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阶思维培育视角下的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策略探析

作者: 罗源芳

2017年,教育部推出的新课程标准确定了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作为中学思政课程学科的核心素养。这些素养的培养重点在于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以适应学生面对复杂问题时的思考和处理需求。

专家们对高阶思维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定义。杜威认为高阶思维是从反思开始的思维活动,布卢姆将学习认知过程分为低阶和高阶两部分,其中高阶思维包括分析、评价和创造,旨在实现学习的迁移。钟志贤教授则将高阶思维能力定义为在复杂情境下解决结构不良问题的能力,包括决策制定、问题求解、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概括分析专家们的观点可以看出,所谓高阶思维是指人们面对庞杂信息时所表现出来的较高水平的心智活动以及认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的能级要求上,主要表现为分析、评价和创造。

新高考对学生的思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关注思维能力的考查、注重思辨性,突出科学思维的考查,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开放性,其答题要求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综合性、创新性。考生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作出选择、评价和论述,多角度、多层次、综合全面地分析问题,对问题的多层次答案做出清晰厘清和有序把握,即要求学生运用高阶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

基于新高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以归纳整理和应用训练为主的传统复习方式。因为这种复习备考模式虽然能在较短时间内加快学生对知识的记忆速度和理解程度,但复习的结果侧重于知识层面的输入与输出,不足以使学生将知识内化为深层次的思维结构或能力。

因此,在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中,提高实效的关键在于要把高阶思维融入日常教学,这意味着要在课堂上实现高阶思维与学科知识、教学情境、问题探究及学生活动的紧密结合,通过引用情境、设计议题、设置问题链以及合作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评价能力和创造能力。这样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更加灵活和深入地理解和应用知识,从而实现知识的深层次转化和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

本文以人教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的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8课“学习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成果”为例,以涵养学科核心素养、提升高阶思维品质为抓手,探索如何运用高阶思维来提高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的效果,以期对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课的实施提供参考。

一、精心设置议题和问题链,提升学生分析和评价能力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中,分析能力是指将复杂情境或问题拆解为多个组成部分,并识别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不仅包括逻辑建构思维,还涉及独立决策能力。评价能力则是对事物或问题作出价值判断的能力,它是认知学习的高级阶段,要求学习者超越原有知识内容,并基于明确的标准进行价值判断。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学习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成果”的教学目标包括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明确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和意义。为了更好地完成新课标要求,在本节课中,我选择北京冬奥会的真实情境,设置主议题“唯美冬奥开幕式,不同文明,相互欣赏,促进文化交融”。围绕这一主议题,设置两个子议题。子议题1:为什么说北京冬奥会讲述世界的“美美与共”?子议题2:有人认为“北京冬奥会是各国文化发展成果的展示舞台”,请你就此观点加以评析。

第一个议题,要求学生利用其已有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中的信息,建构起新的知识,从而回答出问题。思路如下:学生要将冬奥会的真实情境进行分解,深入剖析北京冬奥会的多元文化表现。通过分析不同国家文化元素在冬奥会中的精彩展现,揭示文化的民族特性和普遍价值;通过识别和欣赏文化的个性与共性,进而领悟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深层含义。这一思维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还有助于他们深刻体会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并认识到维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在第二个议题中,学生将被引导进行多维度的思考和分析,全面评价北京冬奥会的文化作用,从而提升思维的全面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不仅要分析冬奥会作为文化展示平台的功能,还要评价它在促进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方面作出的贡献。通过综合分析,学生将能够形成独立的见解,并对冬奥会的文化意义进行正确的评价。这一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帮助他们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做出明智和有见地的判断。

此外,这两个议题一起构成了一串阶梯式的问题链。第一个议题着重于分析冬奥会中的文化多样性,而第二个议题则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和观点生成。这两个环节相互衔接,形成一个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和能力提升的学习路径。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经历由浅入深的认知积累,最终达到提升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的目的。

二、创设开放创新型任务,培育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代表了思维的最高级能力,它要求学生能够独立运用现有知识来设计任务并付诸实践。在政治学科教学中,创造能力体现为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活动方案或完成一项特定任务的能力。开放式问题能够促使学生在遇到思维障碍时调整策略,探索新的解决路径。这不仅考验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还检验他们在面对挑战时的应变能力和创新潜力。

在本节课中,基于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设置了一个延伸议题。具体如下:北京作为两次奥运会的东道主,积累了丰富的奥运遗产,其中最显著的是奥运场馆。在北京冬奥会中,这些场馆得到了进一步的利用,包括5个现有场馆和7个新建场馆。

延伸议题:为了促进这些场馆在冬奥会后的持续使用,你还能为冬奥组委会提供哪些好的点子?

这个延伸议题属于开放性任务,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答案可以多元、多样。开放性任务的设计更侧重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样的任务类型如同智慧的火花碰撞器,能够打破传统的思维框架,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多种思想和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被鼓励探索、实验和创新,这些不仅锻炼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也在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开展合作探究式教学,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

高阶思维的培养是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它要求学生超越记忆和理解的层面,发展到分析、评价和创造的层面。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学策略能够有效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实施合作探究式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设定一个吸引学生兴趣的主议题,还要精心设计相关子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可以在交流和讨论中分享想法,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此外,教师在设计时应考虑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以求课堂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使学习变得更加有意义和持久。

本节课情境的选择,既属于重大的文化热点,同时也引入学生熟悉的中华美食和花样滑冰等元素,如“冰雪健儿在冬奥村里为饺子、豆包等中华美食着迷”"花样滑冰表演中,运动员身着‘神奇女侠'服装,自由驰骋在冰面”。通过这样的情境呈现,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

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维碰撞,本节课设置了两个相关的子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讨论。这种合作学习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够通过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的分析、评价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精心设置议题和问题链,创设开放创新型任务,通过问题解决、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能够在探索和实践中发展分析、评价和创造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既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也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注:本文系广东省中小学德育规划课题“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思政课高阶思维培养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3ZXDY012)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钱昭君

高阶思维培育视角下的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策略探析0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djya20250471.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