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汉服的日本遣明使画像

作者: 徐春伟

身着汉服的日本遣明使画像0

明代男子常服多为袍衫,有直身、直裰、道袍、行衣、深衣等形制,其制为大襟、右衽、宽袖,下长过膝。明中叶以来,江南地区读书人流行头戴幅巾、身着深衣的打扮。

自嘉靖年间开始,深衣成为“时尚男装”。传统的深衣通常为白色或者玉色;有的深衣因为受女装影响使用艳丽的色彩。搭配深衣的是大带和缠绕在带结上的组纽(彩色绳结)。大带形制以白色布帛制成,穿戴时于前身打结。下垂部分叫“绅”,绅以黑色布帛缘边。大带原本是直接束在腰间,到了明代中后期,受褒衣博带的时尚潮流影响,人们在衣身两侧钉上带袢,将大带松松地围在腰间。也有将组纽和大带分开系在腰间的情况。不过不管采用哪种方法,组纽的末端和绅大致在一条水平线上。

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所藏的正德遣明正使了庵桂悟画像,可以让我们了解明代宁波的男式汉服流行款式。该画像名为“渡唐天神像”,高58.3厘米,宽29.8厘米。画上有文字为“自在阴阳不测神,感天忠义圣朝臣。浪传径坞传衣钵,香渡梅花一点春。堆云了庵赞。四明梅崖方伯行录。”从中可以知道画作者是嘉靖年间宁波书画家方仕(字伯行,号梅崖)。

渡唐天神像从室町时代的应永年间(1394-1428)开始流行,画像多为日本遣明使。日本遣明使一般都是僧人,但渡唐天神像却都是以明朝文人之姿呈现。这是因为僧人汉学修养较高,他们来到中国后,喜爱穿着汉服与当地文人交流。画像中还多写有梅花诗,人物大都手持梅枝。日本汉学家荫木英雄考证,手持梅枝,正是为了南渡宁波,寻访江南的梅花。所以,画上的了庵桂悟身着汉服,头披幞头,腰佩小囊,手把梅枝。

日本至今仍然留存不少明代宁波人绘制的渡唐天神像,有好几幅都是方仕题赞的作品。方仕虽然没有见过了庵桂悟,但他与嘉靖十九年(1540年)的遣明副使策彦周良是至交,从他那里了解到不少日本遣明僧人的信息。由此,方仕创作了众多“渡唐天神像”。

明朝是日本僧人前往中国留学的主要时代,渡唐天神画像因而呈现出中国化的倾向。所以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渡唐天神像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研究价值。

上一篇: 印尼黑果
下一篇: 霍亨萨尔茨堡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