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实光“辉”笃实光“辉”

作者: 王琴

笃实光“辉”笃实光“辉”0

一颗红心

很多人还记得《戈壁母亲》这部连续剧,它曾收获央视一套全年收视冠军,荣获第27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和第11届“五个一工程”奖。

故事的发源地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这里被誉为“戈壁母亲故乡”“军垦文化新城”,以张桂英、郝素玲、于青云为代表的老一代七师人,传承井冈山精神和南泥湾精神,换下戎装、铸剑为犁,在这里战风沙、抗严寒、斗酷暑,住地窝子、啃窝窝头,像大漠胡杨一样扎根边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为兵团建设奉献了一生。

杨辉就出生在这里,一个红色文化氛围浓郁的地方。她的爷爷奶奶年轻时如《戈壁母亲》里的人物一般,不远万里从四川来到兵团。在“坚守就是奉献”的边疆地区,杨辉的爷爷奶奶和其他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一道,满腔热血地建设“我的团场我的连”。

在父母的呵护下,家里排行老幺的杨辉在连队里幸福长大。每天,听着邻居们不同的口音,看着他们穿着迷彩服不停地忙碌,也亲身感受着连队的日新月异和乡亲们蒸蒸日上的生活。

连队的日子平静而祥和。杨辉觉得幸福不过如此,也更希望乡亲们过得再舒心一些,办事再方便一些。

“有事找警察”在当地深入人心,当警察也成了她儿时的梦想。然而,考大学时,杨辉未能如愿进入警校。警校都没能考上,咋当警察呀?杨辉一度很迷茫。

大学期间,杨辉曾为自己做过职业测试,结果显示,她极其适合从事公益类、服务类岗位。不是只有警察才能为民服务,各行各业都有窗口单位,只要有心,哪儿都是为民服务的天地。想到此,2011年大学毕业后,杨辉决定到发达城市去闯一闯。她选择的几乎全是和群众打交道的工作,比如银行、广播电台等。

每一个工作,杨辉都全身心投入,但内心深处的警察梦从未消失。2017年,她回到新疆,考入奎屯市团结街道云岫里社区,这是她认为距离群众最近,也会和基层民警打交道的岗位。

惊喜发生在2018年上半年,在当年的招录公务员考试中,有心的杨辉发现,自己可以报考警察岗,于是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她确实如愿了。穿上警服,戴上警帽,抚摸着属于自己的警号,杨辉心潮澎湃:“我是一名人民警察了!”

新警培训结束,杨辉被分配到车排子垦区公安局科克兰木派出所,岗位是户籍民警。

从此,小小的户籍室成了杨辉警察梦开始的地方。

“人人都得和我这个窗口打交道,这个岗位好。”杨辉对未来的工作心生憧憬。

一颗耐心

兵团地处边疆,老一辈军垦人在人迹罕至的戈壁荒滩、野兽横行的雪山深谷,开荒造田,兴修水利,植树铺路,盖房建场。来自全国各地的知青成为第一代兵团人,他们居住分散,形成了兵团城镇点多、线长、面广的分布特点。

在经济水平差、交通运输条件不佳的年代,老一辈兵团人往往在连队干了一辈子,去得最远的地方可能就是团部。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后,兵团着力推进团场综合配套改革,职工、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外出务工、经商、旅游的人日渐增多。

从小听着军垦人爱国戍边故事长大的杨辉,切身感受到了基层百姓的需求,暗暗发誓:一定要办好群众要办的每一件事,让“路远办事难”成为过去时。

“以求极致的心态把群众的一件件小事做好”,是杨辉的工作态度。而如何高效完成工作,则是她的创新。

刚到科克兰木派出所所在的126团,杨辉了解到这里的职工多以农业为生,收入不高,其中部分居民常年在外打工,因此户籍方面的异地业务占民警工作的三分之一。该业务的跨省通办未开通前,职工群众迁移户口必须回原户籍地派出所办理。杨辉始终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让群众少跑腿,她在当地首创邮寄法——在征求本人意见,依照相应制度获得上级支持后,通过视频连线、邮寄证件、写委托书、找证明人等方式,给远在辽宁、海南、福建、湖北、江苏等地的居民邮寄资料。

当地曾算过一笔账:如果说一次邮寄业务能为群众节省1000元钱路费,杨辉在五年中至少为群众节省了53万元钱;如果说一次业务让群众少跑2000多公里的路程,她至少让群众少跑了106万公里。

同时她还发现,白天,辖区群众多忙于务农,学生忙于学业,而老年人和特殊人群出门不便。为了让大家顺利、高效地办业务,她将创新的工作理念汇总、升级为“杨辉工作法”,包括窗口延时工作、提供预约和上门服务、帮外地群众开展业务代办等,这一系列务实举措,为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质兵团公安战斗力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了使群众办事从“最多跑一次”延伸到“业务零跑趟”,自2018年成为民警后,她就公开了自己的手机号、微信号,积极加入辖区各居民微信群沟通、答疑,用微信“朋友圈”走进服务群众“生活圈”,闯出了一条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新路子。

笃实光“辉”笃实光“辉”1
杨辉和同事主动上门,为群众服务。时间长了,大家都把他们当自家人

一天,社区微信群里有人求助,说邻居反映他家水管漏水,而他正在外地出差,不能及时赶回,看谁能帮忙解决一下。杨辉赶紧加了这位居民为微信好友,在了解清楚情况后,马上进行处理,最终,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此后,有更多的人开始加她微信,杨辉一时成为辖区里的知名民警,“有事儿找小杨”的口碑在朋友圈传播开来。

碰到要去126团办理户籍业务的乘客,当地一些线路车司机都会主动说:“找杨辉!我有她电话,直接和她联系。别管啥时间,去了就能办。”

方便留给群众,困难留给自己。

为更好地服务群众,杨辉添加群众微信6000余人,加入100余个便民服务群,365天,几乎无一天不在接受群众咨询。大家都说,杨辉的手机就是一部24小时便民服务热线。

杨辉说,她最怕的事情就是手机提示电量不足,从而耽误群众办事。

六年来,杨辉累计通过微信、电话答疑20960余次,提供预约、延时、上门等服务2120余次,代送各类证明140余份,代办业务270余次,提供邮寄服务530余次,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困难310余个。因为每天接打群众电话多、回复信息频繁,杨辉已更换了4部手机、3块电池、4次屏幕。

一颗真心

作为土生土长的兵团人,杨辉说起话来轻声轻语,做起事来雷厉风行;待人真诚热情,服务辖区群众暖心又有温度。只要群众有需要,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

杨辉常说:“将心比心,咱们去办事也希望办得又快又好。”所以,她从来不对群众说“这事不归我管”之类的话,即便真的不是她的业务范围,也会帮忙联系,待问清楚后,明明白白地告诉群众需要准备什么,该去什么单位,找什么窗口,他们的联系方式是多少,等等。

杨辉说:“群众找到我,就是对我的信任。不管啥样的问题或者求助,我都得给他指条路,说个办事的途径。”

“经常有群众来送锦旗,说给杨辉的,我们都一脸蒙,不知道咋回事。等群众说完啥时间、杨辉帮忙干了啥、解决了他们啥问题后,我们才恍然大悟,‘哦!杨辉又办好事了’。”车排子垦区公安局消防大队大队长、科克兰木派出所原所长万宏伟说。

2020年前后,居民刘蜀辉在办理户籍业务时认识了杨辉,无意中咨询到并不属于她负责的医保业务,没想到这个问题被杨辉一直记在心上。她主动帮忙跑腿办理,最终刘蜀辉“意外”拿到多年未报销的20万医疗费用。刘蜀辉说,杨辉是他见过的最有温度的民警。

2021年7月的一天,凌晨2点半,居民陈秀蓉独自在家,突然感觉身体不适,而此时她的家人都不在身边。情急之下,陈秀蓉给杨辉打了个电话,杨辉问明情况后,立刻联系“120”上门救助,因为送医及时,陈秀蓉的突发脑梗得以控制,事后恢复良好。

退休职工李爱英也说:“今儿跑一趟明儿跑一趟,她比我的亲孙女还亲。”

步履永不停,服务无止境。

杨辉曾横跨三地,历时180天,沟通30余次,只为帮一名群众恢复户口;曾帮助找回离家出走的小孩;也曾因一条不知真假的朋友圈而多方联络,成功劝阻有轻生意向的居民。不仅如此,她还为上班族小李办理过准生证,为在乌鲁木齐居住的高先生办理过无房证明,也为在山东居住的80岁老人办理过慢病申报……

杨辉把群众满意作为毕生的职业追求,用真心和热情换来了群众对她的信任和支持。

辖区70多岁的田奶奶只要一做好吃的,就会给她打电话:“小杨,我刚从抖音里学着做了千层饼,你快来尝尝。”

端午节,远在上海的杨大姐专门托人为她送来一包粽子。

2021年,杨辉入围兵团“平安之星”月评选,辖区77岁高龄的宋奶奶得知消息后,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她专程赶到派出所为杨辉投票,激动地说:“小杨,你是个好警察,我支持你,一定要给你投一票!”

像宋奶奶这样热心的群众还有很多,他们自行发动亲戚朋友为杨辉投票。

因为工作成绩突出,2022年12月,杨辉被提拔为苏兴滩派出所副教导员。临别前,她在各个微信群里和居民们告别。大家除了祝福,就是不舍。对他们而言,杨辉既像“灭火队”,也是“亲闺女”。

看着群众的留言,杨辉一次次红了眼眶,她说:“老百姓总觉得我干了很多事情,其实,我就是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都是我应该干的。每次他们对我说‘谢谢’,我心里都特别感动,别人以为是群众离不开我,其实是我离不开他们。”

一颗爱心

“要把事做好,光有一腔热情和责任心还不够,更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这是杨辉写在工作笔记上的一句心得体会。

2023年以来,到新岗位任职的杨辉,依然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不断加强对民辅警“8小时外”的管理措施落实。针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的特点,她创新工作举措,助力派出所成立反诈小分队,创立“警察小店”宣防点、“大学生反诈宣传志愿小分队”,在辖区人员密集场所、集市、公园等区域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形成警民联手共筑反诈防护墙,减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发生。截至2024年8月,她所在辖区连续17个月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零发案”。

2024年11月13日,杨辉在团场司法所的配合下,对张女士与王先生的离婚案进行调解。

事情的经过要从两年前说起。2022年5月,王先生怀疑妻子张女士出轨,多次对她施暴,张女士无法忍受猜忌和家暴,几次提出离婚。在离婚未果的情况下,张女士只好通过喝药、上吊等方式了却生命,可两次自杀都被救了回来。她跟派出所民警说:“你们要是不还我一个公道,我还是要自杀。”

杨辉及时介入,通过“背对背”的调解方式,耐心地与双方进行交流沟通,在调解中及时调整思路,抓住双方的争议焦点,引导他们换位思考。同时,又和张女士的母亲、妹妹一起做工作,教育督促丈夫王先生做出保证,并求得妻子原谅。最终,化解了这起婚姻家庭纠纷。

司法所工作人员说:“深秋的夜色见证了和解的过程,是杨辉同志法、理、情相融的调解,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提到杨辉,连队职工王立曾抹着眼泪说:“是杨辉救了我孙子。没有杨辉,孩子早废了。”

王立的儿子、儿媳早年离了婚,孙子跟着老两口生活,因管教不力染上了恶习。老两口急得没办法,夜夜难寐。杨辉入户后了解到这一情况,对老两口说:“别急,孩子有救,交给我吧。”

有杨辉这句话,王立老两口像吃了定心丸。杨辉也不负重托,想尽办法教育引导,现在,王立的孙子已经考上高中。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为了守护好辖区校园安全,杨辉积极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借助兼任第七师127团中学法治副校长的机会,创新做好工会工作,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她还利用“开学第一课”以及国家安全教育日、禁毒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专程赴学校开展“加强法律宣传,共建和谐校园”“学法守法,法治校园”等专题讲座,举行禁毒主题趣味游园会、开展警营开放日、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等一系列多样化的法治宣传,运用沉浸式、趣味性的体验,向师生们普及法律知识、安全常识,切实为孩子们扣好第一颗“法治纽扣”,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对孩子们来说,36岁的杨辉既有着长辈般的和蔼,永远面带微笑;还有着年轻人的热情和活力,浑身充满干劲儿。辖区群众不仅在早晚上下学的护学岗能看见她,校园检查能碰到她,晚上出门遛个弯,也能在公园、广场看到她普法宣传的身影。2023年6月,杨辉所在的苏兴滩派出所被共青团中央、中央宣传部等15部门确定为2023-2024年度全国维护青少年权益岗创建单位。

为发挥杨辉的示范模范带头作用,苏兴滩派出所创建了“杨辉工作室”。工作室共有4名成员,重点攻关课题和创新目标,旨在将始于公安户籍的“杨辉工作法”中落实的为民服务等精神运用到社区警务、案件办理、普法宣传等领域。目前,“杨辉工作法”已在车排子垦区公安局推广。

近年来,杨辉屡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女民警、自治区开发建设新疆奖章、兵团政法系统群众工作标兵、兵团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对此,她淡然地说:“从爷爷1954年来到新疆,到我这辈已经是‘兵三代’,把群众的事办好办暖才能久暖人心,这不仅是家风的传承,更是职业要求。作为一名民警、一名党员,我所做的一切并非为了名利地位,而是把做事当成一种习惯。未来,我会继续发扬兵团精神,在‘小事’中建功立业,展现新时代‘木兰’风采。”

(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图片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车排子垦区公安局提供)

责任编辑 谢昕丹

上一篇: 莲花·棉花
下一篇: 九寨沟的尼朵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