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行教材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路径

作者: 陈巧薇

基于现行教材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要针对资源整合性较强的单元,进行单元整体解读,提炼大单元学习主题,联结生活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再以生为本,精准定位大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层层深入的语文实践活动,精心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最终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提炼主题,整合资源融要素

学习主题是大单元教学的指路明灯,统领了整个单元的教学方向。在现行教材体系下开展大单元教学,需深度研读教材内容,梳理并挖掘学习资源中蕴含的共性要素,进而归纳出大单元的核心学习主题。随后,依据该主题对相关资源进行精准筛选、有机整合以及优化配置。如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语文要素是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依据教材内容(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及习作),以及作者(徐光耀、老舍、吴敬梓、冯骥才)的相关资料和相关书籍(《小兵张嘎》《骆驼祥子》《儒林外史》《俗世奇人》),还有《小兵张嘎》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源,我们确定这个单元的学习主题为“字里行间众生百态鲜活人物精彩描摹”。这一主题,吻合习作单元指向习作的要求,融合单元语文要素,整合了学习资源,我们再对教材内容及相关资源、工具进行优化、重组,就能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二、联结生活,创设情境定任务

大单元教学需先从单元整体出发,提炼出具有张力的学习主题,构建结构化的学习任务。单元整体教学情境要与任务创设紧密相连。好的情境源于生活,有明晰的成果,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实践活动互相关联。如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在提炼学习主题,整合学习资源后,我确定了这个单元的学习任务是“读文章,品人物;学写法,展特点;举行众生相展评”。

三、以生为本,精准定位说目标

大单元教学,确定单元整体目标是重要任务。在提取单元大概念、大任务,创设单元大情境后,应关照课程标准,贯通学段学情,结合课文文体特点,研制科学的、合理的单元学习目标。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描写人物的方法,但对于选择典型事件,通过生动的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通过描写周围人的反应间接地展现主要人物的特点,学情调查显示,这些方面还有待学习提高。对于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考量后,我确定了大单元学习整体目标:1.会认、会写“跤”“欺负"等生字词;理解“手疾眼快”等重点词的意思并尝试运用。读文闯关,准确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能依据课文中描述人物的语句,阐述人物的特征,并能体会这些表达方法所产生的效果。3.学习通过描绘人物细节来生动展现人物特征的方法。学习描写他人的反应来间接表现主要人物特点的技巧。4.能挑选典型事件,并运用所学技巧具体地描绘人物的特点。上述大单元学习目标,将基础性目标、单元重点目标以及学段重点目标融合为一体,核心目标是学习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刻画人物。学习目标围绕单元主题和任务来确定,定位精准,表达明确,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释放学生的潜能,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准确效能,真正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定向导航。

四、评价导向,多维多元促提升

教学评价作为激励学生学习,促使学生反思自身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还能够监督教师的教学,引导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行为。评价量表的设置要科学合理,简便且易操作,要从大单元学习目标出发,与学习任务同步规划,构建多维度多元化的学习评价体系,让教学活动、学习活动及评价活动紧密相连,相互协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此才能真正凸显评价的导向价值。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任务三“显身手,展特点”环节,我将评价前置,引导学生从读学写,学而习之,学而得之。随着任务的落实推进,最终评选出“新芽小作家”,在年级“光荣榜”中公布,习作也将刊登在校报上供大家学习。

教学实践证明,“整合资源,提炼主题驱动教学”"联结生活,创设情境设计任务”,“以生为本,精准定位细化目标”“评价导向,多维多元促进教学”,在促进知识结构化的同时,大单元教学必能焕发出勃勃生机,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和提升。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责任编辑邱丽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djya20250480.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