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恶心、腹泻该怎么办
作者: 李莹春夏时节,气温逐渐升高,微生物繁殖活跃,食物容易腐败变质,再加上人们吃生食的频率有所增加,食物中毒的发生风险随之升高。了解食物中毒的紧急应对措施和预防方法,能在关键时刻保护自己和家人。
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
1.细菌性食物中毒
若食物制作、保存不当,沙门氏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可在食物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人食用了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可引起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发生败血症等严重后果。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于肉、蛋、奶等食物中,可产生能耐高温的肠毒素。夏季很多人喜欢食用沙拉,其中常见的食材包括蔬菜、煮鸡蛋、香肠等。如果蔬菜清洗不干净,或冷藏环境不佳,人误食携带肠毒素的沙拉后,便可能导致中毒症状。
2.真菌性食物中毒
黄曲霉菌、青霉菌等真菌繁殖可导致食物霉变并产生大量毒素,一旦误食可能导致恶心、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和肝肾损伤,且具有致癌性。比如,霉变的坚果中含有黄曲霉菌毒素,大量食用霉变的坚果可导致肝脏损伤。
3.有毒动植物中毒
部分动植物本身含有天然毒素,比如河豚、部分野生菌类、四季豆等。如果处理不当或误食,可能导致食物中毒。以四季豆为例,生四季豆中含有皂苷,未充分煮熟便食用,可导致剧烈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此外,临床上,也有误将水仙当作蒜苗食用,发生食物中毒的病例。
4.化学性食物中毒
如果食物的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超标,有可能引起食物中毒。比如,食用有机磷农药残留量超标的蔬菜、水果,可能导致中毒,使人产生头晕、呕吐、视物模糊等症状。
食物中毒的症状表现
1.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是食物中毒的典型症状,这是胃肠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患者将胃内的有毒物质排出体外,可降低机体的损伤程度。呕吐症状可能在食物中毒后短时间内频繁发作。某些病情严重的食物中毒患者,可能在进食后1小时内开始呕吐,数小时内呕吐次数可达10 次以上。
2.腹泻
食物中毒患者可能出现腹泻症状,大便次数明显增多,呈水样便。腹泻会使身体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进一步加重不适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水、电解质紊乱,甚至引发休克。
3.腹痛
有些食物中毒患者可能表现为腹部绞痛,有的则是隐隐作痛。腹痛原因通常是胃肠道受到有毒物质的刺激,引发了肠道痉挛。
4.发热
食物中毒,尤其是细菌性食物中毒可能导致发热症状,这是机体免疫系统对病原体入侵的一种防御反应。患者的体温可能会升高至38℃,甚至更高。同时,患者会伴有乏力、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不适症状。
此外,如果毒素影响神经系统,患者可能出现幻觉、视力模糊、肢体麻木等症状。
食物中毒的紧急应对措施
1.催吐
如果疑似发生食物中毒,患者意识清醒且没有剧烈呕吐症状,在进食后短时间内催吐是一种可行的自救方法。催吐可将胃内尚未被吸收的有毒食物排出体外,减少毒素吸收。
催吐时,应先让患者饮用300~500毫升温开水或淡盐水,然后用手指刺激咽后壁,引发呕吐反射,使胃内食物排出。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出现剧烈呕吐、神志不清、抽搐等症状,或者吞食了强酸、强碱等腐蚀性物质,切不可进行催吐,以免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2.补充水分
如果患者有呕吐、腹泻情况,应及时补充水分,避免发生脱水。建议少量多次饮用温热的淡盐水,有效补充身体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3.保留食物样本
尽可能保留导致中毒的食物样本,这对于医师准确判断中毒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非常关键。
建议先拍摄食物照片,确保照片清晰显示食物的外观、质地、颜色以及异常特征,比如斑点、性状变化、异物等。拍摄时,最好能将食物与相关器具一同纳入画面,例如盛放食物的餐具、餐桌等。这些背景信息可能反映食物来源以及储存环境是否存在问题,为医师进行诊断提供线索。拍照后,应将剩余的食物装入干净的塑料袋或容器中,就医时一同携带至医院。
4.及时就医
出现食物中毒症状后,如果症状严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等待救援;如果症状较轻,身体情况允许,可尽快自行前往医院。患者不要服用止泻药、止痛药等药物,以免掩盖病情,延误治疗。
患者要如实向医师告知自身相关情况,包括进食时间、食用的食物种类、具体症状表现、症状出现时间等。医师会安排患者进行血常规、粪便常规等检查,以确定中毒的原因和病情的严重程度,根据患者的症状、病史以及食物样本检测结果,进行综合诊断和对症治疗。
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
1.把好购买关
购买食材时,要选择正规的超市、农贸市场等场所,避免在流动摊贩处购买,确保食材的来源可靠。购买包装食品应仔细查看商标、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避免购买过期、变质、“三无”产品。尽量不购买、不食用没见过的食材。
2.盯好储存关
在食物储存方面,要遵循“生熟分开”的原则,将生肉、海鲜等与熟食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同时,要注意食物的储存温度,降低细菌滋生风险。冷藏食品应在4℃以下的环境中存放,冷冻食品应在-18℃以下的环境中存放。对于易变质的食物,如豆制品、乳制品等,要尽快食用,避免长时间存放。对于已经腐烂变质的食物,应及时丢弃。
3.严守卫生关
要确保将蔬菜、水果等食材清洗干净,去除表面残留的泥土和大部分农药。烹饪食物时要煮熟煮透。特别是对于肉类、蛋类、海鲜等食品,高温可以杀灭大部分细菌,降低食物中毒风险。四季豆等食材应焯水后再炒制,确保断生后食用,避免食物中毒。此外,要注意厨房用具的清洁和消毒,定期清洗砧板、刀具、餐具等物品,避免细菌滋生。
食物中毒虽然可怕,但只要您能够掌握正确的应对方法,做好预防措施,就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减少、避免发生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