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深海动物
作者: 拉尔斯·托马斯深海鲨鱼 古老而奇特的鲨鱼
鲨鱼是人们所熟知的一种海洋动物,但对于一些在深海中生活的鲨鱼,生物学家仍然知之甚少,这是因为这些深海鲨鱼很少被人类发现,比如欧式尖吻鲛(Mitsukurina owstoni)。欧式尖吻鲛是一种非常稀有的深海鲨鱼,它们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大约1.25亿年。
欧式尖吻鲛外形最大的特点是它们的吻部(动物头部前端靠近口部的区域,通常包括嘴巴和鼻子)像一把剑一样突出,比其他鲨鱼的长得多。生物学家猜测,这种吻部结构可以帮助欧式尖吻鲛更好地感知猎物。
另一种古老的深海鲨鱼 皱鳃鲨(Chlamydoselachus anguineus),因具有褶皱状的鳃而得名。皱鳃鲨的外形不像鲨鱼,反而更像大号的鳗鱼。此外,皱鳃鲨的嘴位于身体的最前端,不像其他鲨鱼那样位于下方。
皱鳃鲨在世界各大海域都有分布,但由于孵化期较长(通常在1年以上),它们的数量十分稀少,属于濒危物种。
鹈鹕鳗 一生只吃一餐
深海中的食物来源稀少,因此如果有吃上一顿的机会,就必须抓住。鹈鹕鳗(Eurypharynx pelecanoides)是一种生活在深海中的鱼,因为嘴巴像鹈鹕一样巨大而得名。
鹈鹕鳗不仅嘴大,胃部还具有很强的伸缩性,可以膨胀,消化比自己身体更大的猎物。研究表明,鹈鹕鳗可能和其他一些深海鱼一样,一生只进食一次(通常在成年之后)。因此,鹈鹕鳗必须保证唯一的一餐含有足够的能量,以使它们能找到伴侣、交配和产卵。
筐蛇尾“女妖的头”
筐蛇尾(Gorgonocephalus)是一类生活在深海中的棘皮动物(海星、海胆就属于棘皮动物)。筐蛇尾身体中央的五边形厚皮结构被称为“中央盘”,中央盘边缘对称地长着5条腕,每条腕分出两条小腕,每条小腕又长出很多分支,最后形成相互交错、缠绕的结构。
由于筐蛇尾和古希腊神话中的蛇发女妖的头部很像,因此它们也被称为“女妖的头”。捕猎时,筐蛇尾会尽量张开腕和腕上的分支,形成一张张“渔网”,用腕上分布的数千个小吸盘捕捉路过的微小生物。
斯氏蝰鱼 刺穿猎物的长牙
斯氏蝰鱼(Chauliodus sloani)体长通常为20~35厘米,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深海中。斯氏蝰鱼是牙齿最长(相对于头部的比例)的鱼类之一,牙齿长度超过头部的一半。
当斯氏蝰鱼的嘴巴闭合时,相互交错的尖牙裸露在嘴巴外面,看起来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捕猎时,这种凶猛的掠食者会点亮身上的发光器,引诱猎物,然后迅速用尖牙刺穿并咬住猎物。
此外,斯氏蝰鱼的下颌可以张得很大,从而吞下体形和自身相当的猎物。
管状蠕虫 在极端环境中生存
热液喷口是渗入地下的海水被岩浆加热,向上流动,从海底地壳的裂缝处喷涌而出所形成的喷口。热液喷口处的海水温度非常高,一般为60~350℃,压力也十分大,还含有许多有毒物质。但一些生物仍能在热液喷口附近生存,比如管状蠕虫。
管状蠕虫是一类管栖海生蠕虫,它们栖息在长长的“管子”中,这些“管子”是它们分泌的一种特殊物质沉积而成的,长度可达3米。管状蠕虫的顶部长有红色羽毛一样的结构,可以从“管子”的上端伸出,从水中吸收氧气和营养物质。
最奇怪的是,管状蠕虫身上没有排泄废物的开口。生物学家推测,这是因为管状蠕虫只会产生少量的代谢废物,它们将这些代谢废物储存在了体内。
大王具足虫 巨型等足动物
在深海的极端环境中,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一些平常看起来体形较小的动物,在深海中的“近亲”的体形可能十分巨大。
等足目(Isopoda)是一类甲壳类动物,因有7对大小、形态相似的足而得名。生活在浅水中或者陆地上的等足动物,如潮虫(又称“西瓜虫”“鼠妇”),体长不到2厘米,体重不过十几克。但深海中的等足动物,如大王具足虫(Bathynomus giganteus),体长可达37厘米,体重超过1千克。
生物学家认为,大王具足虫之所以能长这么大,是因为它们有丰富的食物来源——大王具足虫是一种食腐动物,能以沉入海底的各种动物的尸体为食。
管状蠕虫的身体构
管状蠕虫通过与体内的细菌合作,从海水中获取营养物质和能量。
1 管状蠕虫顶部的红色羽毛状结构不仅能吸收海水中的氧气,还能吸收二氧化碳、硫化氢等化合物。
2 红色羽毛状结构的下方为“前庭”,主要功能是支配管状蠕虫的伸缩运动。前庭内的腺体能促使管状蠕虫分泌,使“管子”增长。
3 管状蠕虫的大部分躯干为“滋养体”,内含大量与管状蠕虫共生的细菌。这些细菌会把羽毛状结构吸收的氧气、化合物转化为营养物质和能量。
4 管状蠕虫没有排泄口,它们产生的少量代谢废物被储存在下半身的一个空腔中。
5 管状蠕虫的“管子”十分坚固,主要由含糖物质和蛋白质组成。“管子”保护了管状蠕虫柔软的身体,使其免受热液喷口的高温和有毒物质的伤害。

深海 “章鱼”
章鱼是世界上最奇特的生物之一。下面几种深海章鱼和它们的“近亲”,同样有着独特的外形和不凡的本领。
1小飞象章鱼
小飞象章鱼(Grimpoteuthis)有着圆滚滚的身体、又大又黑的眼睛和一对突出的耳朵状鳍,因酷似美国迪士尼动画片中的小飞象而得名。小飞象章鱼体长20~30厘米,它们通过缓慢扇动耳朵状的鳍在海水中游动。
2深海“吸血鬼”
幽灵蛸的学名为“Vampyroteuthis infernalis”,源于拉丁语,意为“来自地狱的吸血乌贼”。但幽灵蛸既不是乌贼,也不是章鱼,而是头足纲下的一个单独物种。幽灵蛸有着深褐色的皮肤、一双会发蓝光的眼睛,看起来十分可怕,但它们并不吸血。
3近乎透明的身体
除了消化器官和眼睛,玻璃章鱼(Vitreledonella richardi)几乎全身都是透明的。它们的眼睛是圆柱形的,从侧面看,几乎呈长方形。生物学家推测,这能使玻璃章鱼减小眼睛在水面下方的投影,从而更好地隐蔽自己,避免被捕食者发现。
4腕部有“肘关节”
长臂乌贼(Magnapinna)身长可达8米,具有巨大的鳍和细长的腕部。最特别的是,它们的腕部拥有类似肘关节一样的结构,可以90°弯折。生物学家推测,这可能便于长臂乌贼沿着海底拖拽腕部,从海床上抓取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