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宠物医疗
作者: 何琪希瑟·梅西曾经有一只九岁的宠物狗,名叫“小甲虫”。小甲虫出现抽搐的症状后,梅西带它去看了宠物医生。核磁共振检查发现,它得了脑癌。
考虑到诊断结果并不乐观,梅西决定放弃治疗。四个月后,小甲虫死了。核磁共振检查和其他治疗的费用大概有2000美元(约合人民币1.4万元),梅西用一张特殊的信用卡进行了支付,这种卡是她在宠物医院里听说的。
梅西从2018年开始偿还小甲虫的医疗费,利息高达30%。她身患残疾且没有工作。“我真能负担得起这些费用吗?其实并不能。”52岁的梅西说,“你若问我这样做值得吗?当然值得。”

梅西的经历折射出一个事实,饲养宠物越来越贵了。过去几十年来,兽医一般都在自己的诊所营业。他们给宠物做绝育手术、打疫苗、拔爪子和鼻子上的刺。如果宠物病重,他们能做的也很有限,无非是安慰一下宠物的主人,让宠物死得不那么痛苦。
但近年来,人们对宠物的依恋程度越来越高,也更愿意给宠物花钱,宠物医疗已经演变成了一个大型产业,更像是人类医疗的翻版。很多宠物诊所都被装备精良的医院取代了,这些医院有价格不菲的核磁共振仪器、先进的实验仪器和全天候护理设备。部分医院还为宠物狗和猫请了神经、心脏和肿瘤专家。
高科技护理催生了蓬勃的市场。美国联邦政府数据显示,过去十年,宠物医疗费飙升了不止60%。大型企业收购了全美数百家宠物诊所,这波重组潮和当初各大公司收购小诊所的情况非常相似。
美国各地的兽医反映,公司要求被收购的宠物诊所变成更高效的营利机构。兽医的收入也开始和营业额挂钩,好让他们有动力给更多宠物看病、安排更多检查、兜售宠物保健产品和食品。
这对养宠人来说是一种难以为继的负担,因为大多数人都没有宠物保险。
丹佛市的索菲娅·麦克尔罗伊说,她得靠献血浆和做兼职才能支付宠物狗的花销。
北卡罗来纳州的南希·帕特里说,她的猫得了一种无法治愈的肿瘤,检查费高达1500美元(约合人民币1.1万元)。“猫都死了,我还在还债。”她说。
2015年,克莱尔·希尔基在佐治亚州工作,时薪不到10美元(约合人民币72元)。当时她养了一条名叫“罗斯科”的狗和一匹名叫“甘比特”的马。这两只宠物都经历了一些突发情况,希尔基为此共花了1.3万美元(约合人民币9.4万元)的医疗费。她说,如果当时没选择特殊护理,它们可能都死了。“若是没有救它们,我肯定永远都无法原谅自己。”希尔基说。
希尔基刷爆了一张信用卡,动用了丈夫的退休金,还借了一笔钱。罗斯科又活了三年,甘比特现在都还好好的。

有兽医说,养宠人总抱怨医疗费太高,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想过经营诊所的成本。兽医的收入比普通医生低得多,且大多毕业后还在偿还助学贷款。宠物医疗费上涨,部分是因为药物、疫苗和其他耗材价格有所上涨,还有一部分是因为从业人员不足导致的薪资上涨。
由于医疗手段比原来先进,现在得重病的宠物也仍然有生存的希望,这在以前都是想也不敢想的。如今,通过做手术、用药,可以大幅改善宠物的存活质量。
“我们这个时代是人类历史上科技最发达的时代,这很厉害对吧?”田纳西州的兽医特雷西·德惠斯特说,“但这是有代价的。”
就算是简单的检查和治疗,花费也不少。加利福尼亚州的兽医大卫·鲁斯已经86岁了。他说,2014年,一位老雇主带着宠物狗来诊所,那条狗当时一直在呕吐。遇到这种情况,他一般会让狗的主人带它回去,喂点水。但是,当值的另一名兽医给狗拍了X光片、抽了血、输了液,并要求留院观察。可鲁斯知道,这些养宠人根本付不起医疗费。不久后,他决定退休不干了。
“我发现兽医行业已经变了,而我接受不了这样的变化。”鲁斯说。
调研发现,随着宠物饲养的普及,美国人愿意为宠物支付高昂的医疗费,宠物诊所因此成为投资人眼中的香饽饽。布拉克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约1/4的普通诊所和3/4的专科诊所由从事动物健康行业的公司所有。
2015年,这个领域的巨头之一“马尔斯”,一家糖果和宠物食品销售公司,收购了“蓝珍珠”连锁专科诊所。2017年,该公司又以9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55.2亿元)的价格收购了一家医院。这波收购潮在2021年达到了巅峰,投融资数据分析公司“投标书”发现,当年的私募股权交易超过200次。
曾在类似宠物医疗机构工作的兽医表示,公司会要求他们提高业务量。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位兽医说,领导层认为她的“平均宠物医疗花费太低”,之后她就辞职了。另一位弗吉尼亚州的兽医说,公司让她一天至少看诊21只宠物。还有一位科罗拉多州的兽医曾听到一名经理说,有些兽医需要学习“怎样让顾客选择推荐的治疗和检查”,这让她非常震惊。由于担心会影响未来的就业,这些兽医要求匿名。
部分兽医表示,这些问题不会影响他们的治疗手段。然而,俄亥俄州一家宠物诊所的医疗顾问安德鲁·费德勒说,一旦收入与自己选择的检查和治疗挂钩,这种激励作用是很明显的,特别是对刚开始从业的医生来说。这家诊所由一家名为“全国兽医协会”的连锁机构所有。“给医院带来的效益越高,奖金就越高。”他说。

只有大约4%的养宠人有保险,但即便对他们来说,可选择的保险产品也非常有限。宠物保险通常不覆盖已有疾病,年老、多病宠物的保险费也较高。
保险公司还可能会修改条款。2024年春天,一家名为“全国保险”的保险公司告知数千位投保人,公司决定停保,导致这些人只能转投其他保险,但新的保险产品不能覆盖宠物已有的疾病。据该公司发言人凯文·肯珀的说法,公司停掉了10万份保单。
密歇根州的斯蒂芬妮·伯格尔说,她之前也在全国保险公司投保,但保险到期后却被告知不能续保。她的宠物猫每个月光化疗费就高达1000美元(约合人民币7200元),现有的任何保险产品都不能覆盖这样的治疗。
“我要么是自己支付化疗费,要么就只能看着我的猫死。”伯格尔说。不过,她后来在全国保险公司的竞争对手那里找到了合适的保险。
全国保险公司在一篇声明中提到,停保是因为宠物医疗费上涨了,并强调,“之所以作出这样艰难的决定,是为了未来能够给更多宠物提供保障”。
不少兽医会向养宠人推销一些机构发行的特殊信用卡,比如希尔基和梅西使用的“爱宠信用卡”。2023年,美国政府曾发出警告,医生和牙医推销的医疗信用卡可能会让患者背上高额债务。
美国爱护动物协会等机构正在调研怎样才能降低一般治疗的费用。有些兽医认为,多给养宠人提供“一些选择”或许是个办法。
对很多人来说,宠物提供的陪伴是无价的。
小甲虫死后,梅西收养了一只拉布拉多犬,取名“月亮熊”。她开玩笑说:“月亮熊甚至对我们呼吸的空气过敏。”月亮熊需要特制的食物,一罐就要6美元(约合人民币43元),每天要吃三次药,一次的药量要花3美元(约合人民币22元),2023年还做了一次腿部手术。
这些花费加起来将近4000美元(约合人民币2.9万元),大部分都是用那张高利率信用卡支付的。梅西有很严重的抑郁症且独自生活,她说宠物狗在她心里排第一位。“我每个月的钱先支付月亮熊的账单,然后再买自己的食物。”梅西说。
编辑:马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