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为何“谈钱色变”?
作者: 刘璐阿格雷性格直率,朋友们都很喜欢她。然而,当她回忆起那件事时,依然感到震惊。“当时我和朋友在喝酒,她提到巴黎要举办一场大型活动,正在招募工作人员,她申请了一个职位。我很好奇,想知道这种工作能赚多少钱,就直接问了她。”
结果,这显然不是一个好问题。朋友脸颊泛红,沉默不语,气氛变得十分尴尬。她最后勉强说了一句:“我不会回答这个问题。”虽然杯中酒满,但对话却难以为继。
这就是法国。在这里,工资是一个禁忌话题。无论是朋友聚会还是家庭聚餐,人们可以轻松地聊起财务困扰或庆祝升职,但工资的具体数字却绝口不提。“只有几个最亲近的朋友和同事知道我的工资,但我绝对不会告诉家人。”在巴黎从事活动策划工作的奥雷莉说。而24岁的让则恰恰相反,他只把工资告诉了父母和兄弟姐妹。
这就像一个悖论。我们每天工作谋生,工资是我们预期的回报,决定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既然如此,为什么大家如此忌讳谈论工资?这种根深蒂固的禁忌从何而来?社会学家雅尼内·默叙–拉沃认为,答案已初见端倪。“谈论工资,就是谈论金钱。”默叙–拉沃说,她曾做过关于金钱的调研,“有些受访者对其他话题都愿意畅所欲言,但当我问及工资时,他们却觉得被冒犯了,甚至指责我不该问这种问题。”
确实,法国人不愿透露自己的收入,这是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默叙–拉沃分析道:“一方面,几乎所有法国人往上数三代都是农民,而农民忌讳谈钱,讲究财不外露,担心被贼人盯上。而且,农民省吃俭用,这样在收成不好时才不至于饿肚子。自给自足是农民的生存法则。另一方面,宗教信仰在穷人中影响深远,尤其忌讳炫耀财富。相反,盎格鲁–撒克逊国家受新教影响,认为金钱是上帝的恩赐。美国人崇拜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他们能自然地问出‘你赚多少钱?’”
| 价值问题 |
实际上,部分法国人如今已不再谈钱色变。项目经理弗洛里安说:“我愿意谈论自己的工资,不觉得羞耻。我不理解为什么有人认为工资是禁忌。生活压力已经够大了。”不过,弗洛里安也不是毫无顾忌。如果知道对方收入比自己低,她会有所收敛,避免透露自己还想挣得更多,以免让对方难堪。
尝试谈论薪酬的人们常常遇到尴尬的情况。27岁的安娜说:“我有两个很要好的朋友,我们无话不谈。前几天,我们聚在一起聊到了各自的工作。犹豫片刻后,我们决定说出自己的薪资数字。没想到,其中一人的工资比我和另一个朋友低得多。他似乎很受伤,变得咄咄逼人。他对我说:‘你只是个销售,而我是法律硕士。你凭什么挣得比我多?’我们试图安慰他:‘可你也有其他好处,比如工作时间短,假期多。’但这么说也无济于事。后来,我们虽然和好了,关系却再也回不到从前。”
心理学家塞巴斯蒂安·奥夫认为,“法国人对工作非常上心。我们通过工作(工资、职级、上司的评价等)赢得认可,而工作成果以工资体现。因此,我们会觉得这笔钱代表了我们的内在价值。然而,制定工资的人从来无法做到真正客观。如果想保护每位员工的自尊心,最好防止大家将工资拿出来相互比较。”心理学家诺埃米·勒芒进一步指出,“每次谈论薪资,情绪都会变得难以控制。如果比他人挣得多,会觉得自己碾压了别人;如果挣得少,会觉得自己价值低,不懂得谈判薪资。”创业者让说:“我不谈论工资,因为我受不了别人以工资评价我。前段时间,我犯了个错误,把现在的收入告诉了一个老同事。而他的回复使我明白,我赚的这点钱太少了,我应该争取更多!”
| 不平等与公开透明 |
为企业做顾问的人类学家玛丽·勒贝罗勒说:“显然,我们最不愿意向同事透露工资。大家都希望自己赚得比别人多。而另一方面,对于员工来说,与公司谈判薪资及要求涨薪其实并不容易。”弗洛里安说:“我不敢向老板要求涨薪。工作十年来,我只主动要求过一次,其他时候都是每年等普调。但其实我也很头疼。我现在的岗位具有战略意义,完全配得上更高的工资。但我老板天天把‘财务困难’挂在嘴边,让我很有负罪感,觉得不应该提加薪。”
不敢提加薪,背后有许多原因,比如负罪感、担心被回绝等,尤其是女性。勒芒解释道:“长期以来,女性的工作就是照顾家庭、养育孩子,而这些工作是没有报酬的。今天的女性虽然进入了职场,但社会依旧会对索要高薪的女性评头论足。”
勒贝罗勒认为,所有这些不可言说的禁忌只会加剧薪酬不平等。“工资保密,这正合老板心意。”32岁的埃米莉是一家大型企业的公关专员。五年前,因为实习生的工作失误,她意外得知了同事的薪酬,惊讶地发现了大量不平等现象。“公司里工资最高的女性也只排在全体员工的第100位;新高管的工资恰好是前任高管的一半;我是团队里工资最低的,但经理却一口咬定并非如此。”从那以后,埃米莉开始相信,薪酬待遇应该公开透明,所有员工都有权了解公司真实的工资水平。
法国政府部门的薪酬待遇高度标准化,极为透明,而私企则不然。20世纪60年代,塞梅多集团成为推崇薪资透明化的先驱企业。2018年,法国政府也开始关注这一现象,投票通过了修订法案,推动企业公开平均薪酬。勒芒认为,“薪酬透明化尚未成为社会主流趋势,我们距离这一天还很遥远。而且,没有人知道这么做对于企业及员工而言是否真的有益。如果薪酬真的公开透明,那么每个人都会盯着同事的工资,或许会产生执念。”
奥夫指出了一个现象,“年轻一代与工作的关系早已发生了巨大改变。许多学历出众、身居要职的人纷纷离职,转而从事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工资往往低得多。他们打破了社会对成功人士的固有认知。”这种主动为自己降薪的现象,社会不但接受,甚至提倡。在此社会背景下,法国人是否能不再执着于工资上的一串数字呢?“如果我们更看重自己的价值,而不是拿到手的工资,那么也就无需为挣钱多少而感到羞耻了。”奥夫说。
编辑:侯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