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美学的协同:如何与法拉利做工程文化对话

超越美学的协同:如何与法拉利做工程文化对话0
左下角特意留出开放空间加入镭射雕刻的“跃马”标识

在奢侈品与高性能机械的交汇处,瑞士高级制表品牌RICHARD M ILLE与意大利汽车制造品牌法拉利(Ferrari)的合作,早已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联名”。

自2 021年宣布为期五年的战略合作以来,双方以技术共生为核心,将精密制表与汽车工程的基因深度融合—从材料科学到机械动力学,从风洞测试到微机械结构优化,两者的合作不仅催生了如RM UP-01Ferrari超薄腕表、RM 4 3-01陀飞轮双秒追针计时码表等标志性作品,更重新定义了跨界合作的范式—工程文化的对话,才是真正的奢侈。

正如RICHA R D M ILLE创始人Richard Mille所言:“法拉利与我们的合作,是工程师与制表师对物理极限的共同挑战。”这种精神共鸣,让双方的合作从F1赛场延伸到实验室,从赛车的空气动力学转化为腕表的抗震结构,最终实现了“微型机械”与“巨型引擎”在品牌哲学上的共 振。

在工程美学上同频共振

RICHA R D M ILLE与法拉利的合作,以近乎极致的技术追求为纽带,将超薄腕表的纤巧与赛车的狂野动力熔铸为一种统一的工程语言。

可以说,这种共鸣在产品上的具象化,始于2 022年问世的RM UP-01 Ferrari腕表—它以1.75毫米的厚度颠覆了机械表的物理边界。这也是两大品牌技术共融的首座里程碑。这款耗时5年研发的作品,历经数十次原型迭代与超过6000小时的实验室淬炼。

首先是五级钛合金底板与桥板的运用,既赋予了腕表航天级的刚性,又以原子级精度实现纤薄化,其专利超薄发条盒的游丝厚度仅为传统设计的1/3。而颠覆性的平面布局设计,摒弃了传统机芯的垂直堆叠逻辑,使机芯与表壳形成共生结构,犹如赛车底盘与动力系统的无缝整合。对克重的追求也让RM U P-01成为“轻量化”腕表产品的典型象征。

如果说RM UP-01是首座里程碑,那么RM 43-01 Ferrari陀飞轮双秒追针计时码表便是二者对赛道精神的终极表达。表壳采用的Carbon TPT®碳纤维与赛车底盘同源,强度达钢材的200倍而重量仅为其1/6;双秒追针机制精准复刻F1赛场的毫秒决胜逻辑,陀飞轮装置则如永不停歇的活塞。两个品牌的工程师团队在设计过程中,共享了风洞测试数据和微机械动力学模型,确保腕表在性能和美学上的完美统一。这两款杰作的诞生,标志着双方的合作已从产品联名升维至技术生态的深度共 建。

这种跨维度的迭代循环,本质上是两种工程文化在产品上的共振—它们共同证明,真正的性能美学从不局限于形态的巨细,而在于对物理极限的同等敬畏。

跨界合作的新启示

可以见得的是,当行业之间仍在为联名款式的logo位置争论不休时,RICHARD MILLE与法拉利早已将合作推向了更深邃的维度—它们的联名不是品牌符号的排列组合,而是工程难题的共振与破解。

传统奢侈品跨界往往仅限于视觉符号的嫁接,比如给产品打上标识,或是做出相似的纹路。这种流于表层的“设计联姻”,在RICHARD M ILLE与法拉利的合作面前无疑显得苍白无力—二者的深度技术协同,要求双方在各自领域有深厚的积累和创新能力。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提升了产品的技术含量,也为整个行业提供了新的合作范式。

在合作上,双方的工程师团队从一开始便将目光锁定在具体技术痛点上:如何让腕表厚度突破极限?或者,如何使碳纤维能承受巨大撞击?如何在方寸之间复刻F1赛车的毫秒级计时精度?

这些问题催生了颠覆性的解决方案。比如,RM UP-01的“纤薄奇迹”,体现的就是赛车精神在微观机械领域的延伸—将“极致减重”“刚性优化”等理念,从赛道引入腕间。如法拉利SF-23赛车通过流体力学优化风阻曲线,RM UP-01也通过重新构造机芯布局,并引入航空级五级钛合金,实现厚度仅1.75毫米的超薄机身,同时保持了超强的结构刚性与抗冲击力。

Carbon TPT®碳纤维的运用更是一场跨产品的试验:这种原属于赛车底盘的材质,经重新设计层压角度后,既能抵御高速行驶中的冲击,也可在日常佩戴中提供良好的抗震性能。

这种以技术痛点为起点的合作模式,天然筑起了行业难以逾越的门槛。在材料科学的领域,双方在钛合金微切削、碳纤维定向增强等技术上的多项专利,构成了严密的技术护城河。研发体系层面,从法拉利风洞实验室的湍流数据,再到RICHARD MILLE纳米级表面处理技术,资源的高度共享要求双方建立起稳固的信任机制。

超越美学的协同:如何与法拉利做工程文化对话1
品牌挚友、法拉利F1车手夏尔勒·克莱尔佩戴的RM 43-01 Carbon TPT®版

而更深层的壁垒源于文化基因的契合。不论是法拉利把每一台赛车都做成像艺术作品,还是RICHARD MILLE让每一只表都能扛住F1赛场上的加速度,背后都是工程师对极致的信仰。

RICHA R D MI LLE以年产量59 0 0枚的极低规模,却能占据全球高端腕表市场2.7%的份额,其溢价核心正来自技术独占性。法拉利近年重返F1冠军领奖台的历程,恰印证了工程文化如何重塑品牌生命力。这或许解释了为何两者的合作总能引发超越行业的热议:在这个算法支配流量的时代,它们用最笨的方法证明:真正的创新从不诞生于营销会议室,而是诞生在设计师和工程师沾满机油的指缝之间。

所以说,RICHARD MILLE与法拉利的合作之所以特别,不在于它携带了多少光鲜的品牌标识,而在于它揭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命题:真正的奢侈,不是表面的精致与昂贵,而是对力学极限的挑战和对机械秩序的尊重。RM 43-01,就是这一理念的浓缩表达。这种奢侈,不张扬,却震撼—它让技术本身成为最纯粹的美学语言,也让“ 协同”这个词超越了品牌合作的旧语法,进入到一个更高阶的技术共创的新纪元。

《第一财经》出于传递商业资讯的目的刊登此文,不代表本刊观点。本栏目由本刊市场部企划制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