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上市掀高潮把握港股新机遇

作者: 《股市动态分析》研究部

赴港上市掀高潮把握港股新机遇0

近期,A股上市公司正在掀起一波赴港上市热潮,多家头部企业相继宣布启动H股发行计划。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称,今年以来,香港新股集资额超过760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超过7倍,并已达到去年全年新股集资总额接近九成。

在多个大型IPO上市、流动性改善、政策面利好、以及估值持续提升的驱动下,今年港股IPO市场有望显著回暖,A股上市企业赴港二次上市逐渐成为香港新股市场的重要增长动力。而在内地企业涌向港股的过程中,也在推动港股市场的结构性变革。相比2019年到2021年中概股回归,这一轮赴港上市潮更具主动性,显示出港股市场的吸引力在系统性提升。随着两地资本市场的联动进一步加强,港股价值重估加速有望带动A股股价同步修复。

A股公司掀赴港上市潮

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赴港二次上市渐成新趋势,其中不乏行业巨头,短期内将为香港新股市场注入动力。数据显示,截至5月23日,年内在港IPO上市的企业有25家,首发募资金额合计约763亿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的81亿港元,已实现大幅增长。

实际上,A股公司赴港二次上市的热潮于2024年就已揭开序幕。2024年香港新股集资额排行榜前三位当中,A股上市公司独占其二,美的集团和顺丰控股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三,而今年这一趋势可谓更进一步。

2025年3月3日,原计划A股上市的蜜雪集团(02097.HK)在港交所主板挂牌,发行价202.5港元,募资净额32.91亿港元,成为2025年港股开年最大IPO。蜜雪集团上市首日涨幅43.21%,当前总市值近2000亿港元,为新茶饮赛道市值最高企业。

5月20日,宁德时代(300750.SZ、03750.HK)登陆港股市场,将今年上半年A股公司赴港上市的热潮进一步推至高峰。宁德时代发行价为263港元,募资净额约353.31亿港元,作为年内最大规模IPO,其H股发行获中东主权基金、国际长线资金超额认购,上市后较A股溢价11%。这不但展现了港股承接大体量融资的能力,也一改往日市场对H股大幅折价的印象,反映国内优质资产正受到全球投资者认可。

继宁德时代之后,5月23日,医药巨头恒瑞医药(600276.SH、01276.HK)正式登陆港交所,上市首日涨幅25.20%,当前总市值超3500亿港元。5月27日,吉宏股份(002803.SZ、02603.HK)登陆港交所,成为年内第5家“A+H”股。后续还有更多知名企业加入赴港上市队伍中,包括兆易创新(603986)、三一重工(600031)、美格智能(002881)等。数据显示,截至5月23日,港交所排队IPO企业已经超过150家,其中A股公司超过40家,其中超20家公司已正式递表,年内新增“A+H”企业数量有望创近五年新高。

背后三重力量共同助推

中信证券分析指出,本轮A股公司密集赴港IPO的热潮,主要是来自出海战略、制度便利和港股流动性改善三重力量助推。

第一,自上而下的业务需要,是推动本轮A股公司密集赴港上市的主要原因。在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递表港交所的17家A股公司中,普遍在招股书中的募集资金用途中提到支持出海战略,需要离岸资金以支持海外业务拓展。香港上市亦有助公司接触更多国际投资者,有助于增强企业在全球市场的认可度。

第二,中国证监会与港交所积极推出一系列合作措施和制度改革,为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提供有利条件,加速了上市进程的推进。2024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5项对港合作措施”,明确支持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去年10月,香港证监会和港交所优化了香港新上市申请的审批流程时间表,同时特别针对“先A后H”赴港上市企业开辟快速通道。从公司公告信息来看,中国证监会的境外上市备案审核速度在2025年大幅加速,审核时长从去年的100日以上缩短至60日以内。以宁德时代为例,作为巨型IPO项目,从递表到成功上市仅历时3个月,这在以往是难以想象的。

第三,港股流动性改善和热度提升成为内地企业赴港上市一大动力。今年以来,在南向资金以及海外避险资金的共同推动下,港股日均成交额相比2024年初至9月23日的日均成交额增长超过2.5倍。随着港股市场的整体强劲上行,恒生AH股溢价指数不断下跌,AH估值差异大幅收窄,利好更多A股上市公司赴港上市。

业内人士认为,越来越多企业通过港股这个平台,链接国际资金,接轨全球估值体系,真正实现了“好公司不仅要被看见,更要被公平定价”,这背后是资本市场从局部走向全球的趋势。相比2019年到2021年中概股回归,这一轮港股上市潮更具主动性,类似宁德时代等具有行业全球影响力的公司,主动选择香港这一国际金融枢纽来拓展第二增长曲线,这不仅体现了企业全球化的战略定力,也说明港股正逐步成为中国资产价值发现的核心平台。

有望带动A股估值修复

中信证券认为,历史上港交所每一轮制度的改革突破都带来了顺应时代特征的牛市,当前或正处于第四轮改革红利期。港股是全球制造业的估值洼地,截至5月23日,港股制造业整体P/E(ttm)中位数仅有9.3倍,显著低于A股的15.6倍和美股的25.1倍,也是所有港股板块当中唯一估值中位数低于10倍的。此轮A股公司赴港上市,约有60%的公司是制造业,将进一步提升港股市场优秀制造业公司的成分,改善港股的资产供给结构和质量,有望持续吸引全球配置资金。

同时,A股优质核心资产在港股正式交易后,短期内对应的A股交易也将变得活跃。港股在上市初期由于流通盘有限、卖空比例不高、基石投资者未解禁等原因,一旦受关注度高,短期股价容易形成单边多头趋势。去年的美的集团、顺丰控股、龙蟠科技、赤峰黄金在港股IPO后的20个交易日内股价累计涨幅分别为29%、-2%、24%和25%,而宁德时代与恒瑞医药上市后当周的涨幅已经达到23%和25%。

中信证券表示,据观察,A股公司在披露赴港上市计划后,A股股价普遍出现了调整,但港股临近上市或上市后基本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上涨。近两年来,A股风格逐步小盘化、短期化,量化占比提升,截至5月23日,中证2000与沪深300成交额之比达到了2015年以来的99%分位的极高水平,极致小盘风格背景下内资机构对于核心资产的定价权明显弱化。而另一方面,外资普遍对于优质公司会给予较高的估值溢价,赴港上市的A股优质核心资产有望重新校正估值,带动A股股价同步修复。

机构分析指出,目前A股市场缺少一股外力来重塑定价体系,类似于2017年外资通过陆股通持续流入A股,当前最大的催化可能是外资对核心资产在港股实现定价,并成为A股核心资产新的定价锚,吸引国内机构投资者重新重视核心资产。随着未来更多优质龙头公司赴港上市,配合公募新规落地、保险资金持续增配以及外资的回流,或将共同推动A股的风格逐步从小票和题材轮动转向核心资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