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I技术的英语教学评价策略探究

作者: 李凯嘉 刘丽君

信息科技素养中信息意识是指学生能对信息时代特征准确把握,信息意识是指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对信息的敏感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能够敏锐感觉到信息的变化,获取相关信息;能够采用有效策略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准确性、指向的目的性做出合理判断。以初一广东科技出版社教材“计算机网络”为例,该单元内容涉及四个课时,分别为“认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作用及服务”“接入互联网”“使用互联网”,每一个课时分别涉及传输介质、网络协议、IP地址、域名、局域网组建、传输速率、网络安全等内容。由于以上内容离初中学生生活较远,知识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往往会使用,但是对于网络协议、传输介质、传输速率、IP地址等知识概念感觉抽象,难以理解。如果仅靠教师对知识概念讲解,学生难以达到准确把握信息时代特征,从而难以具备信息科技信息意识等核心素养。

一、最近发展区

笔者认为,计算机网络这一节内容知识概念多且抽象,和现实世界相距甚远,初一年级的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概念性意识比较薄弱,学生只是知道使用,对于原理性和发生性的问题知之甚少。因此在授课中还应对这一单元要通过搭建合适的脚手架,指的是借助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过渡到计算机网络有关知识的理解上,使原本难懂的知识得以简化,更加贴近初一学生生活,有利于学生理解把握。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课中多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从而建构“计算机网络”这一单元的有关知识理解。

二、大单元教学

大单元能够将零散的计算机网络知识进行系统整合。把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通信原理、应用及安全等方面的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形成一个全面、连贯的认知体系,避免知识的碎片化学习。通过大单元的系统学习,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入,有助于提高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因此,在学习《计算机网络》一单元,首先要对四个课时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采用先整体再局部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即让学生首先建构一个面向学生已有经验的计算机网络知识架构,后期再对每个局部的内容进行个别详细讲解。

三、教学设计

1.教学环节。(1)第一阶段复习旧知。通过复习计算机的诞生历史,从而引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当今时代,只依靠单个计算机的能力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任务需求。那么,如何将众多的计算机有效地组织起来,使其能够协同工作,发挥出更大的效率呢?此时,教师顺势引入“网络”这一重要概念。(2)第一阶段—点名小活动。师:喊科代表的名字。生:听到后作出回应“到”。师:提出问题,刚刚我喊课代表的名字讲的是什么语言呢,他能不能听懂?引导学生思考后作答。生: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作答“汉语,可以听懂”。师:教师在此基础上再次提问:那如果我用韩语、俄语喊他,他还能在我喊的时候回应我吗?生:思考后回答“不能”。师:顺势引出两个IP之间也需要像共同语言一样的东西连接,但学习。师:讲解不同的网络协议规定了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顺序、格式、错误处理等方面的规则。计算机的传输介质包括有线介质和无线介质。提问:那我们常见的有线以及无线介质有哪些呢?引导学生进行小组PK。生:小组派一名同学进行作答,有线介质有网线,无线介质有WIFI、蓝牙。师:提问:说到速度,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生:物理中的速度公式, v=s/t 师:没错,回答的非常好,网速的计算公式也是类似这样的,对计算公式进行讲解。【设计意图:通过上节课的讲解,学生已经知道计算机网络中包含什么,在此基础上对网络协议、传输介质以及传输速度进行讲解,学生比较容易掌握,思路也比较清晰。利用物理速度公式类比网速计算公式,使复杂的网络知识变得更加直观易懂。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4)第三阶段—网络安全。师:对IP地址的组成进行讲解。在计算机网络中,IP地址用于在网络中唯一标识一台计算机。但是,如果在同一网络中出现重复的,就像相同名字的人在一起喊他们名字时,就会出现混乱。所以应该注意在IP地址的组成中要注意在同一网络中,IP地址要不相同。【设计意图:通过讲解IP地址在同一网络中要不相同,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通过讲解IP地址在网络中用于唯一标识一台计算机,让学生明确IP地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后续学习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奠定基础。强调IP地址组成的关键要素。指出在同一网络中IP地址不能重复,使学生认识到IP地址组成的规则性和严谨性,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

2.实际生活作业。假如一家人生活三层楼中,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家庭网络?(理解:每层一个路由器,每个路由器连接同一层的设备。每一层构成一个新的局域网)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作答,教师对学生的作答进行针对性的评价。

四、总结

本文通过对“计算机网络”单元四课时的内容进行大单元设计,采用先整体后局部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建构有关计算机网络的整体概念。接着教学中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课,提出问题由此引出“网络”一词,而后通过“点名小活动"开展教学从实际生活出发,使现实知识与网络知识一一对应,最后通过实际生活作业,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以常识的思维找到问题的关键,然后去解决。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了信息意识,对信息时代特征进行准确地把握。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了解学生自身特征以及关注学生的先前知识和基础,创设真实情境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以学生姓名为例子,类比出IP地址的组成,在IP地址的组成中要注意在同一网络中,IP地址要不相同,培养了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从创设真实情境出发,不断提高初中信息科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注:本文系广东省中山市教育科研项目2022年度课题“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信息科技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以中山纪念中学教育集团为例”(课题立项号:B2022145)研究成果】

【注:刘丽君系梅州市嘉应学院2021级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

责任编辑 邱丽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djya20250482.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