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自然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策略研究

作者: 王妮

摘 要:亲自然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是当前幼儿园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议题,旨在推动着幼儿园教育向着更加生态友好和全面发展的方向迈进。这需要幼儿园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从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情况入手,积极探索亲自然教育理念下园本课程开展对策,以此拉近大自然和幼儿之间的距离,增强幼儿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意识。基于此,文章就亲自然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展开探究。

关键词:亲自然教育理念;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5)10-0161-03

加强幼儿园自然教育园本课程的建设与开发,对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幼儿园教师要扮演好设计者和组织者角色,积极探索园本课程构建的新模式,积极挖掘当地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切实打造幼儿园亲自然园本课程环境,给予幼儿良好的体验和享受,调动起幼儿主动探索欲望和动力,促进幼儿与自然的互动,让幼儿在积极参与中更加积极主动,去发现、去体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一、 亲自然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重要性

亲自然教育理念强调幼儿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和紧密互动,注重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探索欲,为幼儿提供更多感官体验、情感激发和认知发展的机会。该教育理念下,开展幼儿园园本课程,能够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活动与实践机会,让幼儿在活动参与中释放内心压力,获得身体锻炼,增强幼儿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性,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亲自然课程开展会开发丰富的自然资源,充实园本课程教学内容,开展一系列趣味活动,让幼儿在观察和感知中认识大自然的奥秘,延伸幼儿对整个自然环境的关心和爱护,也让幼儿在合作互动中,提升观察能力和社会情感能力。

二、 亲自然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策略

(一)认真分析亲自然教育要点,明确园本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具有导向性作用,具体园本课程目标制订中,幼儿园教师需要认真观察幼儿发展特征、掌握幼儿学习的需要和阶段性学习特点,明确教育目标和核心理念,从培养幼儿对自然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等多方面入手,确保幼儿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自然界的美妙与神奇,并从中获得生活的智慧和启迪。围绕明确的园本课程目标,幼儿园教师更要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挖掘,根据幼儿各方面情况和实际需求,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亲自然园本课程活动,提供给幼儿更多接触自然的机会,更好地培养幼儿良好情感态度,强化自然教育的有效性,使得幼儿园园本课程具有丰富内涵。

例如,亲自然教育强调幼儿情感发展和价值观塑造,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知识体系,以此为基础开展园本课程,引导幼儿调动个人感官感知自然,能够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幼儿天生就对周围世界和自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围绕幼儿表现情况,幼儿园教师可以确定的园本课程目标为:①幼儿能够识别出自然界的各种植物和生物,理解简单的自然现象等;②幼儿能够主动发挥各种感官对自然事物展开细致观察,通过动手实践和活动体会寻找答案,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奥秘;③幼儿能够树立起珍惜生命、珍爱自然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根据园本课程目标,教师可以采用体验式、游戏化、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实施教学,为幼儿提供丰富亲自然教育理念,推动幼儿全面发展。

(二)开发丰富亲自然教育资源,创设园本课程环境

环境是幼儿园亲自然园本课程开展的基础,积极创设园本课程环境,能够为幼儿自然活动提供更大空间。幼儿园教师便可因地制宜,结合园内环境和自然资源,合理投放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让幼儿在室内和室外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调动幼儿对大自然的探究兴趣。幼儿园园本课程环境创设中,幼儿园教师还要为幼儿提供自主创造的机会,鼓励幼儿用自己擅长的形式来展现自己理解的自然。在这样的园本课程环境下,幼儿将更积极地调动多种感官感知四周的环境,将幼儿的健康发展和自然环境有效融合起来,让每一位幼儿都可以完全走进大自然、回归大自然。

幼儿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亲自然教育形式,开发多种园本课程区域,在不同活动区域投放相应的自然材料,比如建构区域可以投放树枝、木块、竹子等材料,让幼儿利用这些材料进行创意搭建,更好地锻炼幼儿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幼儿园教师可以和幼儿一同装饰教室自然角,让幼儿将自己想象的大自然用画笔绘制出来,张贴在墙上。教师还可以在生态走廊上专门设置废旧物收集站,鼓励幼儿将收集到的瓶瓶罐罐,通过自己的创意美工,把不同的纸盒子、塑料盒、瓶子等容器,改造成各式各样的种植容器,将季节性植物种植其中,让幼儿随着季节变化观察植物变化形式,感受大自然的四季轮回和生命不息,确保幼儿对大自然和生活保持向往。

(三)精心组织亲自然教育内容,开展园本课程活动

1. 开展主题游戏活动

幼儿对趣味游戏活动都有丰富的兴趣,游戏活动主要以趣味、竞争和互动为主要性质,游戏精神教育原则下,幼儿园教师要围绕幼儿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把握亲自然教育理念,合理组织和开展主题游戏活动,让幼儿对大自然形成更深入、更系统的理解。开展主题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园教师还可以将小组合作模式引入其中,根据幼儿各方面表现情况均衡划分小组,让幼儿在小组内部展开互动探究,自由参与园本亲自然课程活动,确保幼儿在主题游戏活动中获得快乐,也逐步提升幼儿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围绕亲自然教育理念,幼儿园教师设计开展“森林探险家”主题游戏活动,借助媒体设备展示出具有层次感的森林景象,并在教室窗台上放置高矮不同的绿植,教室内部模拟出森林场景。游戏开展前,教师将幼儿均衡划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3~5人,为每个小组提供装饰头饰、地图、探险工具和道具。在游戏开展时,教师要给予幼儿提示“请大家看,这一区域是宝藏隐藏的区域,你们可以利用指南针、工具和地图找到宝藏”,让幼儿在小组内部分配角色,一部分幼儿需要用放大镜观察树木寻找宝藏,一部分幼儿需要运用铲子挖土去寻找宝藏,让幼儿在亲切感受大自然的同时锻炼身体,也使幼儿独立能力得到增强。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鼓励每个小组展示找到的宝藏以及分享探险中的有趣发现,以此提高幼儿对自然事物的敏锐度,培养幼儿集体精神。

2. 开展户外体验活动

大自然的资源无穷无尽,能够为幼儿提供趣味性和体验性的内容,且幼儿具备亲近自然、探索自然的天性。在园本课程实施中,幼儿园教师要把握好幼儿这一特点,围绕亲自然教育理念,开展户外体验活动,将园本课程开展延伸至室外,引导幼儿走出幼儿园去感受,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去探索和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园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让幼儿对风险等级进行评估,安全建立幼儿与大自然的关系,让幼儿在活动中产生一定成就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幼儿的生态意识。

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开发一个以“昆虫”为主题的户外体验活动,先在园内提供给幼儿《好饿的毛毛虫》《蚂蚁和西瓜》等各种绘本,让幼儿在阅读中调动起对昆虫探险的兴趣。然后,教师将幼儿带领到幼儿园附近的公园、植物园等有着丰富昆虫资源的安全性活动场所,发放给幼儿简易放大镜、昆虫困捕器等观察工具,让幼儿扮演探险家去探索昆虫的世界,目标是观察昆虫的外观、行为习性等。到达户外场所后,幼儿需要在教师引导下在草地上、花丛中、树干上寻找昆虫,用小铲子或者小刷子铲出昆虫,慢慢将昆虫移动至观察盒内。教师需要在观察盒内投放蜜罐、糖水等事物,让幼儿观察昆虫的吸食行为。同时,教师要提醒幼儿尽可能减少对昆虫的干扰,保护自然环境,确保幼儿在户外活动中学习到昆虫的特征、生活习性等知识,发展观察力、问题解决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3. 开展特色实践活动

“亲自然”教育理念对完善幼儿人格品质、强化幼儿观察想象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幼儿园教师便可将园本课程和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特色实践活动。该活动形式强调幼儿在自然环境中接受教育,旨在培养幼儿对自然的观察力和探究力,使得幼儿从小就树立起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形成生态整体观念。在开展特色实践活动中,教师还要注重把控活动开展节奏,注重充实丰富教育资源,为幼儿提供一个综合发展和多元实践的平台,以便为幼儿后续的深度体会和成长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幼儿园教师开发一个以“小小园艺师”为主题的特色实践活动,园内选择一个光照充足且排水良好的区域作为园艺区,为幼儿提供适合他们年龄且简单易操作的园艺工艺,选择适合当时季节特点和当地气候条件的生长周期短、易成活植物,让幼儿选择自己喜爱的植物展开种植,为自己种植的植物贴上名字标签,由教师代替写上植物名称、种植日期等信息。活动开展时,教师要为幼儿做好种植示范,提醒幼儿种植方法合理性和养殖方法的有效性,尽量不要弄伤幼苗的茎和叶。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将对应的观察记录手册发给幼儿,让每一位幼儿了解到自己的种植过程和最终情况,回顾体验从种植到收获再到加工的完整过程,以此从中懂得坚持和等待的意义。

(四)认真回顾亲自然教育成效,推进园本课程评价

随着幼儿园园本课程在教师理念与行动中的不断推进,幼儿园教师便要在活动具体实践中不断回顾和探索,将课程评价体系引入其中,通过多维评价来推进课程开展,关注幼儿在园本课程活动中的参与情况,给予幼儿适当的鼓励和支持,确保发挥出相应的育人优势。将亲自然教育理念的探索与实施纳入教学评价体系中,从而激励教师不仅仅停留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更能不断提升教师教学创造力,结合当下的教育理念和科学技术手段,注重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为科学实施课程内容、促进课程园本化提供必要支持。

例如,开展亲自然园本课程时,幼儿园教师会准备自然观察记录档案,其中详细记录下幼儿活动前期准备、探索参与情况和最终探索成果等各方面内容,跟踪幼儿在活动中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习惯,以此判断出园本课程目标达成度,给予幼儿合理评价指导,说明幼儿表现出的问题,比如小组成员不配合、自然观察不充分等,以此做出示范指导,增进幼儿在小组内部的积极配合和互动交流,还要给予幼儿鼓励和支持,让幼儿建立良好自信心,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后续园本课程活动中。而幼儿园教师则可以根据记录档案分析出园本课程活动中的不合理之处,主动参与培训和教师交流活动,培养自身计划课程能力、创设环境能力、课程组织与实施的能力等,学会用反思的视角去审视教学活动,以此推动幼儿园亲自然园本课程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 结论

总而言之,自然教育在幼儿成长与发展中占据核心地位,是幼儿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能够确保幼儿在遵循科学规律的前提下稳步成长。为保证自然教育理念在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融入,教师要注重幼儿参与性,以幼儿的实际学习需求为导向,以园本课程构建为理论基础,为幼儿创设丰富、真实的自然环境,将自然教育的构建与园本资源、园本环境、园本活动进行有机融合,进一步落实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好地满足幼儿学习与成长需要。

参考文献:

[1]叶雨玲.幼儿园亲自然园本课程的构建[J].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2024(2):62-64.

[2]宋超英.幼儿园亲自然园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研究[J].启迪与智慧(上),2023(3):3-5.

[3]林姗.幼儿园亲自然园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天津教育,2022(21):72-74.

[4]林青萦.幼儿园亲自然园本课程的构建[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22(3):13-14.

作者简介:王妮(1977~),女,汉族,陕西咸阳人,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第四幼儿园,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