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数字鸿沟: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叶巨干一、引言
在信息化时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已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更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必要性
(一)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具有生动性、直观性和互动性等特点,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形象、具体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示数学概念和原理,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能够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实现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如微课、在线作业等,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重复使用,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信息技术还能够实现即时反馈和数据分析,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三)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习的深度融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问题解决,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信息技术还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工具,支持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和创新实践。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的教学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信息技术应用工具包括:PowerPoint、电子白板、微课、希沃平台、智慧纸笔系统、网络学习平台、动画演示工具、思维导图工具、在线教育资源库等,这些工具都能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有力支持,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舞台上,我积极探索并熟练运用了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其中尤以微课、希沃平台、智慧纸笔系统和思维导图工具最为常用,它们为我的教学带来了显著的改变。
(一)利用微课进行预习和复习
微课是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为主要形式,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它具有时间短、内容精、可重复观看等特点,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在课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微课,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提前了解新知识的基本概念和重点内容,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在课后,学生可以再次观看微课,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例如,我在讲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相遇问题》这一课时,我先制作一个《相遇问题》的微课,微课中,我用生动的动画和形象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相遇的概念,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解题的思路。学生在家中通过观看微课进行预习,对本课的基本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课堂上,再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深入的引导、讨论和解惑。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在课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多次观看微课,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二)运用希沃平台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教师可以利用希沃平台的游戏、抢答、小组竞赛等功能,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例如,我在讲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图形分类》时,教师可以利用希沃平台的拖拽功能,让学生将不同的图形进行分类,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图形特征的认识,学生在不断的拖拽、检查、改正等活动中提高课堂上的参与度,在实际动手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的精神。在巩固练习中还可以利用希沃平台的比赛游戏功能,让学生分成两组对选择题、判断题进行互动抢答,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热情。
(三)巧用智慧纸笔系统实现精准教学
智慧纸笔系统通过智能笔和纸实现学生书写过程的数字化采集和分析,实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提供精准的教学数据支持。智慧纸笔系统能够实时收集学生的课堂练习和作业数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例如,我在讲完新课后巩固练习时,通过青鹿智慧纸笔系统,快速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用数据直观地看到每个人完成作业的用时和正确率的对比情况,发现学生在某个知识点上薄弱环节,然后再进行重点讲解和强化练习,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四)学生会用思维导图工具构建知识体系
思维导图工具其特点突出,一是条理清晰,将众多知识点以层级和分支的形式展现,便于系统理解;二是重点明确,能凸显关键知识点,加强记忆;三是个性化强,学生可根据自身理解构建独特的导图。在单元复习时,可整合章节重点,如“小数乘法”的复习,分支涵盖计算方法、运算定律等。在期末总复习中,能把不同单元的知识串联,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例如,在六年级复习“图形与几何”部分,我要求学生以“图形与几何”为中心,分支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平面图形下再分三角形、四边形等,立体图形分长方体、正方体等,每个分支详细列出其性质、周长、面积或体积的计算公式。学生通过这样的思维导图,能快速回忆起各个图形的特点和相关计算,提高复习效率,强化对知识的掌握。
综上所述,不同的工具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四、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使用反馈
(一)学生方面
1.学习兴趣提高。信息技术的引入使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是微课和希沃平台的互动功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不再感到枯燥乏味。
2.自主学习能力增强。通过微课的预习和复习,学生逐渐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能够主动探索知识,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3.学习成绩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了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在学习成绩上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二)教师方面
1.教学效率提高。希沃平台和青鹿智慧纸笔系统等工具的使用,减少了教师的备课时间和批改作业的工作量,使教师能够更加专注于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学生的个性化辅导。
2.教学质量提升。通过对学生学习数据的分析,教师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专业发展促进。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教学能力,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邱丽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djya20250461.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