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读后活动 助力思维提升

作者: 曹小雪

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读后活动设计是关键一环,能够进一步延伸和拓展课堂阅读内容,合理、科学、精准的读后活动设计能够实现学生基于阅读材料理解的深化,让学生在阅读能力、思维发散、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立体化、精准性提升。本文主要对“品质课堂”背景下读后活动设计背景、原则及策略进行探讨。

一、初中英语“品质课堂”的背景

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的核心目的在于带动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个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阵地依托就是课堂,需要教师打造大众化、广泛性、经常性的品质课堂,让课堂更加均衡、更加优质、更有成效,全方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与效果。品质课堂重点在于强化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学生的创造性、批判性与逻辑性的培养与引导。《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将着力点聚焦到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层面上,因此“品质课堂”对教师教学的思维理念、方法模式、策略路径均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不仅倡导教师将基础性、核心性的技能与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求教师关注和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拓展能力,全方位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二、“品质课堂”背景下读后活动设计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品质课堂”背景下初中英语读后活动设计要充分肯定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将学生置于核心地位进行活动的设计、组织、开展,最大化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关注,对学生的价值观、态度、情感、能力、知识等进行了解和把握,从而强化活动设计方法模式的调整与优化。

(二)生活性原则

初中英语读后活动设计要贯彻“生活化”原则,将明晰、精准的语言形式、情境和信息提供给学生,帮助和引导学生在真实、自然或者模拟的情境之中进行英语语言的学习、理解和体会,要注重进行语言情境的创设,使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契合、与学生的心理特点相吻合,在调动学生学习与探究热情的基础上,让学生更好地借助英语进行表达、创作、交往、想象等。

(三)精准性原则

初中英语读后活动从本质上讲是阅读材料和阅读内容的拓展与延伸,并非让学生简单地重复阅读内容,基于此,教师要强化切入点的选择,最大限度地做到选好、选准,以此锻炼学生思维,让学生更好地实现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全面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思考与领悟。

(四)层次性原则

初中英语读后活动设计中,由于不同的活动有着较大的差异,活动之间要保持良好的层次性。活动设计中要坚持“由浅入深、层次递进”的思维,帮助和引导学生以活动为依托,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师生、生生有效交流,逐步深化学生知识内容印象、逐步强化学生英语知识学习掌握,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最后提升学生的英语思维品质。

(五)指导性原则

初中英语读后活动设计中教师问题的提出、活动的组织与设计、对学生的示范与指令都要有明确性。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指导、监督、辅助。活动后,教师也要对学生的活动开展情况及时反馈并作出科学评价,让学生对自身活动开展情况形成全面了解,在教师指导下有针对性地改进。

三、“品质课堂”背景下初中英语读后活动设计策略

(一)以单元主题为依托进行读后活动设计

初中英语读后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要紧密结合同单元主题,有的放矢地进行相关活动的设计、拓展与延伸,要组织和引导学生以活动任务为依托和载体,实现语用能力素养的培养。读后活动设计要凸显目标性,如让学生完成填表填空、问题回答和正误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同文本阅读的有效融合。

人教版初中英语每一个单元的主题都是明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读后活动设计中要注重进行单元主题的延伸。例如,在“Will people haverobots?”的教学中,由于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有关机器人的特点、功能与用途,教师要让学生在对机器人的外形、用途等语言内容进行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依托单元主题组织和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机器人进行再构思,引导学生开展“Designrobotingroups"活动,并深入思考“设计的机器人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提升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帮助和引导学生在一定情境之下了解、学习和运用语言,并且借助所学语言解决实际问题。这个过程强化了学生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全面结合、有效统一,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单元主题的理解与把握,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阅读材料,同时充分发挥想象力,拓展思维。

又如,在教学“We're trying tosavetheearth!"时,在组织学生深入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对如何保护环境进行思考、交流和探讨,梳理和总结观点,努力突出方法和措施的重点并进行写作,这样的课后活动设计同章节主题高度一致,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升实际问题解决素养。

(二)以支架建构为基础进行读后活动设计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不仅要关注语言的输入,更要让语言高效地进行输出。读后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有自的、有意识地建构起学习“支架”,指导学生在全身心参与中强化语言的全方位输出。

这就要求教师对读后活动任务进行细化分解,要精准地准备和设计好相关问题,强化语言铺垫的有效运用。例如,在“Ithink thatmooncakesaredelicious!”读后活动设计中,由于本单元重点介绍了中秋节和月饼,教师要让学生在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进行提问,如“How do we celebrate theMid-Autumn Festival? What is thesignificance of the Mid -AutumnFestival?”让学生更好地结合自身的经历、体验和感受,进行阅读材料深入的思考,以此激发的学生阅读兴趣、探究热情,强化学生的文本理解、文化延伸和知识迁移能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阅读材料的再阅读并完成相关任务,可以设计信息查找、填空等形式的问题,鼓励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寻找答案。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djya20250498.pd原版全文

另外,读后活动设计中教师要注重活动任务的可操作性,重视搭建支架的环节,把握活动步骤及次序设计的层次感,让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完成任务。例如,“How was yourschooltrip?”一课的阅读内容主要是学校旅行,在读后活动设计开展之前,教师可以先搭建情景支架,如播放学生熟悉的校园课程、社团活动的视频创设情境,以视听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爱校热情和活动激情,进入与学校旅行相关的情境中。第二步,提供问题支架,教师可以提出“Whatschool activities do you know? Whichactivity do you like best? Whichactivity did you take part in? How doyoulikeit?"这四个问题来调动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对文本相关知识的掌握。第三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情,设计蝶形图、鱼骨图等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文本知识的框架,继续培养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完成部分或全部的思维导图。

(三)以情景再现为支撑进行读后活动设计

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编排和设计中将故事情节加入其中并借助阅读的形式进行展现,在组织学生深化阅读、细致阅读、实现文章内容梗概全面了解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在真实课堂之中还原课文内容,可以让学生进行故事情景再现,也可以让学生以教材中的故事情景为依托进行场景的再设计,促进学生实践操作素养的提高。

例如,在“What did you do lastweekend"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针对性、多维度地设计活动场景,活动载体可以是演绎表现、现场展示或梳理总结等,要求学生用英语展示和表达,各个小组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能锻炼动手能力。有的小组对上周观看的一场足球比赛进行了回顾,对比赛中的精彩片段进行了解说,虽然整体的表达相对简单,但有着较强的场景代入感。有的学生将自身的体验和感悟进行了总结,结合自身实际讨论了今后的改进方向,如怎样积极学习、怎样乐观面对生活等。还有的小组学生对上周参加的一场派对进行了介绍,重点对派对的主题、参加人员、活动流程、场面效果等进行回顾和展示,学生们都十分投入。这样的场景活动或情境再现,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

四、结语

综上,“品质课堂”背景下初中英语读后活动中,教师要在课堂提质提效上下功夫、在学生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培养上做文章,科学把握读后活动设计的原则、标准和要求,坚持以单元主题为依托进行读后活动设计,以支架建构为基础进行读后活动设计,以情景再现为支撑进行读后活动设计,让读后活动设计成为学生英语素养能力提升的有效引擎和坚实支撑。

责任编辑罗峰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djya20250498.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