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育与爱国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

作者: 陈仲升

一、课程内容的深度融合

1.挖掘教材中的爱国元素。在小学科学教材中,有许多与爱国主题相关的内容,可以通过深入挖掘这些元素,将其融入科学教学中。

如在科学教材中的“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的“陶瓷”一课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著名的瓷器,景德镇的青花瓷、德化的白瓷等。通过讲述这些瓷器的制作工艺和历史故事,以及“china”单词的来历,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瓷器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结合时事新闻报道。将时事新闻报道中的科技成就融入科学课堂,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国家科技实力的提升。如根据最新的航天科技大事,神舟飞船的发射、天宫空间站的建设与未来发展等,向学生介绍我国在航天领域的科技成就。

二、科技节等活动的创新开展

1.举办科技节。设置创新的丰富多彩的科技节的项目,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大胆尝试,尽展才华,发现潜力,全面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以此培育爱国心,融进爱国情。

(1)设置科技作品展览区。学生们可以展示自己的小发明、小创造。从简单的机械装置到复杂的电子制作,每一件作品都体现着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开展知识竞赛。通过趣味性强的问答,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内容可涵盖基础科学、前沿科技和体现中国制造、中国力量、中国精神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3)开展科幻画和科技小论文比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将科学与艺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用画笔描绘出心中的未来科技世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艺术修养;让学生用语言对某个科学问题或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是讲述科学家的故事。在科技节期间,通过讲述我国科学家的感人故事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如讲述钱学森“中国航天之父”和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的故事。

(4)力求形式创新项目多样。一是可引进机器人表演。通过观赏先进的有趣味的精彩机器人表演,让他们感受科技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机器人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在他们的心田里种下研发和应用机器人到生活中去的愿望种子。

二是播放科幻电影,满足学生们的娱乐需求,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三是设置科技游园会。可通过当地的科技馆和科普大篷车等,支持学校的多种多样的科普游园项目,如虚拟现实(VR)体验、3D打印、机器人表演等项目,让学生通过游园活动体验创造的乐趣,感受科学的魅力。

(5)力求广泛参与科技节。一是听科学家讲自己故事。邀请各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科学家或科技工作者进校分享自己的故事,通过分享科研道路上的艰辛与坚持,以及为国家科技进步作出的贡献,用实际行动诠释科学家精神。让学生们了解科学家或科研工作的艰辛和重要性,更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或科研工作者对国家的热爱和奉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

2.开展和参加各级科技比赛活动。学校应定期开展科技创新大赛,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县、市、省、国家级的科技活动比赛,如无人机比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机器人大赛等。

一是举办科技创新大赛。可以围绕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问题、环保问题、社会问题等设定主题,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设计和实验。同时,学校可以邀请科技专家、学者担任评委,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评奖和指导,再展示和宣传,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技的热爱和爱国情怀。

二是积极组织参加各级科技比赛活动。这些比赛不仅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展示平台,还能够让他们与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优秀选手进行交流和切。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选题、设计实验方案、制作作品等,深入了解科学知识,提升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

三、科技社团校本课程建设

1.多元科技社团课程。学校精心策划了涵盖航模、海模、车模、机器人、编程、动漫、3D打印等领域的科技社团课程,这些课程不仅覆盖面广、种类多样,而且紧密关联国家科技发展的前沿动态。

2.科技社团增加思政内容。在科技社团课程中,创新性设置思政课的内容,旨在融入爱国思想教育。每节课程至少有5分钟用于爱国思想政治教育。如航模社团课程,就结合中国航天的辉煌成就,海模社团就讲述中国航海事业的古今变迁,让学生在科技学习中感受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自豪。

四、科技教育宣传的全方位覆盖

1.校园宣传的深化实践。一是开设科技校园广播。可每周开设一次科技专栏的校园广播,精心挑选国内外最新的科技新闻,如“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高速列车正式下线"“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等。二是设立科技专题宣传专栏。在校园宣传阵地,设置科技主题的宣传专栏,定期更新科技宣传海报和图片等内容,展示我国科技发展的辉煌历程和前沿成果。

2.科普讲座与实践活动的生动展现。一是可邀请科技专家进校园为孩子们带来一场场精彩的科普讲座。通过专家生动的案例和有趣的互动,让孩子们了解到科技各个领域的应用。二是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科技馆或科技园区,一起走进科普教育基地。让学生亲手操作各种科技展品,近距离观察科研人员的工作状态。

3.打造科技主题校园的文化实践。为了营造浓厚的科技氛围,校园可打造充满科技感的校园文化阵地。如“火箭发射”"卫星运行"等主题的雕塑,以及展示科技发展历程和成果的画廊。

4.上好科技主题班会。定期或特别的日期,如科技日、中国某项科技成果新闻发布日,全校上一节科技主题班会,让学生随时感受中国科技的强大与魅力。

新时代,新征程,小学科学教育与爱国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课程内容的深度融合、科技节等活动的创新开展、科技社团与兴趣课的拓展以及科技教育宣传的全方位覆盖等措施,有效实现小学科学教育与爱国教育深度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和厚植爱国情怀,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奠定扎实基础。

责任编辑 钟嘉仪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djya20250427.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