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理念下无人指挥与控制技术课程思政探索

作者: 徐慧慧 石章松 吴中红 胡卫强 桂凡

OBE理念下无人指挥与控制技术课程思政探索0

摘  要:无人指挥与控制技术是面向军队无人平台指挥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为发挥专业课程隐性育人的重要作用,基于产出导向教育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构建“一军四智”课程思政新理念,即军事文化、智学、智行、智辩和智思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帮助学员达成课程思政目标;并综合运用问卷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评价教学效果,为军队院校专业课程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设计思路和实践方案。

关键词:课程思政;产出导向教育;无人平台;指挥;控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11-0181-04

Abstract: Unmanned Command and Control Technology, with a strong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s a core professional course designed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military unmanned platform command. To play the important role of implicit education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according to the concept of outcome-based education, we deeply explor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lements contained in the curriculum, and construct a novel "one-army, four-intelligen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model, which includes military culture, smart learning, smart practice, smart discrimination and smart thinking. By carrying 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manned Command and Control Technology course, we can help students achieve their goals in ideology and politics. Finally,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depth interview are employed to evaluate the teaching performance. With such teaching practice, we aim to provide a design ideas and practical solu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ystem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military academies.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utcome-Based Education; unmanned platform; command; control

无人指挥与控制技术是军队院校无人平台指挥类本科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主要涉及指挥控制模式、信息融合、目标识别和无人控制技术等基础内容,以及深度学习等前沿技术[1],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军事史内容,为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思路。

但在当前新域新质作战力量创新人才培养背景下,无人指挥与控制技术课程思政暴露出一些痛点问题。第一,虚拟的、远程的、与现实战场隔绝的作战环境将导致伦理、责任教育不足,不利于培养学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第二,如何将实验课程体系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给专业实验课赋予思想性和政治性,让学员在专业学习中提升政治认知和人文道德素养,是必须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第三,在以往的教学过程和教改工作中,未强化无人平台作战的伦理安全教育,对于无人平台失控和战争“非人化”的道德教育有所欠缺。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传授思政要点,同时激发学员主动学习兴趣、加强学员创新性思维训练与科研思维的培养,成为当前无人指挥与控制技术课程思政教学亟需研究的关键问题。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简称OBE)是以学习产出为中心来组织、实施和评价教育的课程教学模式,紧紧围绕学员在未来生活中获得成功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3-5]。因此,为提升学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素养,本文基于OBE理念,依据军队院校课程标准,聚焦无人指挥与控制技术课程内容相关的军事史,构建“一军四智”课程思政新理念,即军事文化、智学、智行、智辩和智思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将思政渗透于无人指挥与控制技术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文化传承—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目标[6]。

一  OBE理念下“一军四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基于OBE教育理念,以最终学习成果为目标[7],以立德树人、为战育人为着重点,突出产出导向,进行反向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如图1所示。

(一)  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不仅包括对指挥控制体系理解掌握的知识目标,以及解决实际无人平台指挥控制问题的能力目标,而且包含明确学习意义、增强专业认同和培养科学思维的价值目标。通过无人平台指挥控制战法创新等思政元素的融入设计,充分激发学员学习热情和内生动力、增强专业认同、培养科技报国的科学精神[8]。

(二)  “一军四智”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基于OBE理念,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指向教学目标,思政教育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以立德树人,为战育人为根本任务,重构课程知识体系,构建“一军四智”课程思政新理念,即军事文化、智学、智行、智辩和智思。结合军事文化传承国防精神,弘扬军人荣誉、责任、忠诚等价值观;培养强烈的求知欲和求新意识,不断学习和探索的智慧学习能力;培养坚持理想、攻坚克难、精益求精,灵活应对变化的智慧实践能力;重视团队合作和共享精神,培养承担责任和清醒判断的智慧辩别能力;培养系统性、科学性方式分析问题的智慧思维能力。

(三)  “引、讲、研、练、赛”一体的课程思政教学过程

基于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遵循“了解军事文化—激发爱国情怀—亲历探索过程—培养科学精神—理论联系实际—创新解决问题—发掘事物规律—提升理性思维—感受团队精神—锤炼贡献素养”的“一军四智”课程思政总体思路,设计不同的思政教学场景,结合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项目教学法等,将思政元素通过“引、讲、研、练、赛”融入教学环节,有效提升德育效果。

在问题引入部分,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或案例引发学员兴趣,启发其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之后,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合理设问逐步深入讲授知识点和案例分析,而学员通过观察思考、分组研讨、课题研究等,完成对所学内容的知识构建;课后,通过设置具有挑战度的项目以培养学员知行合一、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最后,积极拓展第二课堂,通过军事竞赛科目如水面无人艇挑战赛、智能车竞赛等活动检验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指导后续教学持续改进,从而构成一个良性闭环。

(四)  以成果为导向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不仅是在课程结束后对学员学习成果达成度的评价,还聚焦学员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评价过程[9]。因此,课程思政教学评价采用学习成果达成评价和学习形成性评价相融合的方式,包括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课程思政目标达成度等,促进学员的有效学习。

二  “一军四智”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施

以立德树人、为战育人为根本任务,重构课程知识体系,体系化构建“一军四智”课程思政新理念,即军事文化、智学、智行、智辩和智思,如图2所示。在教学全过程中,利用已构建的思政素材案例库,充分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和和创新精神,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0]。

(一)  崇尚中华历史,感悟军事文化

在无人指挥与控制技术基础部分,融入军事文化:通过学习指挥与控制术语的历史渊源和传统经典,激发学员的创新意识和文化自信,引导学员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军事实践相结合,推动军事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军事统一思想阐释古典指挥的艺术与经典现代控制科学的有机统一;借鉴古代战争思想和战略原则,培养学员的战略思维和决策能力,弘扬军人荣誉、责任、忠诚等价值观。

教学过程以“军事历史”为导入,通过小组蜘蛛图头脑风暴、学员代表展示汇报等方式,引导学员分析无人平台的作战案例。学员头脑风暴的方式既营造了愉悦的氛围,又训练了发散思维。在此基础上,教师以指挥与控制模型OODA环(“观察→判断→决策→行动”)的思路总结军事战役中的关键研究。通过以上设计,借此引导学员认识OODA环思维模型,深刻感受军事文化的价值,培养学员的领导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战略决策能力。

最后,教师重点强调决策和行动阶段中的军事伦理和道德因素,教育学员在决策过程中考虑国际法律和人道主义原则等,培养他们在实践中的道德决策能力。

(二)  重视知识积累,培养智学能力

在无人指挥与控制技术资源管理部分,融入智慧学习教育:让学员以无人平台为画笔形成无人指控系统创意作品画,剖析信息处理流程,绘图说明航迹处理的方式和区别,制作数据融合的思维导图,培养强烈的求知欲和求新意识,不断学习和探索的能力。

无人指挥与控制技术资源管理中“航迹处理”“数据关联”和“信息融合原理”均蕴含着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方式,通过自主学习和思考,激发学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中信息融合原理是将多个传感器所获取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处理,以提取更准确、全面的信息,具体计算过程相对简单,但相关概念比较抽象、理解困难,是无人指挥与控制技术的重点。因此,以信息融合原理为例进行“智学能力”的课程教学。

课上,教师提出驱动问题:无人平台多传感器融合为什么能提高整个系统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启发学员根据所学知识做出推断的思维习惯;随后教师总结:信息融合最初出现在军事领域,是人类模仿自身信息处理能力的结果,引入本次课的主题——信息融合技术;然后由融合的定义举例多领域融合,鼓励学员主动获取和探索来自不同领域、不同文化的信息资源,如研究报告、学术文章等。通过多源探索,学员可以开拓眼界,了解不同领域的最新进展和不同观点,激发其求知欲。其后,在讲解卡尔曼滤波原理时,引入卡尔曼滤波发展史,通过科学家的科研故事和经历引导学员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持续的探索和反思的态度,培养学员主动学习的能力。

(三)  激发科学兴趣,提升智行能力

在无人指挥与控制技术行为管理部分,融入智慧实践教育:通过创新性科研项目、智能科创大赛视频(如无人车自主探索与实时避障)、控制算法设计(运用智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专题讲述(如环境探索、路径规划算法优化)等帮助学员培养坚持理想、攻坚克难、精益求精,灵活应对变化的智慧实践能力。

以环境探索为例,课上,教师播放无人平台自主探索实时避障比赛视频,重现比赛过程中学员解决问题的过程。接着,教师简单介绍无人平台自主探索中地图构建的概念,激发学员探究无人平台环境地图构建过程的兴趣;由此,教师围绕“无人平台在哪”“无人平台要到哪里去”和“无人平台怎么去”等问题,介绍环境地图构建技术对无人平台自主运行的重大意义。通过讲述比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员感受用知识解决科学问题的乐趣;其后,在讲解环境地图构建原理时,播放无人平台环境地图构建的仿真视频,激发学员科学兴趣,培养其从实践中探索问题,并通过实验验证的分析能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