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位跑酷世界冠军,不怕硬碰硬

作者: 肖瑶

中国首位跑酷世界冠军,不怕硬碰硬0
商春松,中国女子体操队前队长,中国女子跑酷运动员

助跑,腾空,翻身,从六层圆弧形阶梯上跃下,双脚着地后,上半身顺势贴地翻滚。这是跑酷里最基础的一套动作。28岁的跑酷运动员商春松,第一次成功落在硬地上,站稳之后她确认,停留在身上长达21年的体操痕迹没那么重了。

同样是翻转落地,体操需要双脚绷紧,但同样的发力方式用在跑酷上容易骨折。跑酷对运动员提出的考验,除了腿部力量,更多在于心理,“不能怕”。商春松说,因为身后没有柔软的垫子稳稳接住你,跑酷是一项“硬碰硬”的运动。

但与之对应的,是身后也没有对着运动员四肢和体态审视的目光。体操要的精准,在跑酷里转化成了自由。

2024年,湖南女孩商春松拿下两块金牌,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跑酷世界冠军。在体操竞技场上十余年未能实现的愿望,练跑酷两年就达成了。

今年3月底,南风窗记者在厦门见到商春松,她因初春的花粉过敏暂时停止了训练,但仍然扎着高丸子头,每一根发丝都服帖地紧束在脑后,“因为这样显得精神”。紧窄收束的脸上,五官细且淡,组合起来却显出严肃和坚毅之感。她身高1.47米,体重只有70斤,但从跳箱上跃过去的时候,她修长的身形看起来简直有1.7米。

如今,商春松每天在跑酷场馆里训练半天,为今年5月的跑酷世界杯和8月的成都世界运动会做准备。我们见面的一个星期后,她突破了自己的记录—从2.8米高处翻身跃下。

她希望对生活拥有绝对的掌控力,决定了的事情就坚决不再受外界声音干扰。

冠军

7岁那年,商春松被父母送去位于湘西的永顺县体操学校,封闭式学习体操。年长6岁的哥哥商磊形容,商春松从小喜欢蹦跳,“像个猴子似的”,爬山、爬树、翻跟头,乐此不疲。早年,一家人住在张家界村里,兄妹俩的父亲会种烤烟补贴家用,年幼的商春松就在两根烟的间隙翻跟头,一不小心就毁了一株烟草。

为了攒女儿练体操的学费,父亲常年在广东建筑工地打工,一天能赚28元。商春松进入省队训练后,母亲为了陪伴她,专门到长沙找了份做保姆的工作。一次,她看见教练帮商春松拉筋,因为疼得实在受不了,商春松咬破了教练的裤子。

在省队的日子里,商春松觉得自己“更多是陪衬”,主力选手练什么,她就练什么,“做不做或者做得好不好,其实(教练)是不太会管的”。

2010年,进入国家队后,她发现自己不少动作都短板明显,“膝盖和脚尖都不直”。对体操而言,体态的美感是裁判评分的重要标准,而商春松最自卑的是自己的膝盖,不知道什么原因,“老有一小块鼓包出来”。

被选入国家队,在商春松看来更多是偶然。当时,15岁左右的女子体操队员几乎都被推荐去国家队了。次年就是伦敦奥运会,而最适合参加奥运会女子体操项目的年龄,就是16岁,身体状态处于巅峰期,动作也大多已经成型。

国家队的训练强度比省队高出不止一倍。有一段时间,商春松觉得实在太累,打电话回家,跟爸爸妈妈说,不想练了。爸妈对她说:“都走到国家队了,你再坚持一下。”

从此后,商春松没再和家里喊过累。而那次也是她整个体操生涯中唯一一次浮出放弃的念头。

荣耀眷顾她。2012年9月,商春松拿下全国体操冠军赛女子自由体操冠军。两个月后的第五届亚洲体操锦标赛上,她又夺得中国女子体操“双料冠军”。

2013年,17岁的商春松第一次参加体操世锦赛,以预赛排名第二的身份进入决赛。决赛那天,站到平衡木上时,她感觉双腿一直在发抖,同时被一股强烈的忐忑和紧张裹挟。结果,她因团身前空翻没站稳,被扣掉了0.5分,错失冠军奖杯。

这是她的体操生涯中,距离世界冠军最近的一次。

2013年5月,商春松还在全国体操锦标赛中拿下女子个人全能亚军和自由操冠军。次年10月的仁川亚运会期间,商春松不仅帮助女子体操团体夺冠,还获得了女子全能和自由操的亚军。

2014年,在参加世锦赛之前,商春松是夺冠热门。不巧的是,出发前,她的手肘骨折了。为了不影响团体赛,商春松打了封闭针,咬牙上了场。最后,她与队友获得了团体银牌,还以一套难度系数为F组的高低杠动作,上演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商春松腾跃”。

截至那个时候,商春松一共拿到了14枚金牌。她被认为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最有潜力的中国女子体操选手。

遗憾

一块平衡木宽10厘米,长5米,体操运动员需要在上面做出翻腾和舞蹈等动作。

在女子体操四项里,平衡木往往被公认为是最容易失误、最不易拿分的项目。但这块狭窄的舞台一直是商春松的强项。2013年的体操世锦赛后很长一段时间,商春松相信自己是具备世界前三实力的。

2016年,20岁的商春松作为中国女子体操队队长参加里约奥运会,那是她最后一次参加奥运会,也是她体操生涯中距离世界冠军最近的一次。

但命运没有总是眷顾她。刚到奥运村,商春松发烧了,体温超过38度,头晕,双脚发软,双手发麻。第一次进馆训练时,她没能顺利完成整套动作,急得掉了眼泪。教练组原本考虑让她退赛,但她坚持不退。

为了赶在比赛前恢复,商春松拼命捂汗、跑步,等到上赛场时,虽已不再发热,但依然四肢乏力。最后,她硬是凭借意志力,完成了一套难度6.7分的平衡木动作。

然而,即便在没有任何失误下从平衡木上稳稳落地后,裁判却只打出了6.4分,商春松以0.114分之差,惜败于俄罗斯名将穆斯塔芬娜,获得第四名。在计分板上看到分数的一瞬间,她的眼泪涌出来了。

当时,中国体操队对分数提出的申诉被驳回,连现场解说都替商春松不平:“她没有输给自己,只是输给了裁判。”

里约奥运会一年后,商春松参加了天津的第十三届全运会。当时已经21岁的她在体操竞技场上无疑算是“老将”,但在退役前的最后一次全运会上,却出现了两次落地失误。她带着最终未能登顶世界冠军的遗憾,暂时离场了。

大部分女子体操运动员的路径,都是在参加完奥运会后再参加全运会,然后退役。

中国首位跑酷世界冠军,不怕硬碰硬1
商春松在户外跑酷

国际赛事上对女子体操的参赛年龄其实没有上限要求,只有下限要求(最少16岁)。但客观来说,女子体操的确比男子体操的最佳年龄周期更短。随着女性进入青春期,生理期到来,体内激素水平变动,爆发力随之减弱。同时,身体脂肪比例的增加,会导致同样的动作可能相较于孩童时期更加滞重、不轻盈。

退役后,商春松和所有运动员一样面临两条出路:留在省队,由地方体育局安排工作;或是买断工龄,拿一笔经济补偿离开,自主择业。商春松选择了后者。

因为好朋友在湖北,也因为运动员免试入学推荐政策,商春松进入华中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就读。一边读书,一边在“不甘心”的心理驱使下,商春松重新受邀加入了湖北省队,开始复训。

但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练着练着,她感受到了年龄增长的负担,也开始明白,靠体操拿世界冠军的梦想已经不可能实现了。继续留在高低杠和平衡木上的理由,逐渐变成了,“想给更多年轻的体操运动员做一个榜样,我年纪这么大了,依然可以站到赛场上,你们也可以停留得久一点,再久一点”。

“玩儿”

跑酷是一项挑战极限和自我的运动。口语里“PK”的其中一个名字,是“parkour”的字母缩写,中文翻译过来,就是跑酷。

跑酷约是在2006年传入中国的。时至如今,据中国极限运动协会统计,全国共有150余家跑酷俱乐部,逾10万人从事这项运动。

对商春松而言,跑酷与体操有相似之处,但不同之处更大。回环、单杠、空翻、跳跃,这些基本动作的要领可以共通,但无论如何,体操的落地是软的,而跑酷需要落在硬地。

在户外,不可控的东西很多。天气、路况、地面上的硬物,甚至是空气里的花粉,对商春松而言都得考虑在内。

比如2024年11月夺冠的日本九州比赛现场,自由式决赛当天,就是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决赛被取消,直接把预赛的成绩算作最终成绩。商春松凭借预赛第一的成绩夺冠。

但不可控的另一面,是自由。跑酷是一个目的导向的运动,“只要从这里到达那里就可以了”,中间留给运动员的发挥空间很大。体操需要绷紧脚尖,落地时纹丝不动,但跑酷需要松弛、有动感。商春松在赛场上观察过一些曾身为体操运动员的选手,“一眼能看出他们身上的体操味”,但专业的跑酷运动员会显露出一种自由自在的“奔放”。

体操是去“练”,而跑酷是去“玩”。商春松觉得,自己从体操转行到跑酷,一开始就是抱着“玩”的心态。

当年,带着遗憾和一身伤离开体操竞技场后,她意识到能让自己发挥个人特长的运动已经不多了。在大学正式接触跑酷之前,她就在视频和节目里看到过跑酷这种“飞檐走壁”的运动,她喜欢那种在广阔天地间腾跃的感觉,像金庸笔下的武侠,会轻功。

2022年,商春松回到学校上课,同时,她报了一对一的课程,开始训练跑酷。

当时没有工资,还背着房贷,疫情期间也很难找到兼职,商春松便在学校的QQ群里帮学生有偿跑腿拿快递、买饭,或是把行李搬上没有电梯的宿舍六楼,平均5元一次。

命运对她而言,就像故乡的山脉一样起起伏伏。退役后跑酷的出现,让她觉得柳暗花明又一村。

从湖北体操队辞职后,商春松全身心扎入2024年两个大赛训练里。在2024年5月的跑酷世界杯(蒙彼利埃站)上,商春松一举夺得女子自由式冠军。

这是中国跑酷队的首枚世界杯金牌。

同年8月25日,商春松在湖南张家界天门山参加“云纵天梯”跑酷大赛,成为唯一一个入围技巧决赛的女选手。这次比赛,她最终获得第九名。

在天门山赛场,商春松认识了现在的教练孙洁。今年45岁的孙洁也是体操运动员出身。练体操20年,且曾任北京体操队教练的他,自2007年开始自学跑酷。如今,他已是APSA亚洲跑酷联合会主席、2020年世界跑酷锦标赛选拔赛裁判长。

在孙洁的鼓励下,商春松逐渐从跑酷里找到了体操没有的那种自由和灵活。“跑酷其实不需要那些条条框框给你框起来,每个人做的‘范儿’都不一样,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去要求你怎么做。”

春松

1996年春天,商春松出生于湖南张家界农村。在同为湘西出生的作家沈从文笔下,湘西是一个兼具柔韧与朴素的地方。但在土家族姑娘商春松的记忆里,故乡是吊脚楼、无穷无尽的山路和田野。

父母给她取名“春松”,有“春天的松树”的意思。“松树一年四季风吹日晒,但依然生机勃勃,坚韧不拔”,商磊这么理解妹妹。

兄妹二人小时候念的幼儿园在镇上,从家里步行去要两个多小时。有一段时间,商春松只好住在幼儿园里,三四岁就开始被迫照料自己。这塑成了她过早独立、习惯沉默的性格。

多年来,商春松离家在外,从湖南到国家队再到湖北,从体操到跑酷,“有什么事她都是不会对家里说的”。有一次,父亲不理解她,说:“你为什么要天天跑酷?又没有钱,还把自己搞得那么累。”后来一说到跑酷,商春松就容易和他爆发争吵;为了不吵架,父亲渐渐地不在女儿面前主动提及。

商磊有先天性眼疾,眼前只有微弱光感。2022年的东京世锦赛,是商磊第一次在线下“看见”妹妹的体操表现。光是听场上解说,商磊就感觉比目不转睛看完全程还要生动。

在商磊眼中,妹妹随着年龄增长变得更寡言,但私下里,商春松会对哥哥说:“因为是真的喜欢(跑酷)。”

2013年全运会后,商春松在赛后采访里说,自己练习体操有两个最大的目的:其一是为了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其二,是治好哥哥的眼睛。

但商磊的眼睛是不可能治好的。

商春松偶尔会觉得自己没赶上好时候,2021年,国家体操队的运动员补贴开始提升,但商春松在役的那些年,每个月只能拿1300元补贴。

如今,商春松对未来的设想,还是偏保守的一种—继续念大学,留校当老师。她以前很多的队友,最终去到高校或中小学当老师。

而商春松有时恍惚觉得,似乎自己还停留在原地,但又仿佛走了很远。

她的微博账号和微信名都叫“湘西小土匪”,她希望自己看起来很有“匪气”。在体操队时,商春松还有个外号叫“金刚葫芦娃”。她的主管教练熊景斌当时介绍过,这个称号意在形容商春松“很有劲儿”,性格比较冲,“风风火火”。如今,在跑酷队里,大家仍然会叫她“小土匪”。

商春松身上有恰到好处的敏锐的骄傲。她主动提出,以后有体育界受访的需要,可以找她。她也提到自己喜欢的明星是“大表姐”刘雯,标准的“拽姐”,商春松脸上有着与她相似的冷静和疏离感。

对大部分非知名运动员而言,或许只有在赛场上才是金光闪闪的。退役后,失去运动员身份和金牌的加持,他们的名字和面容瞬间黯淡下来,像一片勇猛浪花脱离海洋后变成平平无奇的水滴,在残酷的路面上渐渐干涸。

商春松告诉我,大部分将孩子从小送去封闭式训练的家庭,经济条件都不会很宽裕。但对于她自己的家庭,采访到后面,她却逐渐不愿多提。

她只知道,体操给予她的体魄和自信,会在人生下半场无限存续下去。至于生存,那反而是不需要多思虑的事,“所有工作(我)都可以做,工作不分贵贱”。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