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性评价引领单元整体教学

作者: 王曦曦

表现性评价引领单元整体教学0

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以单元为基本单位,围绕主题或核心素养目标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的系统性教学方式。其核心理念在于突破传统单篇课文碎片化教学的局限,通过结构化设计促进知识关联与能力迁移。表现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探究能力、解决问题的方式等,强调评价的多元性和过程性,可以作为单元整体教学的引擎,助力阅读目标的达成。笔者以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结合课堂教学探讨如何运用表现性评价助推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围绕单元核心目标,构建评价任务

传统的评价方式侧重检测单篇课文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难以与单元整体教学的迁移能力、深度思考能力、创意表达能力等培养目标相匹配。聚焦单元整体教学的表现性评价则可以通过创设与单元核心目标匹配的评价目标和任务,评价学生的素养发展情况。

第一单元聚焦“民风民俗”主题,编排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单元的核心目标是了解不同地方的民风民俗,掌握并迁移运用分清内容主次、详写主要部分内容等表达方法。基于此,在组织单元整体教学时,笔者围绕核心目标创设真实情境——“家乡直播间”,并设置三个层级的学习任务(如表1)。

基础层的任务是制作“民俗档案卡”,由学生自主完成。笔者设计了相应的学习支架,为学生完成任务搭建“脚手架”,引导学生深度阅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例如,内容梳理支架——节日的名称、相关习俗、详写的内容等。发展层的任务破译表达密码指向单元语文要素——分清内容主次。笔者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课文内容的详略安排与主题的关系,了解不同课文的表达方法。在创造层的“民俗”直播任务实施过程中,学生撰写民俗解说脚本,有利于达成单元习作目标;录制视频既是围绕语文核心素养进行的语言实践活动,又是跨学科学习体验。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单元核心目标是阅读活动设计的指南,构建评价任务是确保阅读活动目标达成的关键。创设真实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细化任务层级和明确任务要求能引导学生一步步达成单元核心目标。

二、依据学习任务要求,科学制订评价量规

针对第一单元的素养目标,笔者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分层级设评价量规,体现多主体、多途径评价的原则。基础层评价量表如表2所示。

类似的,笔者设计了发展层和创造层的评价量表。

发展层评价量表也包括过程表现和任务达成两个评价项目。过程表现评价包括两项内容:一是能主动参与小组讨论;二是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任务达成评价包括三项内容:一是标注字迹工整,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二是能发现不同课文内容详略安排与主题的关系;三是表达清晰,内容完整。

创造层评价量表涉及脚本创作和视频直播两个评价维度。脚本创作包括过程表现和任务达成两个评价项目。过程表现评价包括三项内容:一是认真完成,字迹工整;二是内容具体,有修改的痕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三是能明确表达观点。任务达成评价包括四项内容:一是能突出家乡的特点;二是脉络清晰;三是详略得当和中心突出;四是有自身体验或感受等。视频直播只涉及任务达成一个项目,包括三项内容:一是视频清晰完整,时长5分钟以内;二是语言表达清晰完整,内容生动,详略得当;三是普通话标准,讲述自然流畅,举止大方。

三个层级的评价量表均涉及过程表现和任务达成两个项目。其中,过程表现指向过程评价,任务达成指向结果评价。

三、重视过程监控,落实教、学、评一体化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学、评一体化,引导学生依据评价量规开展阅读活动,根据自评和互评结果调整阅读策略,变“要我读”为“我要读”。例如,在《腊八粥》的学习中,学生不明白为何详写等粥的过程,笔者引导学生根据评价量表中“能发现不同课文内容详略安排与主题的关系”这一指标,对比《北京的春节》中详写“腊八蒜”的意图,分析两者在表达上的异同。这样引导,学生不仅能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作者的写作意图,还能调整阅读策略,逐步掌握通过内容详略的安排突出文章主题的写作方法。这种以评价量规为引导的教、学、评一体化实践,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清晰、学习效果更好。

单元整体教学涉及多个文本,学生阅读的难度超过单篇课文。虽然评价具有引导功能,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力,但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仅仅依靠评价难以全面解决学生的阅读问题。因此,在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笔者除了实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外,还对学生的阅读给予指导。笔者以来回巡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及时给学生提供帮助。例如,在完成“破译表达密码”任务时,学生需要比较、整合、梳理文本,这是一个相对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大部分学生通过阅读与思考能达成目标,但少数学生存在阅读障碍,不能达成目标。笔者及时为他们提供策略支架,并简化任务,只是要求他们围绕《北京的春节》《腊八粥》两篇课文进行分析。阅读障碍清除后,学生就能达成阅读目标。

四、注重主体多元,提升评价客观性

教、学、评一体化的本质是通过评价驱动学习进程,而多元评价的深度融合是其效能提升的杠杆。此次阅读评价在内容多元化的基础上,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运用自我评价、同伴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提升评价的客观性、真实性。例如,在完成“民俗”直播任务后,学生将自己的作品上传至班级群展示,让家长参与评价;将视频发送至微信朋友圈,让更多人参与评价。

(作者单位:武汉市洪山区广埠屯小学和平分校)

文字编辑 罗义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