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语文中年级大单元教学案例研究

作者: 崔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教师应树立‘教—学一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

一、以教学评一体化为载体,设计真实的单元情境任务

单元情境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需求,引导学生有兴趣通过多种学习方式运用语言文字解决问题。例如,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作家笔下的动物”。教师创设举办“我喜爱的动物朋友分享会”这一单元大情境,设计了举办“动物明星见面会”“动物明星推荐会""动物名片展示会”三个单元子任务。其中《白鹅》这一课围绕举办“动物明星推荐会”的情境,以帮助丰子恺先生“设计动物明星推荐卡”为本课情境任务,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推动学生通过合作分享、评价反思,整合信息,品读文本,引导学生在识字、阅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促进语文素养的落地生根。

二、以教学评一体化为载体,设计合适的单元评价任务

新课标指出:“过程性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

(一)设计合适的课堂教学评价任务

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教师需引导学生根据评价量表中的评价标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评价反思。例如,教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记金华的双龙洞》时,教师设计“向游客介绍双龙洞”的情境任务。学生依据评价标准设计双龙洞导览图上传粤教翔云平台,并当小导游介绍双龙洞。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对标评价量表进行学习,借助评价标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相机提出指导意见。课堂教学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应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引导学生不断反思、不断提升。

(二)设计合适的阶段性评价任务

阶段性评价是在教学关键节点开展的过程性评价。建议可以在单元教学中灵活设计综合的学习任务和评价手段,如将书写、朗读、口语交际、古诗文背诵、读书分享会等有机整合,以活动化、项目化的形式,引导学生在有意义的情境活动下,自主合作设计汇报展示形式。通过评价检测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水平,引导学生学会将单元知识灵活迁移运用。例如,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阶段性评价,教师设计“最美城市评选”的单元情境任务,以“亮星”评价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制作最美城市名片,用说说、写写、或其他方式记录最美城市特有的物产等,做一本专属最美城市的“旅行手账”向大家推荐。这种综合的单元学习任务,将阅读理解、创意表达和综合评价深度融合,真正做到教学评一体化。

三、以教学评一体化为载体,设计有梯度的单元作业

以教学评一体化为载体,在大单元学习中,我们要关注学生完成作业过程的表现,发展语文核心素养。建议设计作业评价标准,让学生对标作业评价标准,自选完成合适的作业,有效实现作业完成的高效和高质量。例如,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主题是“我与自然”。单元作业可以从举办大自然音乐会的情景出发,以词颂自然、句描自然、段绘自然、篇悟自然为引领,分为基础性作业、发展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工具性,人文性层层递进,语文要素贯穿始终,最终帮助学生形成“由词到句,再到段和篇”的学习路径。

作业设计要巧妙地依托大单元情境,细化作业评价指标,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以评导学,帮助学生识记、理解、应用课堂所学,促进学生巩固知识,学会学习。例如,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自然之美”。建议通过“我的私人足迹地图”单元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运用“文转画”的阅读能力,将文字中的丰富画面与自己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在边读边想象中去完成单元作业“我的私人足迹手册”,让“阅读之旅”有画、有声、有形、有色。在最后的“旅行印记”和“旅行推荐”中,综合所有的学习活动,通过作业评价量表的质性分析和量化评定,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内化的情况,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当学生的作业转化成作品,能让学生更有成就感,更乐于主动完成作业。

【注: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24年度一般课题"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语文中年级大单元教学案例研究"(课题编号:202316198)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邱丽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djya20250488.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