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时,老人总唱反调等
作者: 阿达丽教育孩子时,老人总唱反调
Q:5岁儿子最近老找借口不上幼儿园,他奶奶知道后非但不批评,反而吐槽我上小学时经常装病不上学,还动不动逃课。她经常对孩子说我小时候调皮捣蛋、不爱学习,我该如何是好?
A:这份求助其实有两个问题,一是孩子总找借口不去幼儿园,二是如何处理与老人之间教育理念的碰撞。
无论孩子还是成人,坚持某种行为的背后,一定有未被满足的需求。孩子不爱去幼儿园,家长可以直接去和老师沟通,了解情况。或者与孩子通过游戏、角色扮演、讲故事等方式,了解他不想去幼儿园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对于老人的问题,解决办法是和他们建立同盟。很多老人都有想参与教育的愿望,通过博得孙辈的认同来获得存在感和价值感。有的老人对孙辈极度包容甚至溺爱,也是这种心理。破解的办法只有一条,那就是父母要感恩老人的付出,在其他方面多认同,让老人的价值感得到满足。
其实,对于老人这类“拆台”行为,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心理学研究证明,当孩子同时接收两种矛盾价值信号时,会本能地选择“权威”的一方。只要家中父母双方是有“功能”的,那么“权威”就是父母。5岁孩子处在道德他律期,其行为判断完全依赖“权威”的评价。
从另一个角度看,奶奶的这些“拆台”行为还有好处,那就是“润滑”的作用,缓解了孩子因为不想上幼儿园带来的焦虑或恐惧。
父母和祖辈之间,不是非此即彼的较量,也不需要比较谁的育儿理念先进,而须在爱护孩子的共同目标下,由父母充当主舵手,用智慧平衡各方力量,守护孩子的成长。
女儿逼我给她报补习班
Q:8年前离婚时,5岁女儿判给了前妻。因为孩子户口在我这里,今年2月,她回到我身边上学。女儿成绩不错,却要求补课,一节课500元,她竟然说很便宜。我经济条件一般,也不希望她那么累,但女儿死活不干。如何是好呢?
A:13岁才回到爸爸身边,孩子不仅要面对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还要处理因青春期身心迅速发展引发的焦虑。爸爸是否爱自己?新环境里,成绩万一下降了,爸爸会生气吗?对孩子而言,现阶段她能坚守住的就是学习成绩,这是她能掌控的唯一砝码。同时,高额的补课费未尝不是她的试探:爸爸是否会像妈妈一样为我倾尽全力?
基于以上的可能性,建议爸爸先不要马上拒绝孩子,而是跟她商量,先少量交付补习班费用。切记,不要用经济窘迫给孩子施压,而是要用“尽全力”地“舍得花钱”来稳住她的安全感。
接下来,爸爸需要向前妻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尤其是要了解她成绩不错,是因为上课认真听讲还是上补习班,补齐这些年来因为缺席而带来的空白,这是爸爸的当务之急,更是后续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
爸爸要尝试和女儿沟通,原则是少量、多次、不定期,不要弄得很正式、有明显针对性,而是通过跟孩子聊一些小话题来传达关心,慢慢建立父女间的信任感。当孩子适应了新环境、某次考出了不错的成绩,爸爸再趁机就补习班的必要性、自己的经济实力等与她坦诚沟通。爸爸也可以出示家庭收支清单,表达在教育上给她投入的愿望,然后和她一起设定一个能承受的教育费用,赋予孩子支配权,让她决定这笔钱的用途,比如是购买教辅还是参加补习等。
当孩子真正感受到爸爸对她的接纳时,就会放下狭隘、单一的评判标准,用更多元的尺度去看待你对自己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