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财经素养的活动设计探究以小学科学粤教版教材为例

作者: 何卫珊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财经素养已成为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之一。然而,在小学阶段,传统的学科知识教育往往占据主导地位,财经素养的培养相对被忽视。为此,本文旨在探究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财经素养的必要性、基本思路及实践路径,并通过实际活动设计案例,实践如何在课堂教学和活动中渗透财经素养教育。

一、培养学生财经素养的必要性

小学阶段是孩子形成观念和习惯的关键期。201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正式将财经素养测评纳入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考察青少年的财经知识与理解、财经责任与态度以及财经技能与行为。全球范围内已有28个国家在基础教育体系中引入财商课程。相较与国外,我国财经素养教育开展不足,财经素养教育在我国存在巨大的现实需求。因此,在小学阶段加强财经素养教育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不仅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财富观和价值观,还能培养他们管理自己财务的能力,为未来生活中的经济决策和社会适应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二、培养学生财经素养的基本思路

(一)渗透式教学:财经知识与学科内容的融合。在学科教学中,有意识地将财经知识、理念与学科内容相融合。如语文课,可以通过讲解与金钱和财富有关的故事、阅读财经类文章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金钱的价值和作用;数学课上,可以通过购物问题、储蓄问题等实际情境,引导学生学习财经知识,并通过实际的计算和预算教授基础的财务管理技能;道德与法治课,通过讲解法律对经济活动的规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财经道德观念,如诚实守信、公正公平等。

(二)情境化体验:创设真实情境的学习体验。创设真实情境的学习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模拟真实环境,让学生在情境化活动中体验和学习财经知识,并掌握在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如设置“小小超市”,让学生扮演买家和卖家,亲身体验交易过程,理解货币交换的概念。组织“小小理财师”活动,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储蓄和消费计划,从而加深对财经概念的理解。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互动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

(三)拓展性实践:解决真实问题的任务驱动。以解决真实问题为导向。鼓励学生参与日常生活的财经活动,如家庭预算规划、零用钱管理等,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财经素养。同时,可以利用社会资源,如银行、企业等,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访问银行、参观企业等,增强他们对财经世界的感性认识,拓宽他们的视野。

三、教材内容中融入财经素养的活动设计

下面将结合小学科学粤教版教材的三个内容进行活动设计,阐述如何与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财经素养。

(一)环保主题中渗透财经知识教育。结合六年级下册第4单元“我们的家园”的单元教学内容,开展“环保与经济:我们的绿色家园”活动。该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环保与经济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并学习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进行经济节约,提高学生的财经素养。活动通过PPT展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同时引入环保与经济相互促进的案例,如垃圾分类回收带来的经济效益、绿色能源的使用等,讲解绿色消费的概念。具体活动步骤包括认识环境污染、了解环保与经济案例、制定环保行动计划等,并鼓励学生在家中实施自己的环保计划,记录实施过程和效果。

(二)物品使用价值与成本效益的整合设计。针对五年级上册第3单位“物质的变化”的单元教学内容,设计了“物质的智慧消费:探索物品背后的价值”的活动,该活动设计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并培养学生识别物品使用价值和成本效益的能力。活动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物品使用时长与物质变化、价格之间的关系,以及分析物品的成本效益(包括使用寿命、维护成本、环保性等因素),帮助学生树立学会合理消费和节约资源的财经素养。进行如何根据物品的价值和成本效益进行合理消费的讨论。活动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模拟购物等多种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升学生学会合理消费和节约资源的财经素养。

(三)设计产品模拟销售。基于六年级下册第1单元“小小设计师”的单元,设计了“设计并销售你的创新产品”活动。让学生通过产品设计、成本计算、定价策略等环节的实践,了解产品设计的基本步骤和原则,产品定价需要考虑市场需求、竞争情况、产品特色等因素,模拟市场销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提升学生成本计算、定价策略、利润分析和市场营销等方面财经素养。

四、培养学生财经素养的思考与展望

对小学生财经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在当前教育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金钱的价值,还能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下是开展活动以来的一些思考及未来展望:

(一)深化教育理念。将财经素养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整体教育目标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科成绩,更要注重他们的全面发展,将财经素养的培养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专门开展培养学生财经素养的校本课程。

(二)创新教学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很难满足财经素养培养的需求。因此,探索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式学习等,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和探索中学习财经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加强师资培训。教师是财经素养教育的关键,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让他们了解财经领域的最新动态,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能,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四)拓展社会资源。除了学校教育之外,社会资源的利用也是培养学生财经素养的重要途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强化家校合作,共同营造一个支持学生财经素养发展的环境。与此同时,利用政府、企事业单位、社区等资源,组织参观、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财经领域,拓宽他们的视野。

鉴于当下在整个教育链条中涉及财富观的教学内容很少,加之家庭的教育不当、社会的负面影响、学校的指导不深、学生财经素养课程体系的缺乏,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财经素养仍比较缺失。小学阶段的财经素养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通过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过程中不断的思考、实践和完善,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关注,才能培养出更多具备良好财经素养的未来社会公民。

责任编辑邱丽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djya20250458.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