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疗法”
作者: 柯昌江班上有一名叫小石头(化名)的学生。他患有多动症和自闭症,脾气古怪,情绪变化无常,经常在课堂上无缘无故地哭泣。小石头基本不与他人交流,孩子们喜欢玩的卡片、橡皮泥、篮球等,他不屑一顾;对于他人的帮助,即便接受了,他也从不表示谢意。
我想了很多办法试图走近他,但效果都不理想——小石头总是紧锁心门。在一次校园环保活动中,小石头和几名学生到停车场捡纸屑。我从他们身边走过,无意中听见小石头兴致勃勃地向其他学生介绍各种车辆:“这是大众,这是东风日产……”很简单的一句话,他有时要重复说几遍。他努力地把话说清楚,把意思表达完整,以致于我在他身边停下来,他也没有发现我。
小石头竟然会主动跟他人交流!我的心情如同发现了新大陆。当天晚上,我把小石头跟他人交流的情况告诉了他的父母。在与小石头父母的沟通中,我发现了小石头的一个秘密——他父母从事汽车维修工作,他从小与汽车打交道,熟记了许多汽车标志。
发现小石头的秘密后,我以汽车为话题,为他量身定制了一节课。这是一节锻炼记忆力的生活用品辨识课,第一个环节是抢答。小石头在这个环节就进入了情境,他的目光没有像以前一样四处游移,而是随着抢答者的位置变化不断移动。第二个环节是介绍小汽车。我指名小石头当解说员,介绍小汽车的特点。一开始,小石头有些犹豫,但在我的鼓励下,他第一次完成了课堂发言。他的介绍虽然断断续续,但大家还是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了他。
课后,我将小石头喜欢汽车且熟记了许多汽车标志的秘密告诉了其他老师,请他们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汽车元素——或辨识汽车标志,或讲述汽车故事,或介绍汽车类型与作用,以吸引小石头的注意力,提升小石头课堂学习的专注度。同时,我围绕汽车及汽车标志,拟定了一整套打开他心门的行动方案。
最初,我跟小石头只聊一个话题——汽车,引导他把话说清楚,把意思表达完整。只要一聊汽车,小石头就有话说并且努力把每句话说清楚,把每个意思表达完整。聊着聊着,我和小石头的距离近了,我试探着约他一起散步。他没有回应,我补充说,“我们去停车场走走。”他点头同意了。自此,我和小石头经常去停车场看汽车、聊汽车,偶尔也画汽车。有一次,我和学生在操场上休息,一名老师开着汽车来到学校,小石头拉着我去停车场,告诉我这辆车是什么品牌。
后来,我试着转移话题,跟小石头聊其他话题。比如空中飞来一只鸟,我就指着鸟问小石头这只鸟叫什么名字、喜欢吃什么等。小石头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鸟,尝试着回答我的问题。尽管他有时答非所问,我还是坚持和他聊汽车以外的话题。再后来,他跟我在一起时话慢慢多起来。他告诉我,他喜欢吃番茄炒鸡蛋,喜欢猫。他的许多心事在不经意间被我发现。我对症下药,慢慢地打开了小石头的心门。
(作者单位:丹江口市特殊教育学校)
文字编辑 罗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