师应不断探索优化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通过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学生能在历史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与收获,真正实现“学史明智”。未来,应持续优化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更好地领略历史的魅力,提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曙光.高中历史教学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J].教师教育论坛,2021,34(2):61-62.
[2]王江涛.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教学[J].科技资讯,2020,18(12):107-108.
[3]郗翠.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探究——以高中历史教学为例[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20,37(1):93-95.
[4]陈华军.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自主学习策略[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2):70-71.
作者简介:唐露露(1994~),女,汉族,安徽马鞍山人,安徽省无为第一中学,研究方向:高中历史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