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有声阅读,助力家校共育

作者: 何笑欢

家校共育作为一种通过家校合力来共同为学生构建成长摇篮的教育模式,能够实现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教育互补,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托。可家校共育在今天却面临着挑战:现代家长工作繁忙,很难全身心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所以即使学校有良好的意愿,也难以有效共育。笔者将根据自己担任班主任期间的一个教育案例,剖析巧用有声阅读,能为家校共育赋能。

一、案例与分析

班上小陈同学,因手机问题与妈妈大吵一架,然后跑到天台。家人慌忙中打电话向班主任求助。班主任成功把小陈劝回房间。家长既感激又焦虑,担心以后还会发生类似的情况。于是,班主任推荐家长阅读《解码青春期》。家长买来纸质书却没时间阅读。于是,班主任推荐其听有声书。家长听完,感觉亲子关系有所缓和,但感觉自己忙于工作、家庭、孩子,身心俱疲。班主任又推荐《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的有声书阅读。家长在有声阅读中不断地自我成长,亲子关系也和谐了。

纵观这个案例,我们发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家长开始重视育儿,但愿意耐下性子、花时间去阅读家庭教育书籍来实现父母的自我成长的却非常少。他们更多地依赖从上一辈习得的教育理念来解决当今孩子出现的问题。但传统的权威型家庭教育方式已频频受到挑战,家长获取新的家庭教育知识、提升教育能力已迫在眉睫。

二、有声阅读在家校共育中的意义

1.降低读书门槛,有助于家校共育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手机已成为人们每天获取最新资讯和各方面知识的必备工具。人们的阅读模式也悄然从传统的纸质书过渡到电子书,再到如今的有声阅读。这样的革新,使得没有阅读纸质书习惯的父母、识字不多的祖辈也能毫无门槛地加入到读书的行列中,提升其教育理念,助力于家校共育。

2.提高阅读效率,有助于家校 共育

有声阅读打破了传统阅读对物理空间的限制,让阅读不再受限于书桌前、灯光下,而是可以随时随地发生。所以学校、教师根据学生的教育问题,向家长推荐相应的有声阅读,让他们在上下班的路上、做饭的间隙来听。如此碎片化、伴随式、沉浸式的高效阅读体验,可助力于家长提升其教育理念,促进家校共育。

三、有声阅读在家校共育中的运用

1.打造网络平台,引领家长进行共性的有声阅读

学校网站和公众号、班群等网络平台,通过提供便捷的沟通渠道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学校要依托这些平台,定期推送多角度、多元化的有声阅读,让家长在声音的洗礼下,提升其家庭教育知识,实现共性的家校共育。

2.针对学生问题,引导家长进行个性化的有声阅读

现在的家长基本都是高知识分子,但高知父母并不等同于高质父母。高知父母多是应试教育的胜利者,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已经拥有一套很好的教育方式,所以这部分家长会从内心不认可孩子的老师及学校。所以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个性问题,推荐家长听相应的有声阅读,会更容易被家长接受,从而达成家校共育的目的。

如:当家长苦恼孩子没有养成阅读习惯时,教师可推荐家长有声阅读《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的书房》。书中传递着“最好的老师是家长,最好的学校是家庭,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的书房”。这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并引导家长加入到家校共育的行列中。

当家长苦恼孩子不愿意与自己说话,自己说孩子又不乐意听时,教师可以推荐家长有声阅读《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书中选取亲子关系最为常见的场景,告诉父母“尊重感受、寻求合作、代替惩罚、如何赞赏、应对愤怒"的珍贵方法和技巧。

当然,根据学生的个性问题,教师推荐相应的有声阅读,这需要教师心中有海量的书库,能针对家庭教育存在的不同问题,推荐相关的专业书籍,才能有的放矢,助力家校共育。

总而言之,巧用有声阅读,引领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引领他们提升与孩子相处的智慧,做成长型家长。巧用有声阅读,助力家校共育,这是时代赋予学校和教师们的新挑战。

责任编辑 徐国坚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djya20250450.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