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信息技术数字化环境中的课堂
作者: 赵晓红一、新时代学生发言积极性现状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深度发展,教育领域也广泛地数字化,教学工具和技术的改变,提高了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教师的能力也在学习和探索中不断提高。相对于传统的教学环境,新时代的学生不仅要听老师讲,同时需要跟上老师展示的各种灵活多样的教学资源,快速地做笔记。就笔者所在的农村高中看,新形势下政治课堂上,学生的发言积极性不高。
二、横纵时空分析原因
农村高中政治课堂学生发言积极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方面的因素。
1.纵向:信息不对称
通过对学生的访谈,笔者了解到,总体上,学生喜欢幽默风趣的老师,在有趣的课堂上他们发言的意愿会高很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使得高中生获取资讯资源的方式和途径与教师一样,甚至他们关注的内容比教师还要广。这时候的信息不对称,使学生处于优势位置。教师与学生的课堂连结偶尔会断开,氛围尴尬。
2.横向:空间环境因素
笔者所在的农村高中政治课堂中存在这样的怪象,越发言活跃的人,越遭到同学排挤。大部分学生认为积极发言的同学爱表现、爱出风头等,教师对这种现象有正面引导,但效果不明显。
3.师、生、校自身因素
学生的性格、学习习惯和自信心影响他们的发言积极性。教师的教师应该营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到自在和舒适;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应该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肯定,让学生感到自己的观点受到了重视。
教学方式、课堂氛围和对学生的态度也影响学生的发言积极性。新课改后,教材知识内容量大,部分教师没有转变位置、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回应课堂的积极性。学校的文化、教学资源和评价体系也影响学生的发言积极性。多数农村学校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导致学生只关注分数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有的学校可能缺乏丰富的教学资源,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
三、拓宽路径,多举并行
1.适应环境,与时俱进
教育领域的改革和发展非常快,政治学科尤其如此。教师需要持续学习,关注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了解政治学科的前沿动态和热点问题。通过参加培训、阅读专业书籍和文章,关注社会热点网络热点等方式,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拓宽信息的广度和深度。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政治知识。
教学环境和学生需求在不断变化,教师需要灵活应对各种教学挑战。例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新时代信息技术、大数据、数字化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便利。农村政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白板、网络等科技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例如,制作音视频更丰富的PPT课件,制作趣味学习小深圳市红岭教育集团大鹏华侨中学; 深圳市龙华区鹭湖外国语小学
2.深度课堂初体验- 一改变教学模式
笔者尝试深度课堂教学模式,效果显著。以高中政治必修二第六课第三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教学为例,教师让学生课前实地搜集村委会相关材料。之前我一直担心学生学习忙,或者没兴趣等而不愿意做,或者愿意做但因实践能力薄弱而做不好,但事实说明教师要相信学生,他们的意愿和实践能力都比较强,并且可以出色地完成任务。
笔者将本课分两个议题开展教学。每个议题都以探究分享形式展开。第一个议题是“静态”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什么”,所以教学上采用动态的视频资料导入,教师抛出问题后,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按组每组派代表阐述回答一个问题。选为代表的学生用了课前搜集的学校所在地村委会防疫检查的工作照片和村委宣传栏的图片资料,结合课本知识,用“大事小事身边事”的形式,共同完成第一个议题的内容。参与课前调研的学生是大家选出的代表,所以课堂氛围特别好,没有学生嘲笑贬低发言的学生;发言的学生也因做了大量准备,表达更加自信顺畅,整体上学生发言积极性大大提高。
第二个议题是动态的基层自治的实践,即“怎么做”。所以探究分享回归静态的课本,直接选用课本的探究。笔者将此处进行改编,将授课班模拟为一个村,现场召开“村民大会”,让学生以“村民"的身份参与,学生自己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提升了学生参与实践和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发言积极性。
3.增加趣味,设置多样化活动
教师应该通过鼓励、肯定和引导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可以设置多样化课堂活动,比如开展课前演讲、课堂小组讨论、课堂角色扮演、课堂辩论、课堂短剧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逐渐放开心态,锻炼胆量,培养自信,从而敢于并且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
笔者采用了课前演讲的方式。演讲内容不限制,优先时政新闻、社评,也可以唱歌、诗朗诵、分享一段好文等。无论什么方式,都必须到讲台上展示,时间为课前三分钟内。
这个计划公布出来后,第一个班的学生反应热烈,大部分人的态度是支持的。于是我便决定从1号开始,按学号全班轮流展示。第二个班学生反应冷淡,甚至个别学生反对,而在笔者进一步说服时,他直接说:“老师你不用问了,全班同学都不会参与的。”笔者不想放弃,可是接连问了几排都被拒绝了,在有点绝望的时候,我尝试从男生这排开始,要求他们这组必须准备,下周课前三分钟上台演讲。
第二周,第一个班答应好的学生都以各种借口推辞了,整个班氛围也低沉了。第二个班反而让人惊喜。两名男生全部准备了时政材料且上台演讲,只是表现有点拘谨、怯儒。笔者顺势口头表扬,并且在下节课前给与其物质奖励。就此我放弃了第一个班的活动计划,而将第二个班的活动延续了一整个学期。
到期末第一个班整体学习氛围越来越低沉。而第二个班上台的学生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创意。当得到了同学的掌声和老师的奖励后,学生课前演讲积极性明显高很多,从最开始的指定人选派任务,到后来的一部分同学主动争取演讲名额;从开始的照稿读单纯的时政新闻,到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时政评论,到个人励志演讲,到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制作内容丰富精美的时政PPT。学生演讲的形式越来越多,内容和质量越来越高。课堂发言积极性也高了很多,以演讲同学为主力军,带动全班同学提升发言积极性。两个班对比的结论是,课前演讲活动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自信和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4.多学科共同努力,创造良好校园环境
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投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各个学科都可以开展一些课外活动、竞赛和讲座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和观点。
责任编辑 钱昭君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djya202504108.pd原版全文