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与乡村同行
作者: 丁莉莎青年,是时代最好的封面。
百余年前,《新青年》横空出世,启示带领一大批青年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百余年后,青年走出校园,开启一段从理论到实践的蜕变之旅。
青年之精神,穿越百年,再次以新的形态联结——
如今,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青年力量正逐渐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动力。他们以“自找苦吃”的担当,走进乡村、深入田野,倾听广袤田野上的社情民意,增进对乡土中国的情感认同,让一场场调研实践成为一堂堂民情田野课。于他们而言,这是思想的洗礼,也是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历练,更让他们由“会读书的人”成长为“会创造的人”。
2024年寒假,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人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杨璐菁在西双版纳勐腊县城子村度过了“自找苦吃”的15天。在学校组织的大调研活动中,她深入田间地头进行乡村调查,“通过调研,我真切感受到,只有走出书斋、贴近乡村,把学问做在广阔大地上,把看到的真实乡村社会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云南、理解中国”。
杨璐菁的经历是云南大学师生乡村调研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云南大学以“只有深刻地理解中国,才能更好地建设中国”为主题,实施“理解中国育人计划”。作为该项目的子项目,2022年10月启动的“中国乡村社会大调查”很快成为影响全校的重要调查活动。学校组织多名师生深入云南各地,像先辈费孝通等一样,走村串户,实地调研,了解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伟大实践和历史成就,为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学术支撑。截至目前,共完成“中国乡村社会大调查”成果丛书24本,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提交和发表政策咨询报告12篇,师生将学术成果写在了田间地头,全面提升了服务社会的能力。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乡村实践活动是一颗种子,未来是可以长成参天大树的。值此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期待更多青年把乡村当作一个难得的发展机会,从乡村中寻求人生的更多可能性。当青春力量遇见乡村振兴国家战略,这场脚沾泥土的青春远征,会浓墨重彩地写下属于这个时代的山乡巨变新篇章。
责任编辑:丁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