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无惧关税战 做多力量持续加码

作者: 玄铁

本周,沪综指无视美股的特朗普冲击,继续以小碎步的方式缓慢上行,市场信心明显修复。

美股暂喘息 A股更稳健

周二和周三,美元指数累计上涨1.59%,标普500上涨4.22%,十年期美债收益率最多下跌158个基点至3.58%,一改此前美元、美债和美股三杀的惨状。市场情绪何以逆转?答案是美国总统特朗普改口称“无意解雇鲍威尔”,而非此前的放话“越早走人越好”。

关税战乱象频现,将美国资产估值体系带入高度不确定性周期,“美股永远上涨”的神话叙事开始破产。当美国例外论出现了裂痕,全球资管巨头骏利亨德森投资公司首席执行官Ali Dibadj表示,可能会看到10%的客户风险敞口或管理资产从美国资产中退出,并重新配置,转移到欧洲和中国等地。

股神巴菲特坚持“永不做空美股”,当下则是坐观美股风云诡谲。根据伯克希尔最新财务披露的数据,其目前锁定3008.7亿美元的短期政府债券,远高于去年底的2346亿美元,持有量超过美联储,占美国短期国债市场4.89%的份额。巴菲特去年曾就此举解释:“当前市场上缺乏更好的投资选择。”言外之意是“美股太贵,暴跌后再买”。

相比之下,A股国家队在践行买买买策略。截至周三,沪综指月内跌幅为1.18%,K线形态为带长下影线的十字星,显示市场情绪由恐慌转为稳定。仔细分析,国家队救市策略已由初期的力挽狂澜式大笔买进,演变成如今的程序化兼温吞水式护盘,或是有意打造慢牛+长牛的格局。据Choice数据测算,从4月7日至18日,权益类ETF净申购额约为2313亿元。其中蓝筹风格的沪深300ETF受益最大。

A股做多力量持续加码

4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持续稳定股市。”政策意图是助力中国资产的避风港效应长期化,潜台词是降息降准等利好有望加速兑现。在上交所日前召开的私募机构座谈会上,与会机构表示,关税短期冲击不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向好趋势。据英国《金融时报》消息,包括中投公司在内的中国国有基金正停止对美国私募股权的新投资,以应对关税战冲击。

本周一,美国关税大棒砸向中国布局在东南亚的光伏产业链,其中对来自柬埔寨的产品最高征收税率达3521%。通达信数据显示(下同),A股光伏指数周一至周三累计上涨2.51%,年内涨幅达1.43%,表现强于大盘,预示出口热门行业开始脱敏于特朗普冲击。中信证券研报称,若高关税政策持续,或将导致美国光伏产业陷入“高成本—低需求—投资萎缩”的衰退螺旋。

谨慎来看,随着全球经济的外部不确定性加大,加码提振内需消费,成为稳经济的必然选择。招商证券研报预计,在不考虑刺激投资和出口增速的假设下,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需要较去年增长2.2~4.9个百分点(2024年为3.5%),才能够完成全年5%的GDP增速目标。这相当于重回2018和2019年,这两年社零增速分别为8.8%和8%,同期沪综指涨幅分别约为-24.6%和22.3%。

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全面开打,沪市当年日均成交缩水逾两成,到2019年全面反击。如今历史重演,只是韵脚不同。确定性较高的是,中国刺激内需的新政策近期将加速且加码落地,这成为A股炒作新借口。百货股龙头国芳集团走出13天12板的强悍行情,游资算是扯虎皮作大旗。但周三高位股出现集体跌停,堪称对爆炒绩差题材股的警告。

逢新必炒铁律再度灵验

截至周三,科创50(科创板平均市盈率42倍)和北证50(市盈率64.6倍)年内涨幅分别为2.4%和31.2%,较年内峰值分别缩水11.2%和5.97%。开户资产门槛类似,逼近历史新高的北证50明显估值更贵,缘何近期涨幅更为强悍?

答案有三,一是北交所在2021年9月成立,当月宣布将开户门槛降低为日均资产50万元(20个交易日),与科创板接轨。北证A股为新市场,扶持政策频现,契合逢新必炒的铁律,分流了科创板的存量资金。二是北证A股多为近两年发行的次新股,受益于发行估值降低、资质审核更严、融资家数和规模剧减的IPO新政,而科创板不少股票仍在为数年前的高估值和高募资发行买单。三是北证A股享受流通性溢价,符合当下炒小票炒新股的投机风格。

截至周三,科创板和北证A股分别有586只和265股票,流通市值分别为5.21万亿和0.46万亿元,当日流通换手率分别为1.68%和7.15%。在A股年内涨幅榜前十位排名里,北证A股有4家,分别是星图测控、宠海科技、开发科技和万达轴承,分别高居涨幅榜的第一、第二、第五和第七,年内涨幅分别为16.5倍、3.63倍、2.94倍和2.8倍,最新市盈率分别为159.3倍、42.9倍、27.2倍和138.4倍。周三,北证50市盈率高达64.6倍,短期有合理性,长期或有均值回归的风险。

(作者系职业投资人。文中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作买卖推荐。)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