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英语单元教学“离散现象”的审视与突围

作者: 马悦

在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单元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其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丰富其知识储备,强化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并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每一个单元话题的情感教育价值。小学英语教师必须要树立单元整体观念,审视单元教学“离散现象”问题,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升知识探身的深度和广度。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英语单元教学“离散现象”的问题审视

1.忽视了单元话题的一致性。教材的每个单元由若干板块构成,这些板块虽然形式各异,但都围绕单元主题展开。但部分教师在内容设计上忽视了这种一致性,只注重知识点的传递。

2.忽视了单元教学目标的融通性。由于缺少大概念的引领,一些教师未能整合单元教学内容,仅从单元内各语篇出发设计目标,不能建立起单元内各语篇目标与单元目标的联系,忽略单元教学目标的逻辑关联和持续进阶,无法构建由单元教学目标、语篇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组成的融通和递进的目标体系。

3.忽视了单元教学活动的层次性。教师对单元教学的概念和特点理解不够清晰,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导致在实施单元教学时无法准确把握其核心要点和关键环节,这也就造成了教师对如何设计有效的层次性教学活动、如何进行有效的授课以及如何评估学生学习等方面的操作方法理解不足,无法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整体学习。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英语单元教学“离散现象”的实践策略

1.由“浅”入“深”:探究中挖掘单元主题意义,提炼学科大概念。首先,梳理、分析教材内容,确立单元学习主线;其次,紧盯主题意义,把握本单元的重点语篇内容、教学情感渗透、中西方饮食习惯的差异;最后,在明确主题意义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性、层次性以及联系性等原则进行单元教学。依照上述流程实施教学,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综合语言能力都会在教学中得到提升。例如,六年级上册Unit3《Myweekendplan》,本单元的主要话题是谈论“weekendplan”。从各个板块来看,内容安排都聚焦于核心句型Whatare you going to do? I am going to的滚动学习。教材在A部分主要谈论 Sarah与Mike的周末计划;B部分主要谈论John与Jack的假期计划;Readandwrite主要谈论holidays的计划。纵观整个单元的主线,不难发现每个部分的设计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教材的编排主线从 weekend plan 到 holiday plan。因此,教师就可以提取本单元的主题——自我规划,主题意义—如何合理安排活动,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学会如何提前规划好自己的freetime,做好合理规划和有意义地安排自己的假期生活。

2.从“散”到“合”:互通中递进单元教学目标,建构主题完整认知。第一,从主题意义出发,确立单元目标。教师在单元目标确立过程中,要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总体目标,依据教学单元开展教材研讨和解读,以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和语言技能为目标,不断发掘教材文本的内涵,同时适当延伸,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此外,教师在设置单元整体目标时不需要太过精准,只需较为宽泛的涵盖单元整体教学,以此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第二,以单元目标为基础制定课时目标。课时目标在开展具体教学工作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因此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课时目标的制定必须建立在单元目标基础上,以单元目标为整体引导设立具体的课时目标,可以有效避免出现偏离主题意义或者课堂教学所出现碎片化的问题。从这一方面而言,单元目标是整个单元教学工作的顶层目标,而具体目标则是需要在这一基础上环环相扣,以螺旋递进的方式对教学工作进行细化,从而确保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确保英语学习过程中各个单元主题意义能够得到实现。但是,教师在对各个目标进行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单元目标不应该是各个课时目标的叠加,而是应该互相交叉的融合,以层层递进的方式最终完成单元目标。因此,课时目标的设定应该是以主题意义为指导,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采取各种丰富的视角,连贯、有逻辑地表达出整体目标,最终实现既定的单元目标,确保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祛“散”于“统”:统整中升阶学习活动,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开展单元整体教学的目的是提升教学的系统性水平,将零散的知识点、学习环节串联起来,让学生在连续深入的单元整体式学习活动中逐步发展语用素养,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因此,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应当强调主题意义导向,根据单元主题意义设计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多个活动环节逐步深化单元主题意义导向,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责任编辑 徐国坚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djya20250455.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