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PPPS教学模式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作者: 殷刚 李翔 金中元 赵璐晴 胡永斌 肖德胜 周建华 王宽松 周庆 曙光 王毛男

BOPPPS教学模式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研究0

摘  要:作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实践的桥梁,病理学在临床医师的学习生涯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病理教学模式也需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与时俱进,因此,非常有必要探讨新的教学模式是否适合用于病理教学。为实践BOPPPS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与科学性,该研究选择中南大学湘雅基础医学院2022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2个随机实验课班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各32位同学;实验组采用BOPPPS教学模式开展实验课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开展实验课教学;同时,2个班级的实验课授课教师为同一人。实验课教学结束后,这2个班级与同年级的其他班级共同参与学校开展的统一考核,结果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BOPPPS教学模式直接将实验课课程的平均分提高7.6分,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BOPPPS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教学优势,可以改善病理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同时,该研究也在病理学实验课的改革探索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病理学;教育教学改革;BOPPPS;病理学实验教学;传统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11-0044-05

Abstract: As a bridge between basic medicine and clinical practice, Pathology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learning career of clinicians; the Pathology teaching mode also needs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 so it is very necessary for us to explore the relatively novel BOPPPS teaching mode. In order to practic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cientificity of BOPPPS teaching mode. In this study, two random experimental classes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the class of 2022 at Xiangya School of Basic Medicine Science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each with 32 studen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ed the BOPPPS teaching mode to carry out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to carry out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experimental lecturer of the two classes was the same person. At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al class teaching, these two classes and their classes in the same grade participated in the unified test examination; the results found tha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BOPPPS teaching mode directly increased the average score of the experimental class course by 7.6 points, and it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BOPPPS teaching mode has certain teaching advantages and can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Pathology laboratory course; at the same time, the study also plays a role in the reform exploration of the Pathology laboratory course.

Keywords: Pathology; educational and pedagogical reform; BOPPPS; Pathology laboratory classes;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病理学的英文名称是Pathology[1],可以理解为Pathway与Etiology的合体。从这一层面上来看, 病理学的英文释义为探究人体病因相关信号通路的一门学科,其复杂性不言而喻。同时,病理学作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2-3],可见病理学在整个临床医学学科中的分量。

为了提高病理学教学的教学质量,提高临床本科学生对病理学的热情,我们十分有必要对传统病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BOPPPS是北美诸多知名院校所推崇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模式,由“导入Bridge”(前置知识)、“目标Objective”(学习目标)、“前测Pre-assessment”(引入课程内容)、“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讲解)、“课后测验Post-assessment”(巩固)和“总结Summary”(回顾)六个阶段构成[4-7]。在该模式下,教师经历了“教学目标—教学行为—学习活动—教学评估—教学目标”的教学循环过程,有利于督促教师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积极开展研究型教学[8-9];另一方面,该模式强调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10-11]。

基于以上考虑,本研究旨在探讨BOPPPS教学模式在病理学实验课程中的实践研究,以期为医学教育提供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提升。

一  BOPPPS模式的教学设计

(一)  教学对象

本研究选择中南大学湘雅基础医学院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2个随机的实验课班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记为A班级和B班级,各32位同学;A班级采用BOPPPS教学模式开展实验课教学,命名为实验组,B班级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开展实验课教学,命名为对照组。同时,2个班级的实验课授课教师为同一人。在本学期病理学理论课教学与实验课教学开始之前,对病理学知识进行摸底测试,满分100分。用SPSS 25.0软件[12-13]对A班级与B班级的成绩进行T检验分析,发现P>0.05, 无统计学差异,说明在该项研究开始之前,2个班级的病理学知识水平无显著差异。

(二)  教学方法设计

因为实验课课程需要观看大体标本,因此课程安排时间为一次4个课时,共4×45分钟的授课时间(研究生院有课程备案可查)。

实验组班级采用BOPPPS教学模式,具体实施细则如下。

第一阶段:导入。总结病理学理论课与实验课总纲的基础上,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专注即将要介绍的课堂内容。时间为15分钟。

第二阶段:目标。直接地说明本次病理实验课的主要内容。时间为5分钟。

第三阶段:前测。根据本节实验课的主题内容制订,通过学习通客户端作问卷调查,以实验课小组(以班级为单位,分成3组,每组10~12人)为单位进行填写与汇总,采用启发式问题等了解学生对以往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便于教师对教学任务与方式进行适宜的调整。时间为10分钟。

第四阶段:参与式学习。这是教学的主要环节,教师开始以PPT的形式讲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共30分钟;学生自主观察大体标本,共25分钟;学生自由观察结束后,以教师提问的方式,按照组别依次介绍不同的大体标本,并结合本节课的授课内容,找到病灶位置、描述病灶形态,同时对其可能的致病因素进行讨论等多种策略与学生进行互动, 共60分钟。

第五阶段:课后测验。以教师问学生答与小组之间互问互答的形式展开,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重点回顾。时间为25分钟。

第六阶段: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学习的重点内容。时间为10分钟。

对照组班级授课时,具体实施细则如下。

1)总结病理学理论课与实验课总纲的基础上,以教师讲述的形式,帮助学生专注即将要介绍的课堂内容。时间为20分钟。

2)目标:直接地说明本次病理学实验课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了解通过这次学习要掌握什么,也让教师能围绕这一目标展开论述。时间为10分钟。

3)教师开始以PPT的形式讲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时间为50分钟。

4)学生自主地观看标本。时间为30分钟。

5)教师对所观察实体标本的重点进行讲述。时间为50分钟。

6)教师以PPT的形式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回顾和总结。时间为20分钟。

(三)  教学评价与统计

期末的实验课学习成绩由5部分组成,分别是期中的名词解释小测试(占比12.5%)、期末切片和大体标本考试(占比25%)、期中考试(占比37.5%)、病例讨论(占比12.5%)和智慧树(占比12.5%),以上5部分构成本学期实验课学习总成绩。由40%的实验课成绩,60%的期末卷面考试成绩构成总成绩。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不纳入最终的考试成绩。

二   BOPPPS模式的课程成绩

BOPPPS模式与传统模式实验课学习班级的实验课与理论课成绩分别体现在表1与表2中,表3体现了2种教学模式中班级的平均成绩对比;表4体现了用SPSS 25.0软件对2种教学模式中班级成绩的T-Test分析,P值体现了差异的显著性,P>0.05表示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示统计结果的差异较为显著。

三  BOPPPS模式的教学成果

(一)  BOPPPS模式有利于病理学实验教学的深入学习

由于病理学实验课的实验成绩构成元素较多,包括期中的名词解释小测试(占比12.5%)、期末切片和大体标本考试(占比25%)、期中考试(占比37.5%)、病例讨论(占比12.5%)、智慧树(占比12.5%),因此,可以从多方面分析BOPPPS模式对整个实验课教学课程的印象。

2种教学模式下,实验课成绩总分可以直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差异,BOPPPS模式的班级实验课成绩平均分为92.5分,传统模式的班级实验课成绩平均分为84.9分,且2个班级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02。虽然只从分数上判定学生学习的效果似乎是一种不全面的考核方式,但是这一量化标准的使用较为广泛,在这一考核模式下,BOPPPS教学模式直接将实验课课程的平均分提高了7.6分,这是一个较大的改进。

同时,虽然BOPPPS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期中名解小测试与期中考试的平均分数也较高,但是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BOPPPS教学模式发挥效果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如果教学时间拉长,BOPPPS教学模式的优势就会变得较为显著。学期末尾进行的期末切片和大体标本考试、病例讨论这2种考核,2种模式下学生的成绩差异较为凸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BOPPPS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期末切片和大体标本考试的成绩平均分分别为93.9分与71分;病例讨论成绩平均分分别为96.4分与95.8分。尤其是期末切片和大体标本考试的成绩考核中,BOPPPS模式下的平均成绩竟然高出传统模式22.9分。这直接说明,BOPPPS模式下,学生对切片及大体标本的记忆较为深刻。智慧树APP的学习中,2个班级的学生均为满分,这也进一步说明,学生们对待学习的态度无显著差异。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