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刀真枪的毕业设计

作者: 张鸣轩

编者按: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即“哈军工”),这所与国防事业紧密相连的高等学府,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崇高的使命担当。70余载岁月更迭,军工精神代代传承,引领着莘莘学子的求学之路。今天的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园中,仍留存着前辈们在国防教育与科研领域踏出的坚实且深刻的“脚印”,从人才培养到科研探索,从教学实践到校园建筑,处处彰显着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以及对国防事业的执着追求。

真刀真枪的毕业设计0

1957年,经历4年的磨炼,第一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哈军工”)学员进入了毕业设计阶段。在毕业设计和实习过程中,同学们来到军队武器装备设计的工作岗位,进行真刀真枪的考核,不少同学在天气预测、飞机驾驶、战车驾驶、定向爆破、深水探测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

选题“真”靠谱

毕业设计课题早在1956年就由各教授会(由教授、副教授等组成的,参与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组织)与苏联专家拟制,并分别征求了各军兵种的意见,最终拟定了694个课题,其中有很多是部队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学院党委提出,这些毕业课题要改变以往纸上谈兵的模式,让学员进行真刀真枪的“战斗”。毕业设计确定后,各系都召开了庄重的毕业课题分发大会,由系首长亲手把课题逐个交给学员。

从朝鲜战场上归来的志愿军刘嘉瑞正赶上了这次毕业改革,他当时在海军系就读通信观察专业。同系学员个个初生牛犊不怕虎,决心要为建设强大的海军作贡献。那时,远程通信还要靠传统发报机“嘀嗒嘀嗒”地敲榔头来实现,不仅传输速度较慢,传输信息量也较小。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员们细致分析当时海军与潜艇通信的方式、细节与难点。潜艇在水下航行,只有浮出水面时才能发报,但在水面多待一秒,就多一分危险,因此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快速通信,这就要采用当时还未尝试过的脉冲发射,以及使用刚刚萌芽的数字编码取代莫尔斯电码。能够成功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毕业设计的攻关方向。

设计“真”用功

快速通信这个毕业设计课题被分成发射机、终端组、接收机3个组,刘嘉瑞担任了终端设计组组长。同学们先是钻进图书馆,查找资料寻求启发,后又一头扎进实习工厂,琢磨如何创制新设备。

靠着勇敢拼命的精神,学员夜以继日地研究、试验,在历经了43个不眠夜后,终于先后在实验室和哈尔滨与沈阳之间,实现了“毛主席万岁”短文的快速收发报。试验成功的那一刻,全体师生欢呼雀跃,激动得泪流满面!

真刀真枪的毕业设计1

不久后,彭德怀元帅莅临学校视察,参与该项毕业设计的全体师生向彭德怀元帅汇报表演。当按下电钮的一瞬间,“一定要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报文便发送了出去。这次研发工作成功奠定了中国数字编码通信的基础。彭德怀元帅看后,微笑着与师生一一握手,院系党委还为毕业设计小组记了集体三等功。

成果“真”实在

从海军系潜艇快速通信毕业设计的实例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毕业设计不重空谈重实践,做到了以真刀真枪的实践展现哈军工学员真知实干的风采。

在毕业设计阶段,学员们还在抗洪抢险中展现了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以及甘愿赴汤蹈火为人民牺牲的英雄气概。这样的毕业考核使得哈军工学员受到非常充分的锻炼。

真刀真枪的毕业设计2

第一期学员在德、智、体和军事、政治、技术等方面的成绩都非常亮眼。全院毕业生经历4年学习,取得共8个学期的成绩,其中有5个学期,大家的平均成绩在良好以上。学员在部队、工厂实习和见习期间的表现,就初步显示出军事技术上的过硬本领。比如,当年在北京南苑机场实习的学员李士彤,观测到了天气图上不易被看到的飑线(冷锋的切面),建议指挥员放飞二次后停飞。不久,果然来了大风,李士彤的建议成功避免了伤亡事故的发生。指挥员回想起因气象预报不准而发生过的机毁人亡事故,对李士彤非常感激,大为赞赏。还有飞行员说:“有这样出色的军事工程师到这里工作,真是我们的幸福!”

经过了真刀真枪毕业考核的哈军工学子,在奔赴各个部队后,都将自己的能力与热情汇入了祖国军事事业发展壮大的滚滚洪流中。

责任编辑:马春梅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