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校本红色资源的初中语文爱国主义阅读探析
作者: 刘梦珂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对于激发民族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校内的红色史迹—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遗址展览馆,以其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本文旨在探讨依托校内红色资源促进中学语文课堂中红色文化传播的教学策略,为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的路径研究提供参考。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实现其在学生品德培养中的价值。
一、依托校内红色史迹遗址,创设真实学习情境
以《红星照耀中国》这本名著阅读的推进课为例,教师依托校园内的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的红色史迹展馆,在红色展馆内创设“红星闪耀"革命展厅这一真实情境,有助于学生重回革命年代感受革命烽火。
教学过程中,教师先简单介绍校园内的这一红色史迹遗址:是一所拥有红色基因的百年老校,100年前,在学校现在的所在地——素波巷19号,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广东第一个党支部,它就是中共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俗称“小红楼”。这里是革命的起点和出发点,承载着党的初心与使命。在初一阶段,学校的全体学生就已通过校史课程游览参观过校园内这一红色史迹遗址。
接着,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在党的百余年历史上,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不朽丰碑,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之一。2024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75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我校决定利用小红楼内的复原课室,在其中设计一个“红星闪耀”的活动展厅,在曾经的红色热土上,重走长征之路,感受革命光辉。
二、任务引领学习,为展厅设计前言,为领袖人物建档
教师可以让同学们依据已拟定的前言设计评价标准(见表1),对自己写的前言进行个人评价,小组同学之间也可以互评。邀请学生分享写的内容,互相点评,最终挑选出评分最高的前言作为“小红楼”内的“红星闪耀”移动展厅的前言。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中还塑造了一批理想信念坚定、个性鲜明的革命人物,如果班级要举行“走近领袖”故事会,你认为应该选择哪些方面的内容来介绍?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制订阅读计划,明确任务指向。综合运用浏览与细读相结合等多种方法,课内与课外资料互相补充,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把要介绍革命人物的外貌、性格、主要经历以及作者评论进行分类建档。
三、绘制长征路线图,制定系列研学方案
只有通过深入阅读和精心思考,学生们才能积累对不同城市或地区的了解,进一步领会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2024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学校计划举办一系列庆祝活动。八年级学生的任务是制定一个以“读《红星照耀中国》,选择研学地点,重走长征路”为主题的研学方案。


在这个核心任务的指导下,学生们除了参与设计“红星闪耀”展厅的前言和人物介绍以外,还从《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中挑选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地点,绘制梳理成为长征路线图,并融合我校红色史迹遗址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梳理南粤革命曙光与长征的关系,设计出了一个能运用实践于广州市内或越秀区这一红色史迹聚集的区域的红色研学路线,重走长征之路,探寻革命精神。
四、激发学生文化自信,提升生命感悟
教师可以利用校园内的红色史迹遗址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的复原科室,在曾经的红色热土之上,组织学生举办“走进领袖”主题故事会,并邀请学生进行故事分享。在分享中,学生会根据自己对整本书的认知和对人物的理解,查找相关资料并分享革命年代书中和周边革命英雄人物的故事。请学生结合《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的阅读思考“身处当今美好时代,作为新一代的中国青年,我们应该怎样做?”还可以在这一复原课室内举办宣读誓言的活动。
对学生而言,这一分享过程不仅可以增进自身对书中人物的全面认知,也能够切实提高审美体验,提升学生对中华民族红色基因和红色故事的认同,激发青少年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以此达到阅读理解的最终层级目标生命的感悟。
广州市第十中学校园内的红色文化资源为语文教育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将这些资源融入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分析、理解、表达等语文核心素养,还能传承与弘扬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革命斗志,这种教育实践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希望这一探索和融合路径也将给同类学校的各学科教学以启示。
【注:本文系2022年度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依托校园红色资源推进革命文化进校园”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214343)】
责任编辑 钱昭君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djya20250441.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