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京’彩”焕新
作者: 马春梅2025年“‘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于3月31日在中国电影博物馆正式启动。这一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主办的活动,已连续开展3年,累计举办各类活动2400余场,覆盖高校学生数十万人次,文化成果丰硕,立德树人声名远播。今年,行动计划如期开启,新变化、新亮点、新升级都成了广大师生对于“‘京’彩”的新期待。

项目内容更丰富
在启动仪式开始前的候场间隙,主办方准备的“2025‘京’彩行动计划概况折页”就吸引了观众的目光,来到现场的33所高校的师生代表中,不少人拿着折页仔细阅读。“活动项目好像多了,看这个”“新项目有意思”同学们三三两两地指着折页中的具体项目和活动内容讨论起来,迫不及待地寻找着发现着新一年的精彩。
随着电影博物馆内闪耀起交错的光影,行动计划启动仪式开启,与此同时,涵盖2025全年“‘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的《项目指南》发布。
《项目指南》可以看作是行动计划的“总菜单”,其中详细展示了“信仰行”“红色行”“古都行”“文艺行”“志愿行”“园区行”“书香行”七大机制、26个项目、61项具体实践活动的内容、参与对象、基本流程、报名方式等信息。手头有了这本《项目指南》,高校师生和相关人员就能详细了解有哪些活动可以选择,怎么才能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中,照“单”点“菜”,清晰明了。
透过《项目指南》纵览全年规划,自然也不难发现与往年相比的优化升级之处。比如,今年的项目内容围绕理论研究宣传、红色文化研究与传播、历史文化活化与利用、文艺演出及创作、志愿服务、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书香京城”建设等多个文化领域都进行了进一步拓展,特别增设了“基层思政创新实践”“考古发掘”“长城志愿者”“文博心航”等创新活动。这也意味着广大师生在参与今年的“京”彩活动时,将会有更丰富的项目内容可以选择。
活动形式更多样
在启动仪式上,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宁琦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去年北大同学参与“‘京’彩”活动的故事,多次赢得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在她的介绍中,“行走”“实践”“实地调研”“创新”“创造”等词汇多次出现。环顾会场四周,大屏幕上的活动展示图片中,也少有立正站好的摆拍照,更多是同学们在中轴建筑、图书馆所、社区乡村等地动手实操的生动画面。由此可见,同学们参加活动时脚踏实地,专注融入。当宁琦提及北大历史学系、考古学院师生整建制投入活动,并对多项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创新性“北大方案”时,现场观众更是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作为高校代表,北大的活动故事和经验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去年高校师生的参与热情与实践感受。实际上,高校有哪些具体需求?师生更喜欢什么样的体验?怎样的活动效果让参与者更有获得感?这些问题一直是主办方非常关心的。今年的行动计划在进行策划时,主办方就充分考虑了以上情况,在综合以往活动效果的基础上,精准把握高校学生文化需求,总结策划设计了更多参与感、体验感强,思想性、艺术性兼具的活动形式。比如,增加了影视文化展演、戏剧影视服装秀、文化骑行、诚信拍客节目录制等活动。影视文化展演,能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影视艺术魅力,增强文化体验;文化骑行活动,将文化探索与运动健身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文化实践方式。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主办方还策划举办了主题歌会等重点活动。
此外,从活动项目中越来越多的“我来讲”“我来拍”“我来”“我为”可以看出,今年“‘京’彩”将给予高校师生更多机会、更大舞台、更自由的创造空间,以期大家找到符合自己审美旨趣与文化需求的有益活动,积极发挥专业优势与青春创造力,碰撞出更绚烂的灵感火花。
文化资源更充沛
今年是北京市连续启动“‘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的第三个年头。在过去的一年里,行动计划收获颇丰,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首都特色的创新成果,如已结集汇编学生理论成果、红色文化研究文章300余篇,出版《守常文库》等一批著作,推出创意短视频430余部、中轴线相关文创设计400余件,研提文化产业园区建议491条,结对创排的《天之骄子》等一批学生文艺作品在曹禺剧场、北京艺术中心上演。行动计划还入选了2023年度“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十件大事”。
亮眼的成绩背后,除了主办方的用心策划、高校师生的热情投入,当然也少不了北京各类文化资源的支持与托举。尤其是今年,行动计划投入的文化资源更加丰沛。比如,“生动实践面对面”项目把北大二院旧址、亮马河滨水空间、国家速滑馆、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等热门打卡点位纳入了活动路线。在“文艺行”方面,结对文艺院团从去年的9个提升至13个,新增的有评剧院、杂技团、木偶剧院和河北梆子剧团。这些新增的资源为师生提供了更多参与实践体验的文化新地标,更大范围地拓展了文化活动的文艺品类,让学生有机会感受北京更加多元的文化魅力。
覆盖高校更广泛
随着激昂的音乐响起,启动仪式进入到2025年“‘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新增参与高校的授旗环节,7面印有“‘京’彩”标识和学校名称的旗帜被依次传递到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农学院、北京科技职业大学以及北京城市学院师生代表的手中。至此,行动计划参与高校数量正式从去年的26所增至今年的33所,涉及学校类别也扩大到了民办高校和职业院校。预计将覆盖40万大学生,更多首都学子将亲身参与到活动中来,共享文化盛宴。

此次活动不仅“仪式感”拉满,还特别安排了一堂别具一格的“大思政课”,“光影看首都:电影中的大思政课”首讲现场开讲。这节课以讲述接诉即办主题的纪录电影《您的声音》为例,邀请总导演徐洁勤和主演刘缓分享幕后故事,并请不同身份的亲历者从不同视角解析了“接诉即办”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大思政课”现场“尝鲜”,让在场的师生代表真实体验了新一年行动计划的用心探索和情感融入。
启动仪式用时不长,但传递出的信息量着实不小。2025年“‘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在内容、形式、资源、参与范围和思政教育等方面都展现出了诸多优化与升级,亮点与特色。让我们共同期待,新一年的“‘京’彩”能够用源远流长、精华荟萃的首都文化,继续滋养青年成长成才,让高校师生在丰富的文化实践中绽放青春绚丽之花。
责任编辑:马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