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教育”四修课程的探索与思考

作者: 张筱柳

一、培养未来“幸福的人”

湛江市二中海东中学致力于培养未来“幸福的人”。而“五育并举”的“全人教育”是培育“幸福的人"的实施路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全人教育”,关乎国家的教育战略,也关乎人的生命与灵魂。“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全人教育”坚持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积极发展素养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致力于把教学向教育转化。基于“大课程”观和“课程育人”观,“德智体美劳”具体指向为“立德树人知行合一”“启智笃行互动生态”“强体健魄培根铸魂”“向美而生美美与共”“以劳育才守正创新”。据此,学校树立五育并举“全人教育"观念,统筹各部门各处室工作,修订课程发展规划,完善课程系列制度,制定课程规划,优化课程结构,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二、“全人教育”四修课程的探索实践

(一)全人教育四修课程的理论

一所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育人具体的要素主要是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全人教育以“课程·教学·资源”三项联动、整体架构、系统推进,变革育人方式,提高育人质量,促进学生五育并举全面成长。我校紧紧抓住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契机,以课堂为载体,聚焦新课标、新教材、新教学“三新”研究,构建起“四修课程”体系,推进“互动生态”课堂教学改革,打造LICC课堂评价模式。以校为本、以生为主、以师为导,我校的“四修课程”包括基础通修、兴趣选修、自主研修、专业精修课程。这套课程体系把教学向教育转化,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指向五育并举的“全人教育”。

(二)全人教育四修课程的实施

首先,修订“四修”课程规划。基于“课程育人"观,强化立德树人、启智笃行、强体健魄、向美而生、以劳育才,树立五育并举“全人教育”观念,修订课程发展规划,完善课程管理制度,优化课程结构。其次,开发实施“四修”课程资源。根据学校四修课程建设方案,组织专班对拓展类选修课程进行重编或修订;深入研究各学科课程标准,重新编制不同学习类别、不同层次要求、不同考试要求的学案,使之与学科目标、生源实际更加吻合,形成更加实用、更有特色的教学课程资源。根据课程实施的年度计划,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中规定的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的要求实施新课程,开发课程资源。

(三)全人教育四修课程的评价

海东中学立足“全人教育”理念,推进课程结构的调整、优化与重组,并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LICC评价模式。围绕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程性质、课堂文化四个维度,实施这种教学评一体的过程性评价机制,可以实现四个“转变”:教师从重视教学成绩向重视教学过程转变;就学习的内容而言,由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由结果性评价取向向过程性、表现性评价取向转变;从学习结果的评价走向学习导向的评价,从学习的过去定向走向未来定向。为了让LICC课堂评价体系更专业、更全面、更有说服力,还需要加强质性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期能更有理有据、高效实用地开展课堂评价。

三、“四修课程”建设结硕果

依靠行政力量建立制度、提供财政保障、营造课程体系文化、构建交流平台,才可能让新课程、新教学落地生根、行之有效并推而广之。我校“四修课程”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我校全人教育“四修课程”体系除国家必修课程之外,为促进学生多元发展,还开发了50多个课程资源,初步建立了课程体系建设的模型。例如,深度挖掘国学文化基因、海洋石油精神底蕴、劳动教育等特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适合学校特色发展的课程体系,每年都有约5个课程被评为广东省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语文科组老师出版的校本教材《国学诵读精华读本》,31家公共图书馆收藏,被国务院侨办选为对外文化推广用书,在海内外同时发行。除外,该教材还获广东省中小学特色教材奖。我校前身是南海石油勘探指挥部子弟学校,因此充分挖掘石油人的劳动精神,开展劳动教育。“海油人的劳动精神”课程,获广东省研学实践教育优质课程一等奖。以全人教育为引领,以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为原点,撬动“四修课程”建设、“互动生态”教学、校本研修三个支点。随着新课标、新中高考、新教材的变化,“全人教育"四修课程也将与时俱进。

责任编辑 钟嘉仪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djya20250430.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